APP下载

以牛为命,散文诗为吟——读许泽夫散文诗集《牧人吟》

2012-11-24黄永健

散文诗世界 2012年10期
关键词:牧人散文诗诗集

黄永健

在外奔波20多年,始终不敢忘怀故土肥东的哺育之恩,人到中年却因为研究散文诗走进了故乡的文坛。最近从全国各地文友口中得知安徽肥东、肥西都活跃着一批散文诗作家,这其中先是认识了赵宏兴(红杏),接着认识了张道发,他们两人的散文诗作享有“实力派”的美誉,应不过分。今年夏天认识了许泽夫先生,人高马大,干练成熟的县府公务员,与我一样放牛娃出身,他如今已是县城有点小权,可以喝点小酒,坐部小车的人物了。可是他自命为一介书生,视文学如红尘知己,职场疲惫之余,回家以文字耕耘一方净土,坐拥书城,物我两忘,乐此不疲,写作出书之余,在肥东县城的医院里办报纸,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办小报,在县城办《分水岭文学》,策划大型文学征文大赛。最近,许泽夫散文诗集《牧人吟》脱颖而出,作者说:“我决意要写一部关于牛的书,并且用我熟悉的散文诗。散文诗就像四月随地生长的不拘小节的绿草,喂养着勤勤恳恳的牛。”

我要写它们,其实它们内心有阴云也有阳光,有喜怒也有哀乐。它们不会表述,更不会宣泄,我就做他们的代言人吧,写一部很厚很沉的关于牛的散文诗集。

在这里,作者认为一首一首的散文诗犹如江淮丘陵上四月间的青青绿草,不择地而生长,无拘无束而生命澎湃,用散文诗这种带有“元诗”性质的文体来表现野性的牛善良的牛,则文与牛相得无间,诗与人相得无间。

散文诗自波德莱尔创始,流播演化于世界文坛,用学术语言来说,它产生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文类变体”。五四时代的散文诗与当代中国散文诗已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同时当代中国散文诗也因为中国版图之大,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城乡文化、新旧文化、男女文化、阶级文化等的参差错落而产生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审美诉求。我在《中外散文诗对比研究》一书中,提出了现代中国散文诗的“七种现代性诉求”,其中就有一种叫做“反现代性的现代性诉求”,以怀乡怀古的姿态审视、控诉现代物质文明,从而对气焰嚣张的现代物质文明发生有效的校正、平衡作用,这种“反现代性的现代性诉求”,使得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因为情感的直觉警示而更加理性地迈步向前,许泽夫的含泪之吟为什么能够得到都市里的读者的情感认同,原因就在这里。

正如许泽夫所说的,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我们不能忘本。第一是不能忘却“农民”这两个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包括乡土文化之本;第二是不能忘记“牧牛”这两个字所承载的人类情感(原真情感)之本。许泽夫以丘陵大地上一牧童的“根情”(白居易语)作为他散文诗集《牧人吟》的语言依据和形式依据,长出了“苗言、华声、实义”,整本书分则各自独立,合则成为丘陵大地上的一个特殊时代的备忘录,一首长诗,一部长篇小说。即使从散文诗的艺术技巧上来看,这部散文诗集也具有可堪点评的特立独卓之处,如刚柔并济的抒情格调、诗语节奏的讲究、意象语象的自然凝炼、地域方言的巧妙入用、比拟手法的逼真贴切等。当然,散文诗是一种缘情体物的文体,要言之有物,有具体的场景、故事和情节,一旦离开场景说话,以散文诗来解释“关于牛的成语”,则很难奏效。

这篇小文,不成评论,感谢《牧人吟》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阅读深度和写作激情。

猜你喜欢

牧人散文诗诗集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散文诗八骏
诗集精选
鹰、穴鸟和牧人
一抹绿
有一种守望等待你来陪伴(散文诗两章)
诗集精选
野山羊和牧人
散文诗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