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艺术院校推进科学研究的探索

2012-11-23李云凤

理论观察 2012年5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学科建设教学

李云凤

[摘 要]高等艺术院校是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的摇篮。科研和教学是高等艺术院校基本活动。然而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存在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梯队建设不合理、科研与教学矛盾、教师评价机制不科学等遗憾。高等艺术院校加强科研活动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学校办学成效等方面极具促进作用。高等艺术院校宜从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转变教师科研意识,强调科研与教学并重、建设高水平科研梯队、以学科建设生发科学研究、改变科研和教学评价机制、以服务为宗旨,加强科研管理六大方面加强其科研建设,提升办学能力,以培养层次更高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科研活动;教学;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89 — 03

高等艺术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三大职能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其中科学研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钱伟长院士谈到高校教学和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所言:“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我一直认为,高等学校教学必须和科研结合,教学不能和科研分家。”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高校艺术院校科研和教学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科研是知识生产的主要途径,是知识更新的源头,而教学是汩汩流淌的知识小河,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使知识流进学生的脑海。由此可见,作为艺术教育的主体结构——高等艺术院校如想使艺术教育上升层次、提升品质,必须重视科研,坚持科研为龙头、教学为基础、作品为保障的办学思路,力创产学研一体的特色办学之路。唯此,高等艺术院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永葆活力。

一、高等艺术院校科研现状

近年来,高等艺术院校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对科研活动日趋重视。但也存在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忽视科学研究的倾向。毋庸讳言,忽视科学研究势必影响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势必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目前,在科研发展中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研究的投入不足

如要了解高等艺术院校的科研现状,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从定义中可以明确,科学研究涉及更多的是调查、实验、试制等内容,有别于艺术院校的科研活动。高等艺术院校的科研有别于理工科高投入、高产出的科学研究模式,而是重基础、重建设,是长期的、持久的、需耗费大量资金的工程。在目前重实效、重功利的社会氛围中,高等艺术院校的科学研究必然不被重视。所以,对于这种投资大、见效慢的科研活动来说,一些高等艺术类院校在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上相对较少。

(二)科研梯队建设不合理

科研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员众多、活动多样、研究方法复杂等,所以一项科研活动是智力、人力、团队合作等因素的结晶。高校艺术院校科研活动在人员配置方面,既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也需要中年教师的群策群力,更需要年轻一代的新鲜血液。然而目前个别高等艺术院校的科研梯队建设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科研队伍建设不合理,成分单一,甚至单打独斗;主要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及研究人员为主,缺乏梯队建设;以部分科研教师为单一主体,缺乏老中青队伍之间的衔接等。

(三)科研与教学之间存在矛盾

高等艺术院校肩负传授知识和生产知识重任,理应科研和教学并重。教育行政机构虽从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办学能力等标准把大学划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几大类型,但并不意味着研究型大学不重视教学、教学型大学不重视研究。

从目前看,有些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和教学仍然处于分离状态。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学校提供平台的局限、教师评价机制单一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科研教师专注于科研,忽视一线教学工作,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教学知识;部分教师专注于教学,忽视科研工作,致使知识体系陈旧、千篇一律。科研和教学本应是高等艺术院校并重的两翼,但存在上述遗憾,势必制约其发展。

(四)教师评价机制不科学

教师评价是行政部门采用一定手段对教师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客观、事实考核和评定。高等艺术院校每学期或每年度需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评价。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在教师考核标准设置上不合理,如教师考核业务量以上课时间量为标准换算或折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研隐形消耗的时间量,导致教师功利于教学而忽视科研。所以高等艺术院校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建设也是影响科研和教学比重的重要因素。

(五)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较弱

高等艺术院校因其专业原因,教师组成相对其他高校来说类型更复杂,既有演艺一线的著名演员、编剧、导演等,也有高学历的艺术类研究者,也有学历较低但创作、表演能力较强的艺术家。成分复杂的教师队伍在对待科研的态度上千差万别,在科研能力方面也是参差不齐。正规院校毕业的艺术研究者在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方面可以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属于师傅带徒弟型;表演、创作技能型教师,在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方面较弱,势必影响科研的功能和实效。

二、加强高等艺术院校科研的作用和意义

(一)科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

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是教师个人知识水平的最直接表现。而科研是教师知识生产、知识更新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如果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应走教学——科研——再教学——再科研这一循环往复之路。

教学促发科研,教学一线是科研课题的基础,往往有些教学问题直接激发科研灵感。教学一线又是科研的实验场所,有助于实施和检验科研成果。而高等艺术院校的科研问题不外乎学术研讨、专业思考和教学问题,其中教学问题是科研论题的一个重要来源。既然科研问题来源于教学,那么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就成为科研的重要成果,另外教学一线还是科研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场所,是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领域。所以,科研不仅能解决教学实践问题,而且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科研是教师素质提升的手段和科研梯队建设的桥梁

科研是科研者的知识、能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最直接的体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项科研课题的申请、立项、研究过程、结题,既是教师的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科研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了解本课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掌握课题相关的实践信息。教师不仅增长知识,而且锻炼和提升了科研能力。

科研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科研参与人员往往是老中青相结合,既需要经验丰富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也需要中年教师的激情和动力,更需要年轻教师的实践取证、调查、操作等。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老教师传帮带下,通过课题研究,拓展了知识视野、扩充完善了知识体系、优化了知识结构,科研能力迅速提高,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中流砥柱,有利于学术梯队的建设。所以,科研活动是教师素质提升、科研能力提高的手段,也是科研队伍建设的桥梁。

(三)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动力

高等艺术院校办学质量高低标志之一就是学科建设水平。科研与学科建设水平密切相关。

一门重点(精品)学科的建设需要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在科研过程中,教师迅速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及时了解最新动态、锻炼了科研能力、更新和完善了知识体系,组建成学历、职称、年龄、知识等结构层次合理的科研梯队。另外通过高质量的科研活动还可以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为学科及学校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通过科研活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更新和完善了结构和体系,奠定了重点(精品)学科的基础,如新疆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在传统舞蹈专业的基础上,加大舞蹈专业的科研力度,编订教材,编创具有新疆地域特点及民族特色的舞蹈,成为新疆乃至全国高校舞蹈专业的佼佼者。另外,音乐学和舞蹈学在原有特色学科的基础上,通过加大科研力度,整合资源,新学科—音乐与舞蹈学迅速发展,茁壮成长。

由此可见,科研在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和完善重点学科建设、组建学科学术梯队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四)科研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高等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是传授和生产知识的场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高等艺术院校不仅肩负传授知识的重任,还担任知识生产的任务即科学研究活动。

科研活动是高等艺术院校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科研活动在高等艺术院校学科建设、知识生产和更新、教师队伍培养、科研梯队建设、学校资金创收、学校办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科研活动是高等艺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不懈动力,是高等艺术院校在当今竞争激烈环境中生存的重要动力因素。

三、加强高等艺术院校科学研究的举措

(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科研投入力度是影响科研活动成效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针对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在科研活动中人力、物力、资金等投入不足的现状,宜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首先,转变科研观念。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属于社科类项目。社科类科研项目成果异于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见效快、实际收益大,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滞后性、实际效益不明显的特点。对此,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不愿意在科研活动上花费较多的财力、物力等。所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关键要转变观念。

其次,加大科研投入。俗话说:巧妇难以无米之炊。高等艺术院校需要加大科研活动人、财、物的投入,保障科研活动所需的基础设备、场所、设施、活动资金等,保证科研人员享受良好的待遇。

再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扩充科研投入渠道。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对艺术领域活动需求越来越多。科研机构应发挥出专业特色、自身优势,多方面、多角度拓宽收入渠道。

(二)转变教师科研意识,强调科研与教学并重

加强高等艺术院校的科研力度首先需要扭转教师原有的轻科研、重教学的思维定势,转变观念。部分教师对于科研持以偏颇的态度,加大科研力度,必须转变此部分教师轻视科研的观念,采用适当方式引导其参与课题研究,享受科研课题的乐趣;其次,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鼓励和奖励机制。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投身科研活动中;再次,教师科研意识的转变,不仅要打破教师原有的思维定势,重点还要灌输科研和教学两者之间相得益彰的意识,树立教学过程生发科研问题、科研成果转化教学知识的观念。

(三)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梯队

科研队伍建设是科研活动质量高低和成败的关键因素。科研活动必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互补、素质优良的科研梯队。

规划科研团队建设。在科研团队建设过程中,加强团队建设内容、目标、手段、方法等内容的监管力度,明确科研人员年龄、职称、学历、知识构成、学科知识背景,以利于梯队优势互补。相关职能部门还应为科研团队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组建方案、制度保障等。

组建优势学科梯队。每所高等艺术院校的地域特色和学科特点不尽相同。在科研过程中,高等艺术院校应注重发挥优势学科领军人物的作用,组建优势学科梯队,力创以点带面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科研人员。如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和美术学,依托新疆地域优势和民族特色发展起来的,学院充分发挥学科领军人物的引导作用,组建了优秀的专业科研团队和学科梯队。

(四)以学科建设促进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是高等艺术院校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学校办学优劣的最直接体现。

在高等艺术院校学科建设过程中,首先加强学科建设与科研活动的有机联系。学科建设部门应根据社会需求,统筹学科发展,建立以学科发展为基础的科研项目,发挥本学科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如新疆艺术学院在音乐学、美术学学科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科的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进行系列的科研项目申报活动,先后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在从事一定科研活动的基础上,科研活动同样促进学科建设。

其次,学科建设注重科研成果的教学化。高等艺术院校办学目的是培养高质量艺术人才。学科作为学校的基础,是培养人才的工具。在科研的同时,需要把科研成果及时向教学一线转化。否则,科研成果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实用价值。

再次,学科建设需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教师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学科建设的主要工作。建设一流的学科必然先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改变传统“师傅带徒弟”、“民间艺人”、“教书匠”等传统模式,走科研兴学科、兴师、兴教、兴校的新时代发展之路。

(五)改变科研和教学评价机制

评教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客观评定。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职称评定。改变目前科研和教学有失偏颇的评价机制也是提高科研活动的重要举措。

改变以教学为评价主体的评价尺度。高等艺术院校是生产和传播知识的中心,是传播文化的枢纽,重视科研和教学理所当然。早在1977年秋天,邓小平同志在教育科学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该是科学研究方面的主力军。重点高校既要办成教学中心,也要办成科研中心。”既然教学和科研是高等艺术院校的重点,那么在评教过程中教学和科研皆应并重。在教师评价体系中,评价机构首先需要纠正以往只重视教学评价的错误观点;其次必须平衡教学和科研在评价中份量,重视科研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再次建立科研、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社会因时代的矛盾变化而日新月异。同样,教师评价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因素的改变也应及时更新和变化。教师评价机构应与时俱进,权衡教师科研活动的隐性因素,及时把教师科研活动纳入评价范围,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保证教师评价标准的科学。

(六)以服务为宗旨,加强科研管理

科研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部门、机构、人员等。从系统论的角度考虑,如何协调、组织,提高系统效率是关涉到系统能否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条件。如何对科研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也是科研活动成功的基本条件。

加强科研管理。高等艺术院校需要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制定科研管理制度,配备科研管理水平、能力高;服务热情、周到的人员,以提高科研活动效率。专门科研机构需要加强从课题申请、立项、研究进度到课题结题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帮助课题组收集课题相关信息,督促课题的实施与进度,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和评审。总之,科研机构以服务为目的,加强科研活动管理,保障科研工作者无后顾之忧地投身科研活动中。

齐心协力服务科研。科研活动是系统工程,牵涉人员、机构、部门众多。这时,需要各部门、各机构齐心协力服务科研活动。首先,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配合。领导强有力的支持,有效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成果验证和推广时,需要其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方便;其次,需要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科研政策、科研信息等,使科研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再次,需要其他人员的配合。科研工作过程长、任务重。在科研过程中,科研者需要其他教师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克服科研难题。

综上所述,科研活动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高等艺术院校必须重视科研活动,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加强科研活动管理,积极探讨科研活动开展的新途径,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参 考 文 献〕

〔1〕程桦.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88-90.

〔2〕代蕊华.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其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0,(01):45-48.

〔3〕李伟,李斌.高校科研管理的能动性与创新性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35-37.

〔4〕周小海.关于普通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03) : 78-80.

〔5〕高启光.关于艺术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齐鲁艺苑,2006,(03) : 86-90.

〔6〕柴永柏.关于我国建立艺术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 05) : 20-21.

〔7〕李晓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校科研管理新理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0):171-17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学科建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评估在科技管理中的分析与认识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依托科研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