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2-11-22何子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1期
关键词:鼻息肉内窥镜鼻窦炎

何子瑜

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好发于成年,同时也是临床中耳鼻喉科普遍疾病之一。根据相关报道显示[1],近年我国慢性鼻窦炎患者和鼻息肉患者发病率逐年递增,临床传统根治手术如鼻息肉摘除手术、筛窦开放手术、上颌窦根治手术等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病变组织清除不彻底,复发率较高等不良效果。近年鼻内窥镜在临床医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不仅具有病灶清除率较高、手术视野清晰广阔等优点,同时还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患者的复发率。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和鼻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和复发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和鼻息肉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中男45例,女45例,年龄范围在21~5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2.6±5.2)岁,病程为1~20年之间,平均3.5年;对照组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范围22~48岁,平均年龄为(36.8±6.5)岁,病程为1.5~23年之间,平均4.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次选取的18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临床诊断标准[3]。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根治手术治疗,鼻息肉摘除手术、筛窦开放手术、上颌窦根治手术等,术前给与患者局部浸润麻醉和鼻腔表面麻醉,麻醉方法是在手术前30 min给与0.1 g鲁米那钠和0.5 mg阿托品肌内注射,将1 ml含有0.1%的肾上腺素加入30 ml含有2%地卡因混合均匀,浸润棉片,轻度挤压棉片,不抵触液体为度,分两次麻醉两侧鼻腔,中间间隔3 min;使用0.1%3~4滴肾上腺素和5 ml 1%利多卡因混匀,在中鼻甲前缘和鼻息肉体根部的外侧壁黏膜下浸润麻醉。

治疗组术前麻醉同对照组一样,使用鼻内窥镜摘除洗肉、切除钩突,根据病情的不同开放上颌窦和前后筛窦,矫正解剖变异,如切除部分泡状之中,矫正鼻中隔偏曲等。手术进行时使用微波止血,术后患者鼻腔需填塞2 d,口服抗生素或者静脉注射1周,2 d后将鼻塞填充物取出后使用2周1%呋麻滴鼻液滴鼻。

患者出院后的第一个月,每周来我院复查一次,第二、三月每月复查2次,第四个月以后每月复查一次。每次复查时应仔细观察患者鼻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疗效判定 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2]规定:治愈表现为症状消失、无脓性分泌物、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等;有效表现为症状改善,局部区域肥厚、水肿,形成肉芽;无效表现为症状没有改善,窦口狭窄,术腔粘连,窦腔形成较小息肉或者鼻道产生脓性分泌物。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为84例,无效为6例,总有效率是93.33%,观察组的总有效例数为64例,无效为26例,总有效率是71.1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随访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0.0%,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发病机制主要为鼻腔黏膜变态反应及慢性炎症[4];传统根治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手术对都强黏膜及中鼻甲损害较大,破坏患者生理结构的完整性[5];在手术期间视野较小,窦口鼻道复合体处理及上颌窦开口不彻底,病变组织残留,以上均可造成患者复发。近年来新兴起的鼻内窥镜手术,不仅有效保护鼻腔及中鼻甲内的黏膜,还能彻底除去息肉等残留的病变组织[6],且手术病变清除率较高、视野清晰、操作简便、创伤小等特点,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达到减少复发或防止复发的目的;且内窥镜手术美观性好,还有效避免了面部创口。鼻内窥镜手术没有明显的禁忌证,适用于大多数保守治疗且无效的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手术前进行鼻窦CT扫描,了解病变范围、位置及严重程度等;执刀医生应熟悉鼻窦解剖的结构,确保手术中有效的清除病灶;术后定期清理鼻腔、定期复查,避免复发。经过本次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是20例,总有效率是71.11%,实验组的总有效例数是39,总有效率是93.33%;随访6个月,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0.0%;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5.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鼻内窥镜下手术具有明视、微创等特点,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并且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把复杂的手术变简单,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和慢性鼻窦炎是一次革命性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闫舒,李娜,张念凯.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1033例临床疗效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4):344-346.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

[3]袁伟,张学渊,魏运军,等.异常中鼻甲矫治在鼻内镜手术中的临床意义.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8(7):364.

[4]王小飞.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2011,34(15):43-44.

[5]白广平,李俊,董频.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80例.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22(3):242-243.

[6]刘春华.内窥镜鼻窦手术与传统术式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比较.现代医药卫生,2009,25(6):856-857.

猜你喜欢

鼻息肉内窥镜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