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生繁花(中)——江西60年(1949-2009)电视文学创作之回顾与反思

2012-11-22李志敏,翁良平

电影评介 2012年6期
关键词:江西创作

二、分述——流转的星河,婉转的歌

在我们正式进入对江西电视文学创作的概述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大背景: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设立电视剧制作单位,应当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后,方可制作电视剧。”2000年广电总局颁布的《电视剧管理规定》第二章第七条规定:“设立电视剧制作单位,应当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制作电视剧必须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国家对电视剧制作、进口、发行等环节实行许可制度。禁止出租、出借、出卖、转让或变相转让电视剧各类许可证。”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分为甲、乙两种:甲种证是长期的,一证可拍多剧;乙种证是临时的,一证只可拍一剧。而在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首次向北京英氏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民营企业颁发《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以前,国内120家拥有甲种许可证的机构全部为国家及各省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或者国有体制的音像公司。也就是说,在2003年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对民营公司准入以前,我们论及的所有电视剧作品皆出自国营电视剧制作单位;在江西,即江西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原江西电视台电视剧部,剧部成立于1984年6月;1982年底之前由演播组负责电视剧创作与生产;1982年底从演播组里分出电视剧组,专门从事电视剧创作与生产,直至剧部成立。本文论及的电视剧即以这两个单位摄制的作品为蓝本,且尤以江西电视剧制作的主要阵地——江西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原电视剧部)的作品为重。

在电视剧领域,国内拥有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奖项——“飞天奖”、“金鹰奖”与“五个一工程奖”。1981年在全国第三次电视节目会议上,组成了兼具代表性、权威性与学术性的评选委员会,对1980年1月至1981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播出的131部集电视剧进行评选。这个大奖每年举办一次,前二届定名为“全国优秀电视剧奖”;到1983年第三届,正式更名为“飞天奖”。飞天奖是以专家为主评选产生的国家级电视艺术综合奖。

1983年《大众电视》杂志开始举办首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从1990年开始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简称中国视协)与《大众电视》杂志共同主办;1997年起,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大众电视金鹰奖”改由中国文联和中国视协主办,名称也改为“中国电视金鹰奖”;2000年,已办到第十八届的“中国电视金鹰奖”升格为“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由中国文联、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视协、湖南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金鹰奖是以观众投票为主的,结合专家评选产生的国家级电视艺术综合奖。

在江西电视剧创作的30年流转之星河当中,江西推出了第一部短篇电视剧(短篇电视剧:1-2集)《豆蔻花开》(1集),第一部中篇电视剧(中篇电视剧:3-8集)《封锁线上的交易》(3集),第一部长篇电视剧(长篇电视剧:9集以上,含9集)《张天师》(10集)。第一部戏曲电视剧《正气歌》,第一部儿童电视剧《真假一百分》,第一部电视木偶剧《小猕猴斗败大海怪》。江西第一部获得“飞天奖”的是电视单本剧(根据中央电视台的规定:3集以下的电视剧均称为电视单本剧,也即电视单本剧可以是1集,也可以由“上下”两集甚或“上中下”三集构成)《一生中的九秒》,第一部获得“金鹰奖”的是电视单本剧《理解万岁》,第一部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是电视连续剧《铁血共和》。

1.起步期:1980年代

上文已提及,1980年央视共播出电视剧131部,1981年央视共播出电视剧128部,1982年全国共制作电视剧348集,1983年共制作428集,1984年共制作740集,1985年共制作1300余集,1989年共制作约2000集。上世纪80年代,当全国的电视剧创作已进入恢复阶段并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江西才刚刚起步。此时江西的电视剧创作无论从数量亦或质量上看,与全国水平皆存在相当差距。

在这个10年里,以江西电视台电视剧部为阵地,江西创作了电视小品(短剧)10部,短篇电视剧42部,中篇电视剧10部,长篇电视剧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在起步的10年里,江西创作的荣获全国电视剧大奖并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仅两部电视单本剧——《理解万岁》(1987)荣获第五届电视“金鹰奖”优秀单本电视剧奖,《一生中的九秒》(1989)荣获第九届电视“飞天奖”短剧、小品类三等奖。尽管如此,江西还是在竭其所能地用电视剧这一艺术样式多角度、多侧面地记录和反映社会与人生。

人物传记片,彰显人性的光辉:《太白辞山》(1983),彰显了伟大诗人不惧权贵的崇高品格;《明月照我还》(1988),诠释了王安石立志变革、推出新法,使北宋由弱变强的光辉历史;《邵式平》(1986),讲述了赣东北红军创建人之一、我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邵式平,为寻救国之道而一生充满艰难险阻却始终顽强斗争的曲折经历,表现了其爱憎分明的个性和为革命奋斗终生的崇高品质。

小品(短剧)集,铺陈集锦式的真善美:《在你身边发生的故事》(1983)——由《乘客之间》、《交公》、《公园奇事》、《卖绢花的女孩》4个小品组成,儿童小品6则(1989)——《小河水清清》、《渴》、《呛》、《我看见了》、《亮》、《残》,通过集中演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常能遇见的小事,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戏曲电视剧,唱出坚贞与正气:《白莲》(1983),通过讲述一个在地主家长大的童养媳与红军游击队战士之间的感人爱情故事,鞭挞了极左路线对人性的极大摧残及苏区人民对革命的坚贞信念;《正气歌》(1983)为历史剧,通过演绎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文天祥不畏强暴、兴兵护国的故事,歌颂了其浩然正气与“君降臣不降”的崇高民族气节及宁死不屈的精神;《翠竹青青》(1984)是一出戏曲轻喜剧,通过描叙杨柳村竹编能手柳翠竹择婿的故事,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人民不仅在生活上开始步入富裕的道路,而且在精神面貌上亦发生了深刻变化。

儿童电视剧,呼吁正义团结与成长的关爱:《红飘带》(1982),“红飘带”是红旗的一角,由父辈的鲜血染成,根据地的儿童们把能带上红飘带视作最大的心愿。孩子们有自己的爱憎,由于各自的家境不同,他们之间甚至有点不和;但在共同的对敌斗争中,他们却团结起来组成红色儿童团,高举着红飘带与父兄们并肩战斗。《真假一百分》(1986),通过刻画小主人公兴兴的转变,生动地说明了少年儿童有很大的可塑性,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正确引导,并且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山娃》(1988),通过讲述主人公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非常经历,形象地告诉人们: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成人世界及生活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小猴斗败大海怪》(1989)是一部儿童神话剧,通过叙写山林中一只聪明的猴子和一群动物斗败大海怪的故事,反映了正义与善良必然战胜邪恶。儿童小品6则(1989)——《小河水清清》、《渴》、《呛》、《我看见了》、《亮》、《残》(上文“小品(短剧)集”中已提及)。

革命历史剧,弘扬“亮剑”精神:《相遇》(1980),通过讲述一对革命恋人以不同的身份作掩护,打入敌内与敌人展开机智英勇的斗争的惊险故事,歌颂了我党地下工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封锁线上的交易》(1984),生动演绎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中央苏区在反击国民党军事围剿的同时,为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瑞香店》(1986),刻画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皮旅——中原东路突围记》(1987),真实地再现了1946年我军中原东路突围这一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热情地讴歌了皮定钧、徐子荣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业绩。《井冈之子》(1989),描叙的是陈正人等革命先辈在井冈山与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农村生活片,谱写改革的乐章:《书记打锣》(1981),讲述了三中全会之后为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书记带头纠正极左思想,动员社员发展养猪事业的故事。《田螺湾趣事》(198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由贫变富的新面貌及党风的逐渐好转。《赭色的老钟》(1987),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农民要致富,必须先治愚;老区建设,不能只靠救济,更要靠科学技术。《田野的风》(1987),通过演绎农村妇女玉香因办商店而引起的一系列风波,揭示了广大农村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性。《金色的情思》(1987),描叙烈士后代方晴的事业、生活与爱情,热情讴歌了老区新一代人积极献身农乡建设、锐意改革的精神。《好戏在后头》(1987),以轻松诙谐的基调反映了富裕起来的农村新旧观念的冲突,善意地讽刺了好心办错事、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干部作风。《唐老鸭的桃花运》(1989),一部反映农民生活的喜剧片,通过讲述“唐老鸭”养鸭致富的故事,反映了农村改革的新风貌。

青年励志剧,弹奏奋进的交响:《豆蔻花开》(1980),反映了青年一代的心灵虽留下了十年浩劫的阴影,却仍然渴求光明、积极向上。《白纱巾》(1981),老干部尹局长关心爱护一批有理想有才干,由于十年动乱成为受害者的青年;局长积极引导他们发挥各自专长,使其在生活的浪潮中找到了各自位置。《雪花静静地飘》(1981),揭示了新一代青年在迷惘中思索,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勇敢地探索生活新道路的热忱与勇气。《霞村二柳》(1983),通过记叙大柳、小柳两姐妹对事业、生活与爱情的不同态度与遭遇,引导人们去追求真诚美好的生活。《追求》(1985),通过记叙煤矿充电房中三个女工的恋爱生活,反映了80年代的青年煤矿工人对理想、事业、友谊、爱情的执着追求。

理念宣教片,倡导正确的价值:《龙泉酒家》(1983),通过讲述龙泉酒家在开业大吉的这天,由于部分领导职工不重视食品卫生工作,发生了一连串事故,说明了只有重视食品卫生法,才能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才能搞活经济。《死亡游戏》(1986),通过展现一起水上交通事故的始末,告诫人们要自觉遵守水上交通规则,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血的备忘录》(1986),运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将一个个血淋淋的交通事故展现于观众眼前。它疾呼: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明天将远行》(1987),通过描叙一个老教授历经磨难始保存下来的极具科学价值的文稿,不幸毁于火灾的故事,提醒人们要注意防火工作。《绿梦》(1987),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让我们将俯瞰的镜头稍稍后拉,当我们将回眸的视域拓宽至这一时期全国电视剧创作的广阔疆土时会发现,在这个10年里,全国首先出现了一批发人深省的反映人们在动荡岁月中曲折命运的“伤痕电视剧”、“反思电视剧”(如1982年《蹉跎岁月》),随后又出现了一批反映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向旧体制、旧观念发起挑战的“改革电视剧”(如1985年《新星》)。至80年代中期,全国又出现了若干根据中国古典和现代经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如《四世同堂》(1985)、《红楼梦》(1986)、《西游记》(1987)等,这些作品充分利用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资源,为中国的电视剧创作开辟了新的题材空间。也即在80年代初期至中期,全国电视剧一方面通过对历史伤痛的反思,控诉了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对人性的戕害,凸显了人本主义的主题,表现了改革开放的趋势与进程;另一方面,它也在通过对中国古典与现代文化以至西方文化的渗透与吸收,完成了文革之后的文化复兴。

80年代中后期,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决策和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决定,加之这一时期港台诸如流行歌曲、电视剧及通俗小说等大众文化产品的大规模涌入大陆,西方诸如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产品亦大举入侵国门,国内的电视剧创作与市场化进程和通俗文艺渐行渐近。《乌龙山剿匪记》(1987)、《篱笆•女人和狗》(1988)、《上海的早晨》(1989)等注重商业性与故事性的通俗电视剧始纷纷涌现,而通俗电视剧在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的90年代更获得了长足发展。

2.发展期:1990年代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江西的电视剧创作已基本跟上全国的步伐,进入了发展期,主要标志为长篇电视剧的出现和获奖作品的增多。在这个10年里,依然以江西电视台电视剧部为阵地,江西创作了电视小品(短剧)28部,短篇电视剧31部,中篇电视剧22部,长篇电视剧9部。20世纪80年代,江西创作的电视剧均为中短篇,最长不超过5集;1992年继6集电视剧《信念》突破5集之后,同年又很快创作完成了10集电视剧《张天师》,这是江西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电视剧。

在发展的10年里,江西创作的荣获全国电视剧大奖并在全国产生影响的电视剧作品,较80年代而言有了较大的飞跃:《澳门轶事》(1990),第十一届电视“飞天奖”提名奖;《太阳地》(1991),第十一届电视“飞天奖”短剧、小品类三等奖;《铁血共和》(1991),中宣部第一届“五个一工程奖”;《信念》(1993),中宣部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孙成打酒》(1993),第十四届电视“飞天奖”短篇戏曲电视剧二等奖;《天缘》(1993),中宣部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荆钗记》(1994),第十五届电视“飞天奖” 短篇戏曲电视剧三等奖;《京九情》(1994),第十五届电视“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三等奖,中宣部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江西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特等奖;《黑天鹅》(1996),第十七届电视“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二等奖,中宣部第六届 “五个一工程奖”;《 沈鸿》(1998),第十九届电视“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朱德上井冈》(1998),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九届电视“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三等奖,第十七届电视“金鹰奖”优秀中篇电视剧奖。

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号召:“要重视社会效益,鼓励创作内容健康向上特别是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产品。”从90年代江西创作的电视剧作品看,它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注,及对多姿多彩的社会与人生的反映,都是全方位进行的。

人物传记片,颂扬高贵的精神:《张天师》(1992),展示了张天师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形象及道教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存在的积极意义,再现了张天师创道和“天师世家”的历史风貌。通过演绎张天师出世、拜师学道及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悟道、收徒创道、传道的坎坷过程,颂扬了“水滴能穿石,功到自然成”的高贵精神。

小品(短剧)集,宣教正确的理念:《燃气安全小品6则》(1990),通过6个小故事讲述了人们对煤气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短剧3部》(1990)——《寡妇夜逃》、《悲喜交加》、《情理之外》,宣传了《婚姻法》与《森林法》。《小猴的笑脸与哭脸》(1991),一部3集的儿童木偶系列短剧,在斗败大海怪的斗争中,聪明的小猴献计献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猴不由骄傲自大起来,且和大灰狼、大狐狸交上了朋友,成为了坏朋友的帮凶,最终掉入了猎人的陷井。《环保小品3则》(1991)——《责任》、《猴面鹰》、《采访报告》,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讲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路朝天小品6则》(1991)——《小太阳》、《醉有应得》、《一念之差》、《七彩泡》、《瓜瓜》、《奖罚分明》,一部交通安全系列小品,生动地宣传了交通法规,增强了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喜剧小品7则》(1995)——《当爸爸的滋味》、《走错了门》、《第一宗业务》、《谁投的一票》、《买酱油》、《生日礼物》、《爱挑剔的顾客》。《BP机没错》(1995)——身在商海的演员马小达为了应导演之约去演电视剧,周旋于商务与妻子之间,闹出了一系列笑话。

戏曲电视剧,唱响婚恋与智慧:《鸡缘》(1991),人称“辣嘴”的寡妇王玉兰靠鸡发家,绰号“油嘴”的鳏夫陈久贵因种花致富。二人喜建新楼,毗邻而居。油嘴爱上了辣嘴,却不敢表白。一天辣嘴的一只公鸡越墙过院,油嘴抓住这天赐良“鸡”,见“鸡”行事,巧表心迹,结果“金鸡喜把鹊桥架,两院双楼成一家。”《孙成打酒》(1993),孙成与桂英相恋,双方长辈却为谁“嫁”谁的问题发生争执。原来孙成的师傅是个鳏夫,孙成是他很多年前从土地庙“捡”回来的孤儿,师徒俩情同父子;桂英娘是个寡妇,她含辛茹苦地将亡夫前妻之女桂英养育成人,母女俩情胜亲生。最后,孙成、桂英在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双双指点下,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立碑》(1995),春燕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红岭村,这里正发生一场争论:果园专业户郑牛根和工艺厂厂长王卫国各捐款两万元为村小学兴建了新教学楼,为此郑姓人和王姓人均争着为自己立碑表功。正当双方争执不休之时,春燕巧妙地作出了令双方心悦诚服的裁决。《傩谣》(1998),葫芦岭是有名的傩乡,建伢子和田苗领着村里的年轻人办起了青年文化站和傩表演队。他们挖掘传统、大胆创新,表演的傩舞傩戏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赞扬。

儿童电视剧,倡导正义与诚信:《小猴的笑脸与哭脸》(1991)(上文“小品(短剧)集”中已提及)。《找到一个好朋友》(1999),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城里的小学生捐赠衣服给灾区,而一件衣服里有一份非常重要的合同和300元钱;城里的小学生到乡下寻找合同而乡下的小学生进城还钱……《小小山大王》(1999),某小学五年级老师带领一群学生到花岭自然保护区参观学习。在保护区孩子们遇到了两个偷猎者,山区小娃王小山与同学们机智勇敢、勇斗歹徒,终取得胜利。山区的自然景观及山区人的质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革命历史剧,再扬“亮剑”精神:《功果桥-1945》(1990),1945年日本法西斯为挽救颓势,制定了炸毁滇缅公路上重要咽喉通道——功果桥的绝密计划,并派遣5名间谍混入国际大逃难中的难民队伍。为保卫滇缅公路,国共双方派遣谍报人员营救难民、铲除日谍,有力地配合了中国远征军的大反攻。《太阳地》(1991),一名小号手随着红军伤员队伍在茫茫草地上艰难跋涉,伤病、饥饿和随时可能陷入泥沼的危险时时伴随着他们;但小号手强忍饥饿,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们四处寻找可以充饥的野草,他向草地迈出的每一步皆隐藏着致命的危险……《信念》(1992),描绘了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和红西路军一道与数倍于己的马步芳骑兵展开殊死战斗的历史画卷。《子夜枪声》(1993),通过演绎1926-1927北伐革命时期,北伐军中下级军官及亲属的恩怨情仇与悲欢离合,展现了我党举行八一南昌起义的伟大壮举。《长城作证》(1994),演绎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冀东地区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党的指引下,积极投身革命、参加抗战的故事。《朱德上井冈》(1997),讲述了1928年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南昌起义队伍,与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建设片,歌唱拼搏与奉献:《明天的大厦》(1990),勾勒了一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广大干群默默工作、埋头苦干的动人画卷,谱写了一曲“祖国在我心中,人民在我心中”的颂歌。《人间自有真情在》(1990),讲述了一位银行信贷员倾力扶持一个濒临绝境的工厂,使之恢复生产的故事。《我们开采爱情》(1992),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新时期煤矿工人的爱情与婚姻、工作与生活,热情讴歌了煤矿工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锐意改革、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三条线》(1999),长江飞机制造公司在进入市场经济时面临着两大难题:直升机试飞失败需要资金继续研制;民品汽车市场滞销。面对危机,他们克服困难,开发新车型,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直升机研制。他们兼并淮河汽车厂,形成规模生产,占据市场;在民品利润的支持下,“东风8号”直升机终于试飞成功。

《京九情》(1994),京九铁路建设赣南指挥部总指挥程路受命后,立即调兵遣将。女总工程师肖晶、技术权威郑一远及因专攻难关而闻名铁道建设系统的“三剑客”——和木春、耿铁柱、叶建忠等青年突击队员,均迅速投入到被称之为“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险中之险”的京九线吉赣段建设。在江西老区的原铁道兵政委宋承福将军和其子——地区副专员宋延生,及其孙子、孙女宋小放与宋小妹,三代人皆为京九铁路奉献了青春与汗水,三代人的眷眷深情均洒在了这条通向未来世纪的大动脉上。

《黑天鹅》(1996),天鹅岭矿局长雷洋在国家决定给企业断奶时,带领全矿局干部职工于困境中求发展,苦苦探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减员增效、转岗分流等切实有效的做法,天鹅岭矿最终激活了企业机制,使企业扭亏为盈。而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也折射了他们对事业、情感与人生的深层思考。

农村生活片,再谱改革的乐章:《梦圆长征渡》(1996),记叙了在于都长征渡口的一批回乡知青,继承了艰苦创业的革命传统,改变了家乡的贫困面貌。《古堡风流》(1997),讲述了地处边远山区的古堡村,在村建工作组的积极扶持和本村大力实施旅游开发的举措下脱贫致富的故事,凸显了老区人在致富道路上的自强志气与敏锐眼光。《远湖》(1997),在改革大潮中知识分子韩兵辞去公职,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鄱阳湖畔的一个渔村从事农业立体开发,带领乡亲们走股份制合作之路;经过几年的创业和发展,他所创办的公司成为了集农、科、贸为一体的集团企业。剧中主人翁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均得到了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并赢得了女主人公雷俊英的纯真爱情。《小溪弯弯流》(1999),一批农村青年到特区打工后回到家乡,他们带回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有新的思想观念。这些回乡创业的青年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广大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残疾人片,谢谢你的爱:《谢谢你的爱》(1994),反映了亲属和社会各界朋友对残疾人的关爱,唤起了残疾人对社会爱的回报。剧中以全国五千多残疾人的名义,向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这一群体的所有亲属及各界朋友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心锁》(1998),一部以残疾人的工作、生活和爱情为主题的电视剧。通过对民间残疾艺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再现了他们把欢乐送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和不求索取、无私无畏的品格;该剧还大力歌颂了民政干部在残疾人事业中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可贵精神。

让我们将俯瞰的镜头再次稍稍后拉,当我们将回眸的视域再次拓宽至这一时期全国电视剧创作的广阔疆土时会发现,在这个10年里,整个中国的电视剧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题材多元、体裁多样、风格纷呈。受惠于彼时特定的时代语境——1992年春,邓小平于南巡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急剧膨胀并与市场发生关联,知识分子对文化的话语权为商品经济及消费主义观念下的金钱与资本所替代,中国迈入了一个大众文化时代。

在电视领域,虽然电视台仍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管理的国营电视台,但由于巨大的广告资金对电视的注入,电视必须在适应国家意识形态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只有这样,电视领域才能进入以高收视率来赢取高广告额,再以高广告额来投资创作优质电视剧或栏目以再图高收视率的良性循环。在社会语境发生这样重大转型与变迁的大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创作逐渐遵循电视剧市场的特定规律,更多地显露出其作为大众文化商品的属性。反映在电视剧创作领域,即是以演绎世俗生活与情感为主的通俗电视剧创作如日方中——《渴望》(1990)、《外来妹》(1991)、《爱你没商量》(1992)、《情满珠江》(1993)、《年轮》(1994)、《趟过男人河的女人》(1995)、《儿女情长》(1996)等。此外,对名著与历史的图解与篡改,亦构成了通俗电视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演义》(1994)、《雷雨》(1996)、《宰相刘罗锅》(1996)、《雍正王朝》(1998)等。

3.成熟期:新世纪

2002年9月,为了响应并贯彻党和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江西电视台电视剧部改制为江西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以下简称为“剧中心”)。“剧中心”作为江西电视台的下属部门,在新世纪一如既往地继续电视剧创作的光荣使命。并且伴随社会语境与电视剧创作生态的不断变化,“剧中心”的电视剧创作主要围绕双重任务展开(2003年后,民营公司逐渐获准介入电视剧创作)——一方面承担着江西“五个一工程”的光荣生产使命,积极创作主旋律电视剧;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探索市场,按照市场的规律与需求来组织创作。

在新世纪这个思想大开放、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江西在电视剧创作领域亦开启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交流合作新阶段。也即江西的剧作家“走出去”,与全国其它地方的影视机构合作;江西的“剧中心”“ 引进来”,邀请全国超一流的王牌编剧和导演合作摄制电视剧。应该说,在新世纪江西的电视剧创作成绩是可喜的,在这一领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标志着江西的电视剧创作已步入成熟期。

在主旋律电视剧创作领域,“剧中心” 立足于江西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 逐步形成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即以军旅题材为主打,创出一己品牌。几年来,“剧中心”创作的一系列军旅题材电视剧,得到了中宣部、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等机构的高度肯定。

《我们的连队》(2002),成功塑造了21世纪某部“钢八连”的指导员、连长、班长和新战士等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填补了我国反映基层连队生活的长篇电视剧的空白,该剧首次实现了二十年来江西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收支平衡。《红领章》(2004),以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军营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拥有不同成长经历的青年男女,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绿色军营里有着各自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缘。《沙场点兵》(2005),以我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主题,以华北某部队贴近实战,实行基地化训练改革为背景,深层次触及了部队抓训练与保安全、个人荣誉与国家利益、“练为看”还是“练为战”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多层次多视角地展示了我军各级将领紧迫的忧患意识和远大的强军之志,回答了中国军人是否有能力打赢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井冈山》(2006),首部全景式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全过程的鸿篇巨制,真实再现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筚路蓝缕,亲手创建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进程中,该剧大力弘扬了“坚定信念、敢闯新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该剧于2007年8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隆重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八十周年。2008年“两会”期间,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赞扬。

《天下兄弟》(2007),一部极具震撼力的当代军旅情感佳作,讲述了一对双胞胎兄弟从分离到重聚军营的成长故事,构筑了一部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的“红色青春励志史诗”。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亲情大戏,该剧以情动人,着力渲染了兄弟情、战友情、母子情、父子情、姐弟情乃至纯真年代的男女恋情、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进一步拓展了军旅剧的亲情叙事。《地下地上》(2008),以建国前后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为背景,展现了以刘克豪为代表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和以徐寅初为代表的军统特工之间的殊死较量,热情讴歌了为新中国诞生作出卓越贡献的无名英雄。

江西在新世纪主旋律电视剧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是骄人的:《兵哥兵妹》(2000),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十一届电视“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我们的连队》(2002),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十四届电视“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红领章》(2004),第十七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长篇一等奖、第二十五届电视“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沙场点兵》(2005),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第十八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长篇二等奖;《井冈山》(2006),解放军“金星奖”特等奖、第二十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天下兄弟》(2007)、《地下地上》(2008),正在申报2009年全国各种电视剧大奖。

在抓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同时,“剧中心”在商业电视剧创作领域亦迈上了新的台阶——从2003年至今,“剧中心”共创作了商业电视剧《大唐歌飞》、《欢天喜地七仙女》、《京城四少》等六部两百多集,大力提升了江西电视剧的品牌影响力。

就全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电视剧创作状况看,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0-2008年我国的电视剧生产由7537部集飙升至了14498部集;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大国。虽然有的电视剧未曾亮相荧屏便销声匿迹,有的在荧屏默然登场继而黯然收场,并未在观众心里留下任何痕迹;但自新世纪以来至今的十年,却也出现了诸如《光荣之旅》(2000)、《空镜子》(2001)、《天下粮仓》(2002)、《浪漫的事》(2003)、《历史的天空》(2004)、《亮剑》(2005)、《半路夫妻》(2006)、《金婚》(2007)、《闯关东》(2008)、《潜伏》(2009)等优质剧目,其间较为突出的是伦理、婚恋、军旅、农村、公务员题材的电视剧创作。伦理题材——《亲情树》(2003)、《家有九凤》(2005)、《亲兄热弟》(2007)等,婚恋题材——《结婚十年》(2003)、《中国式离婚》(2004)、《新结婚时代》(2006)等,军旅题材——《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DA师》(2003)、《士兵突击》(2007)等,农村题材——《刘老根》(2001)、《希望的田野》(2003)、《乡村爱情》(2006)等,公务员题材——《大雪无痕》(2000)、《云淡天高》(2002)、《国家干部》(2007)等。

在这一阶段电视剧逐渐成为了各电视台立台与收视的法宝;只是在全国电视剧播出平台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电视剧愈来愈大的年产量逐渐导致了供求比例越拉越大——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从而引发了更为激烈和残酷的竞争。就全国范围而言,全国内地电视台黄金时段一年实际播出的电视剧数量为7000集左右,而全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数量却有14000多集,这还不包括上一年积压下来的库存剧集,所以我国每年有近7、8千集的电视剧面临着找不到市场归宿的命运!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也为了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些省级电视台诸如湖南、安徽、浙江等,纷纷加大了对“自制大剧”的重视力度,其核心为:电视剧制作部门紧紧依靠自身所依附的强势播出平台,大力研发自主产品,制作精品大剧。为此湖南专门成立了“大片生产管理办公室”;安徽今年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口号,要由“电视剧播出大台”转变为“电视剧制作大台”;浙江于今年5月在杭州主办了“中国影视编剧杭州论坛”,邀请了国内60余名编剧商讨合作事宜。江西的“剧中心”为增加电视剧创作的成功率,力争创作一部、成功一部;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即是几个项目同时运作、交叉进行,哪一部剧本先酝酿成熟,即先摄制哪一部。

猜你喜欢

江西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江西银行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如诗如画》创作谈
3.换装
《一墙之隔》创作谈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创作随笔
江西是个好地方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