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嵩县东湾选厂优化工艺设备研究

2012-11-17刘亚博丁彦同王天尧

采矿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矿量选厂旋流器

刘亚博,丁彦同,王天尧

(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洛阳市 471435)

嵩县东湾选厂优化工艺设备研究

刘亚博,丁彦同,王天尧

(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洛阳市 471435)

针对东湾选厂工艺流程及设备存在的问题,分别对磨矿、浮选、排污、再选工艺进行改造,同时对该厂供料系统、除尘系统及配电站进行革新,效果明显,年新增处理矿量能力11460t,新增黄金产量65kg,有效地缓解了生产的压力,也使得选矿回收率提高了0.7个百分点,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650余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磨矿工艺;浮选工艺;技术改造;供料系统;除尘系统

0 前 言

金牛公司东湾选厂位于嵩县大章乡任岭村境内,1995年3月开工建设,同年10月投入生产运营,设计日处理矿石能力100t/d。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日处理矿量提升到330t/d,选矿工艺流程也由全泥氰化-锌粉置换转变为原矿浮选加浮选尾矿氰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对工艺及设备进行过多次改造,但仍没有达到要求,为此专门成立了工艺设备技术改革小组,对现行工艺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改造,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取得了多项革新成果,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东湾选厂2006年以前为两段全闭路的磨矿工艺流程,日处理矿量270t/d,原矿磨矿后进入浮选工艺流程进行浮选,浮选尾矿进入炭吸附工艺流程,最终废弃物排入尾矿库。生产中受到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低、工艺落后等诸多因素困扰,为此主要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进行了探索及研究。

1 生产工艺技术改造

1.1 磨矿工艺

2006年6月份以前的磨矿工艺流程为两段全闭路,如图1所示。一段磨矿为ZQMYΦ2130球磨机,经FG1.5m分级机一次分级后,进入HCΦ300旋流器进行控制分级,旋流器溢流进入浮选工艺流程,旋流器沉砂进入二段MQZΦ1535球磨机再磨。

入选品位的不断下滑导致了较大的压力,要获得理想的生产效益,唯有提高日处理矿量能力,为此决定新增加1台二段磨矿磨机,将原来做为二磨的球磨机恢复为一段磨矿,形成2个系列二段磨矿的工艺格局,如图2所示。

图1 原磨矿工艺流程

图2 磨矿工艺改造后流程

改造目的是在增加1台磨机的情况下,将处理矿量能力提高60t/d。改造前,一段磨矿浓度75%,分级机溢流浓度29%,细度60%-200目,二段磨矿浓度70%,旋流器溢流浓度28%,细度74%-200目。经过改造,日处理矿量330t/d,2个系列一段磨矿浓度平均75%,分级机溢流浓度平均29%,细度60%-200目,二段磨矿浓度70%,旋流器浓度28%,细度76%-200目。从上述数据看,改造前后的工艺技术指标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年新增处理矿量能力11460t,新增黄金产量65kg,其它副产品若干,有效地缓解了生产的压力。

1.2 浮选尾矿工艺

由于日处矿量能力增加,使矿浆的有效浸出时间及活性炭吸附时间降低,排放尾矿中尾渣和尾液品位持续跑高,经跟踪检测,排放的尾液品位达到0.066g/m3,尾渣品位0.8g/t,贵金属流失严重,经济损失较大。

改造前,浮选尾矿的各项数据为:矿量270t/d,浸出浓度40%,共有JJCA型Φ4.5×5m浸出槽8座,其中第一槽为预浸槽,则单槽容积V单为71.5 m3,总容积V总为572m3,矿浆容积为508.85m3;单位时间浸出槽矿浆为21.20m3/h,浸出时间与吸附时间分别为26.98,23.61h。

改造后,矿量增加至330t/d,在原数据不变的情况下有:矿浆容积621.92m3,单位时间通过矿浆25.91m3/h,浸出时间缩短了4.9h,为22.08h,吸附时间缩短了4.29h,为19.32h。

以上分析证明,原系统勉强能满足生产,而改造后浸出与吸附时间明显不足,须延长浸出吸附时间。为此,启用闲置的XFCA浸出系统(以下称氰Ⅱ)。

启用的氰Ⅱ系统,矿浆分流约1/3(110t),浸出浓度40%,氰Ⅱ共有Φ3.5×4m浸出槽7个,将第一槽做为预浸槽,计算得单槽容积50.87m3,总容积356.09m3,矿浆体积207.31m3;单位时间通过能力为8.64m3/h,浸出时间与吸附时间分别为41.21,35.33h。

分流1/3矿量后,氰Ⅰ系统的有效数据为:矿浆体积V单=414.62m3,单位时间通过矿浆17.28 m3/h,浸出时间33.10h,吸附时间28.96h。

将以上数据列为表1,可以看出,浸出和吸附时间均有明显的变化,根据实际生产中的跟踪取样,改造后排放尾矿中尾液品位氰Ⅰ为0.02g/m3,氰Ⅱ为0.01g/m3,尾渣品位氰Ⅰ氰Ⅱ均为0.4g/t,选矿回收率提高了约0.7个百分点。

1.3 排污工艺

由于矿量的增加,原浓密机已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脱药效果差,环保形势严峻。为有效治理外排尾矿,防止造成环境污染,经过一系列试验及考察、论证,决定采用碱氰法对含氰废弃物进行排放再处理。

表1 改造前后浸出时间与吸附时间对比

浮尾系统最终排液量约为472m3,其中1/3(约157m3的尾液澄清水)可返回生产系统再利用,CN-含量在0.2‰左右。

试验中,漂白粉用量为0.5~3.5kg/t,处理时间为1~4h,最终经数据比较认为在3kg/t用量中处理2h时效果较为理想。使用2台Φ3.5×4m浸出槽作为漂白粉反应搅拌槽。为了获得漂白粉稳定的添加量,又安装了1台漂白粉给药机。系统启动后,具体数据为:单槽容积50.87m3,总容积101.74 m3,矿浆体积为621.92m3,单位时间通过矿浆25.91m3/h,漂白粉与矿浆搅拌处理时间为3.93h。

在浸出槽中漂白粉的有效反应时间约为试验时的2倍,加上排放到尾矿库后自然降解的时间,效果应该更好。从跟踪情况看,CN-含量由原来的0.2‰降低到微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4 再磨工艺改造

为了切实做到废水回收再利用,节约成本、降低消耗、利于环保,作者又对工艺进行了改造,新增1台GMQΦ2145球磨机替代MQZΦ1535二磨球磨机,新建1座NZS-Ф18m浓密机进行浓缩脱水,以达到尾矿废水全部回收利用的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磨矿细度、优化炭浸作业条件、降低炭的磨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改造后工艺流程见图3。

在磨矿工艺后,矿浆直接进入浮选工艺流程,浮选尾矿进入NZS-Ф18m浓密机,浓缩脱药后溢流水用于一段磨矿,底流浓度达到70%~75%后进入Ф2145球磨机再磨,二段磨矿由LP100旋流器泵送入HCФ300旋流器控制分级,沉砂返回二段磨机再磨,旋流器溢流进入Ф15m浓密机和Ф12m浓密机后到浮选尾矿炭吸附工艺,在二段磨矿磨机内加入氰化钠进行磨前预浸,延长了浸出时间,尾矿含氰废水返回后可在这个工艺中利用,这样既解决了含氰污水的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工艺条件,优化了炭浸作业条件,降低了贵重金属流失量,实现了一举多得。

图3 再磨工艺改造后流程

2 设备技术革新改造

2.1 磨矿供料系统

原设备由于陈旧、配件难购、故障率高、维修量大等缺点,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新。经过考察,GZ-2电磁振动给矿机适合工艺要求。该机水平产量为10t/h,10°产量为14 t/h,同时由于采用电磁振动的原理,该机体积小、能耗低、结构简单、维修简便。为了获得准确的处理矿量,自行制做了自动测矿量装置,为准确、可靠检测矿量提供了科学保障。

改造前后效果比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改造后该机150W的功率比原机功率降低了10倍,节能降耗;改造后,每天仅电费一项就可以节约21.06元/台;减少了维修量,维修费用几乎为0,节支明显;降低了故障停车时间;供料均衡,效果显著。

表2 供料系统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2.2 除尘系统

除尘设备为建厂时安装,虽经多次改造,但效果较差。生产作业时车间到处尘灰飞扬,给职工的身心健康及设备的正常运转带来较大的影响。

由于更新改造牵涉到整套除尘设备的更换,考虑只改造其核心部分,达到革新的目的。改造除了考虑设备的实用性,还考虑到原设备的空间位置狭小、车间内湿度较高等不利因素。考虑到潮湿,将风机悬空架装;考虑到通畅,采用圆筒形结构设备;考虑到风压,采用了1台JK255-4-5.5kW轴流式局部通风机,该机风量2.1~3.7m3/s,全压1000~1820MPa。改造完毕后投入使用,由于工作场所比较封闭,因此除尘效果较好。随后又对另一台除尘器进行了技改,由于场所较开放,除尘效果没有第一台好。

改造效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操作环境的改变减少了开车时间,生产效率随之提高,且开车时间的缩短,节约了电能,降低了吨矿成本,经济效益较为明显。此改造适宜于较封闭的场所使用。改造后充分改善了职工的操作环境,最大程度上防止了职业病的发生,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程度,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维修费用。

表3 除尘系统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2.3 配电站无功功率补偿改造

东湾选厂初建时,总装机容量为S7-500kVA电力变压器1台,设备总功率480kW,随着历年的技改,目前为止,设备功率为1522.95kW,开机功率达到1302.45kW,装机容量1400kVA,主供电设备为S7-800kVA、S9-500kVA、S7-100kVA电力变压器各1台。

500kVA变电器主要的供电对象为3个车间的数十台设备,总功率为252.5kW,这些车间的负荷全部为感性负荷,感性无功功率耗能大,平均有功功率P为190kW,功率因数为0.67。在一定的有功功率下,功率因数越小,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就越大,因此变压器的容量和供电线路也越大,这样不仅增加供电投资、降低设备利用率,也增加了线路网损。

因此需要对系统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选用电力电容器并联集中补偿法,电容补偿柜安装在变压器的二次侧。电容补偿柜运行后,功率因数提高到0.9~0.95,达到了功率因数规定的标准,装设电容器组的容量Qc为119.7kVA。

在实际的生产中,500kVA变压器装设200 kVA容量的电容器组,投入150kVA电容器组,运行功率因数提高明显,二次侧电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效果显著。电能表的读数从每天2640kWh降低到2580kWh,电流从400A降低到320A,由此每天可节约电能180kWh,按0.7元/kWh,则每天可节约费用126元。

通过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投运,无功功率补偿因数得以提高,减少了视在功率,总电流随之减少,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相应降低,既节约了电能又提高了电压质量,避免选用较大容量的设备和导线,而且以较小的投入收到了较高的回报,节约了能源,经济效益明显。

3 结 论

通过对工艺、设备的技术革新改造,使选厂的选矿回收率提高了0.7个百分点,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650余万元。事实上,随着矿产资源性质的不断变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也在不断的变化着,金牛公司在这方面正进行着积极有益的探索。

[1]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嵩县金牛公司二选厂原矿浮选及金精矿氰化浸出试验研究[R].郑州: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2003.

[2]孙传尧,敖 宁,刘耀青.复杂难处理矿选矿理论与实践[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33-37.

[3]牛福生,刘瑞芹.选矿知识600问[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78-83.

[4]黄振卿.简明黄金实用手册[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03-107.

[5]黄礼煌.金银提取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59-64.

2011-11-11)

刘亚博(1983-),男,河南嵩县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山设备及选矿技术,Email:bb6108@163.com。

猜你喜欢

矿量选厂旋流器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在我国的创新发展与应用
双旗山金矿三级矿量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双级径向旋流器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烧嘴旋流器优化设计计算
鞍钢弓长岭选厂反浮选原料物相分析及难选原因
浅谈选厂常见挡土墙设计
DIMINE矿业软件在普朗铜矿生产矿量管理中的应用
固液分离旋流器壁面磨损的数值模拟
高频振网筛在180 万t/a 选厂的运用及实践
缓倾斜矿体露天采场台阶矿量的分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