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直肠黏膜保护剂对放射性直肠炎早期干预治疗的观察

2012-11-16李梅张宁郑发鹃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4期
关键词:直肠炎保护剂灌肠

李梅 张宁 郑发鹃

中药直肠黏膜保护剂对放射性直肠炎早期干预治疗的观察

李梅①张宁①郑发鹃①

目的:观察评价在放疗早期用中药直肠黏膜保护剂保留灌肠进行临床干预、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直肠黏膜保护剂——“乌芨汤”保留灌肠干预、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并与5%甲硝唑液保留灌肠作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直肠黏膜保护剂保留灌肠早期干预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比较西医治疗手段有独到之处,值得推广应用。

放射性直肠炎; 中药直肠黏膜保护剂; 早期干预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急性期多在放射治疗后1~2周,可见腹泻、里急后重、下腹痛或肛门痛、便血等症状;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多于放疗结束后4~24个月内发生,可出现便血,甚至直肠穿孔、组织纤维化,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1]。随着放射治疗的普遍应用,放射性直肠炎有上升趋势。

由于本病是一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炎症,且患者多本体虚弱,故采用常规消炎等治疗方法,其疗效大多不理想。本科室通过实践总结,本着“治未病”的理念,对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采用中药直肠黏膜保护剂保留灌肠,利用中药作用对直肠黏膜形成保护,从而在早期干预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现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干预治疗的48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例,其中男19例,女29例;年龄37~65岁,平均(55.45±l8.8)岁;病程(1.2±0.7)年。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脱失3例。两组患者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111-2002的诊断标准制定:(1)有盆腔器官肿瘤放射治疗和宫颈癌腔内放疗病史;(2)临床上出现肠道功能紊乱,便秘或便次增多,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不适,便血、黏液便或黏液血便、肛门刺痛、肛门坠痛等直肠反应;(3)直肠指检,直肠前壁组织僵硬,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狭窄,指套染血;(4)肛门直肠镜下,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呈葱皮样变、质脆、有点状或片状出血,或有组织呈坏死征象;(5)排除感染溃疡性肠炎和肿瘤复发。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凡已诊断为盆腔恶性肿瘤,准备行放射治疗的患者;(2)年龄30~65岁;(3)对研究人员观察和治疗有良好的依从性、自愿参加;(4)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1)年龄在30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4)精神病患者。

1.4 方法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

1.4.1 灌肠治疗 (1)治疗前准备:于放射治疗前3天再次向患者介绍保留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减轻其心理负担,作好心理护理;放射治疗当天早晨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灌肠液加温至37~39 ℃。(2)操作步骤:患者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部垫高10 cm。用注射器抽吸50 ml中药液。使用橡胶尿管,用液体石蜡润滑尿管及肛门,尿管插入长度10~15 cm,动作轻柔。用注射器连接尿管缓慢推注,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及便意等不适。1次/d,连续30 d为一疗程。(3)拔出肛管后协助患者左右转动体位,让药物作用于整个肠腔范围,并嘱患者,卧床休息尽可能忍耐,保留2 h以上。

1.4.2 治疗组 采用中药直肠黏膜保护剂——“乌芨汤”保留灌肠,方药如下:桃仁15 g,红花15 g,赤芍12 g,川芎12 g,当归10 g,生地12 g,地榆12 g,五倍子10 g,苦参10 g,血竭15 g,上药加水至500 ml,先用武火煎沸,改为文火煎20 min,去渣取汁300 ml,备用。其余治疗前准备、操作步骤及操作后注意点均同上。

1.4.3 对照组 采用5%甲硝唑液50 ml保留灌肠,其余治疗前准备、操作步骤及操作后注意点均同上。

1.5 观察指标 (1)患者患放射性直肠炎的例数,按诊断标准诊断;(2)患者自觉症状,按症状体征评分标准记分;(3)肛门直肠镜检,根据评分标准评分。所有患者观察周期均为4周。

1.6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1.6.1 腹痛腹胀 0分,无腹胀腹痛;1分,偶尔出现腹胀腹痛,持续时间短,程度较轻,尚可忍受,无需药物处理;2分,经常出现腹胀腹痛,程度较重,有痛苦表现,需口服止痛药;3分,持续出现腹胀腹痛,难以忍受,有显著的痛苦表情,需肌注止痛剂。

1.6.2 肛门坠胀疼痛 0分,无肛门坠胀疼痛;1分,偶尔出现肛门坠胀疼痛,持续时间短,可以忍受,无需药物处理;2分,经常出现肛门坠胀疼痛,程度较重,影响生活,需口服药物;3分,持续出现肛门坠胀疼痛,难以忍受,有显著的痛苦表情,需肌注止痛剂。

1.6.3 便血 0分,无便血;1分,偶有大便带血或便纸带血,每次量少;2分,每次大便均有便血,但量较少;3分,每次大便均有便血,甚至有滴血,量较多。

1.6.4 黏液便 0分,无黏液便;1分,偶有黏液便,每次量少;2分,每次大便均有黏液,但量较少,粪便量多于黏液;3分,每次大便都有黏液,量多,黏液多于粪便。

1.6.5 内窥镜检查 0分,直肠黏膜无改变;1分,直肠黏膜充血、水肿;2分,直肠黏膜有点状或片状出血;3分,直肠黏膜组织有坏死征象。

1.7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的评价。痊愈: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疼痛、黏液血便等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直肠黏膜恢复正常;有效: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疼痛、黏液血便等症状改善,内窥镜检查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无效: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直肠黏膜较治疗前无变化。

1.8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院自2010年12月开始收治患者,2011年12月完成病例收集,经3个月的临床观察及随访,其中2例患者因肿瘤复发而脱失,1例患者因无法联系而脱失。总有效=痊愈+有效,观察结果和疗效见表2、3。

表2 两组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比较 例(%)

表3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前、后积分对比(±s) 分

表3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前、后积分对比(±s) 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23) 10.81±4.18 2.15±0.95*△对照组(n=22) 10.75±3.93 5.43±1.02

3 讨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统计资料表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13.3%[2],国内其他医疗机构统计资料表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率为10%~20%[3]。治疗方面,目前一般认为放射性直肠炎具有自限性,通常可自行痊愈。然而其病程迁延、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严重时可有失血性贫血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甚至危及生命[4-5]。该病治疗方法复杂多样,国际专科学术界对统一的标准疗法翘首以待,一般常见的方法有保守治疗,即使用抗炎止血,保留灌肠,高压氧等方法[6],也有行激光止血及外科改道手术者[7],然而后者不易为患者所接受。现已有不少文献报告,应用甲硝唑液、思密达、谷参肠胺胶囊、激素以及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对如何搭配药物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是否应用激素治疗,对损伤的程度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案是否不同以及早期使用药物干预是否能减少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等问题,少有研究。本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在放疗早期即以中药直肠黏膜保护剂保留灌肠进行临床干预,以观察其预防、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并做出科学总结,为临床防治放射性直肠炎、提高盆腔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做出有益的探索。

放射线属中医病因学中的外感火热、热毒之邪,具有直中脏腑,导致热毒内蓄,损伤人体正气的危害。产生的放射反应具有热毒之象,热邪伤及肠道,肠道蕴热,结合肠道内湿,湿热蕴结于下,肠道传化失常而发生腹泻腹痛。湿热滞于肠,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伤则便血;湿性黏滞,湿热互结,则出现黏液便或泻而不爽,故本病系因湿热留滞,瘀毒蕴结直肠,灼伤血络而发。本科室自拟方中白芨、乌贼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血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白头翁、野菊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全方合用则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8],三七对放射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三七的止血消炎作用不受射线照射的影响;血竭、三七能改善血液循环,阻止闭塞性动、静脉内膜炎的发生,从而阻止肠壁缺血和黏膜糜烂的发生;白头翁提取物于体内外都有明显抗菌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同时,白芨和血竭融于汤剂均可形成糊状,灌肠后可以使药物粘着于直肠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少放疗对直肠黏膜的损害。保留灌肠使药物充分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药物作用浓度,用药吸收快、见效迅速,药物不经过胃与小肠,避免了胃酸对药物的影响,也减少了对消化道的刺激,不良反应小,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放射性直肠炎迁延时间较长,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本科室采用中药直肠黏膜保护剂保留灌肠早期干预放射性直肠炎,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盆腔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且治疗成本较低,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省医院人力、物力,使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本研究具有有效率高、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且不需要特殊器械,便于推广。

[1] 沈红梅,李文辉,黄杰,等.中药保留灌肠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现状[J].北京中医药,2009,9(7):559-561.

[2] 谷铣之,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683-689.

[3] 连利娟.妇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8-300.

[4] 丁云霞.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与治疗[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5(2):394-396.

[5] 张照辉,贾廷珍,沈彤,等.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附97例病例分析[J].中国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1):29-30.

[6] 李自康.贾勋超.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反应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83-84.

[7] 李宁.放射性肠炎的病程和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8):385-389.

[8] 邵明立.国家基本药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75.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12

①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李梅

2012-06-06) (本文编辑:郎威)

猜你喜欢

直肠炎保护剂灌肠
纳米复合浆料掺入量对硅丙混凝土保护剂性能的影响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微流控法低温保护剂添加及去除线型优化研究
莫把直肠炎出血当痔疮
造口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剂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的研究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大黄牡公灌肠散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