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

2012-11-15戴敏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活动设计

戴敏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分析、思考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能够自觉地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行为体现这种内化了的品质。开展活动教学必须讲求实效,应该主要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愿望,激发起课堂活跃的思维热点,善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

【关键词】实效性; 原因; 对策; 自主; 主导;专业素质新课程提出要给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活动教学以新课程宠儿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然而,活动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提高活动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曾经仔细研究过一些课堂活动设计课例,发现我们的活动教学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有部分教师很少开展课堂活动,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以前教师的讲授为主,没有很好的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设计,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课堂没有欢声笑语,没有思想交锋,学生思维呆滞,这样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二是有的教师以为课堂活动次数越多越好,形式越丰富越好,短短的45分钟,要将课堂写作活动、课堂游戏活动、合作性分组讨论、小品表演、正反方辩论等多种活动方式均用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热闹非凡。这些课堂活动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三维"目标并未真正落实。因此,我觉得上述两种现象都是极端的行为,是思品课活动教学不可取的。

2思品课活动教学缺乏实效性的原因

2.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新课程的理念没有错,错在我们理解的比较肤浅,片面地认为只要由活动主宰课堂、气氛热闹活跃就是新理念,误以为沉思中的"静"就是学生学得"死",忘记了思想品德课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分析、思考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能够自觉地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行为体现这种内化了的品质。

2.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欠缺有效的课堂驾驭能力。中学生各方面尚未成熟,其特性就是好玩、好热闹。想想,会有多少学生能够自觉地在活动教学中倾听、思考、反省呢?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活动的开展不能做到收放自如,没有明确好教学目的,缺乏有效的操控方法,放任学生盲目地活动,课堂必然显得凌乱无序。

3提高思品课活动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开展活动教学必须讲求实效,而衡量活动教学是否取得成效,应该主要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即学生是否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是否扩大了知识面;是否培养,提高或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如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否提升了生活经验,是否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否促进了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对教材的活动设计我们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处理:

3.1创造性地使用,就是将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进行改造重组。如讲"身边的诱惑"时我发现读本P82-P87中设计的活动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并且对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形成辨别是非能力的要求,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要求。如果我们用简单的提问方式去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只会停留在课本的理论上,没有真正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诱惑,这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将读本P82-P87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去演绎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作出总结,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形成辨别是非能力。但必须强调的是,让学生表演小品不能为表演而表演,学生观看表演时必须围绕一些问题来思考,然后要回答相关的问题,力求使教学真正实现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又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的目标要求。因此,活动教学显然比简单地说教课效果更好。

3.2直接使用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教师觉得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大多还是比较合理的。教师主要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它的内容来确定的。常规性的活动形式有提问式、讨论式、资料提供式、资料展示或播放一些课件等。答案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多元性的问题,教师可采用讨论或小组合作式,因为这种方法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有利于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对于社会调查、上网查资料等方式用得比较少,因为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和学校的教学条件都很有限。采用设问式、讨论式、比较式的活动设计,只要教师能创设一种情境,及时地给予指导,让学生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然后结合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如七年级第八课P88-89中的两个活动就可以直接使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教学内容,感悟知识,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3.3将教材中一些针对性不强的活动设计删除。这个设想是在结合新课标的基础上,主要根据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活动本身的针对性、实用性来设计的。九年级教材第六课P82孙志刚的事例,我们没有将它应用于教学,是这个事例涉及的知识较多,就算我们解释了学生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它的实用性、思想性、针对性不强。对于教材中的这类活动设计,教师可以进行大胆地删除,或者是换成其他的活动来代替。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实践应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我教育。

4活动设计要正确处理的问题

4.1以活动形式激发兴趣,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教师创设的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活动形式,使活动始终渗透需要掌握的知识,使形式明显地呈现教学内容,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有利于将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开展的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

4.2处理好活动中的动与思考中的静中的静相和谐的关系。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力、表现欲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心理特点。在活动教学中,通过参与表演、辩论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果让学生在一堂课中动个不停,一方面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导致学生的思维发生混乱,从而影响课堂秩序;另一方面,学生在频繁的活动过程中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没有体验知识的过程,更没有实施创新的机会,最终影响了学习效果。教师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适时地说"请大家独立思考几分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深入地思考,学生的认识会更成熟,更有个性,一旦参与讨论,便会层浪迭起,碰撞出多彩的思维火花。教师有效地调控活动节奏和频率,就能展现活动教学的魅力。

4.3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的关系。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学得积极主动,有充分的机会去思想、去发现。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领悟、探索、创新,让他们自主活动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和活动的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我们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拨思路,启发学生活动的创新思维;通过活动方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自觉地参与活动和学习;适时调控活动过程,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师生和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是活动教学的内在要求。

5活动教学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要求

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愿望。在活动中,教师要正面引导,热情鼓励,以激发起课堂活跃的思维热点,还要善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

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活动教学是否认真、有序,对问题的设计是否恰当,对学生讨论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放手让学生搞活动的时候,教师自己有何作为什么时候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活动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课堂的变化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资源,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智慧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活动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途径。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

[2]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迎春﹒新课程老师读本﹒通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新课程活动设计
“活动随手拍”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BUBA台灯设计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有种设计叫而专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