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柳毅传》的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2012-11-15孙玉冰

群文天地 2012年19期
关键词:洞庭龙王君子

孙玉冰

唐代文苑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无疑是诗歌,但在文坛上放出异彩的,是被鲁迅称为“所成就乃特异”的传奇小说。其中,《柳毅传》就是这类放出异彩的代表作品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主题都存在着种种误读。比如,在正统的文学史中,游国恩就把它放入“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一类中;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也认为这是一篇“神话爱情小说”,并指出“小说通过龙女的遭遇,对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做了批判,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①。受此影响,张友鹤在《唐宋传奇选》中也讲:“龙女对受到夫家种种虐待所提出的控诉,正是封建社会里妇女们普遍的遭遇。她……力图挣脱这残酷的枷锁……追求自己终身的幸福。这又表达了受压迫的妇女们的内心感情。”②在此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虽然有部分学人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又大多囿于自己已有的观点,如周先慎在《古典小说鉴赏》中就认为《柳毅传》是一篇“以由父母包办婚姻所造成的妇女的不幸境遇为背景,描写和歌颂美好的人,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好的人生”③的小说。周潇的《<柳毅传>中的君子人格与社会理想》一文虽然指出了小说“寄托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人格理想与仁君仁政、儒侠互补的社会理想”④,但没有充分肯定、挖掘这是它的主题。同样,在它的艺术特色上,大多数研究者都指出了它的浪漫主义手法和进行了人物形象分析,但基本上没有人从它作为成功的传奇代表作角度对它进行一个统一的分析。因此,本文对它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予以申论之。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它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对这个社会进行折射,甚至是干预。因此,要对《柳毅传》的主题思想进行准确的解读,我们就不得不先对他所诞生的社会时代环境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柳毅传》的作者李朝威虽然生卒年、个人事迹不详,但是,根据目前一些资料公认的看法⑤可以初步判定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而其人生经历主要集中在唐德宗时期。事实上,唐德宗早年虽然有所作为(如即位之初厉行节俭,用武力积极削藩,对宦官采取“疏斥”态度等),但是由于削藩而引起“四王二帝”事件与“泾师之变”后,他本人在贞元时期的政治上就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表现在他对宰相已经由即位之初的信任变为对大臣的猜忌,并形成拒谏饰非、刚愎自用的性格;对藩镇由强硬的武力转为姑息,并由此形成了藩镇割据专横,遂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对宦官也委以重任,并使宦官掌握神策禁军和担任监军成为制度。在个人生活上也开始由即位初期的节俭和禁止各地进献转变为喜欢财物与大肆聚敛。当然,唐德宗在位期间一方面说明了这位自幼生于安逸后又饱经乱离的壮年天子的政治品性,但另一方面更反映出大唐帝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面貌。而这对于熟读儒家经典的李朝威来讲,儒家主张文学干预现实、干预政治的观点必然会暗中支配他对《柳毅传》的创作,进而在作品中表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即作品的主题)。

那么,《柳毅传》所表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在作品中《柳毅传》所表现的主题就是描写和歌颂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社会。而这个理想社会则主要体现为儒家所描绘的“理想国”: 人们以道德为约束,仁君行仁政,士子具有君子人格和武夫以武(或者讲以侠)维系上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柳毅传》中道德对他们的约束。

在《柳毅传》中,人神以道德为约束主要体现为不论是人还是神在相互的交往中都以礼相待上面,这在正面的人物描写上基本都是如此的。比如,柳毅受龙女之托,依言扣社橘后 “俄有武夫出于波问,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按常情说,神国的一介武夫在面对凡夫俗子时,他是不会拜的,更不用说很客气地将柳毅称之为“贵客”了,但事实上,他对柳毅是以礼相待的。又如,在柳毅初见洞庭龙王之后,龙王清楚知道柳毅是人间之人后,还不明白他的来意,但当他面对“毅而设拜”后,龙王也是“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这对于在讲究地位等级的封建人世社会来讲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人间的凡人和水国的至尊呢?再如,当威猛无比的钱塘君在灭掉泾川次子、救出龙女后的欢宴上向柳毅逼婚,经柳毅一番义正词严的驳斥后,钱塘君是“逡巡致谢”,并赔礼道歉道:“寡人生长宫房,不闻正论。向者词述疏狂,妄突高明。退自循顾,戾微不容责。幸君子不为此乖问可也。”此类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道德的约束除了体现在以礼相交外,还体现在自律上面。比如,柳毅对龙女本来是很喜欢的,可是他在面对钱塘君“如可,则俱在云霄;如不可,则皆夷粪壤”的逼婚的时候,柳毅则从“夫始以义行为之志”、“素以操真为志尚”两个角度慨然答道:“……且毅之质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间。然而敢以不服之心,胜王不道之气。惟王筹之!”再一次证明了“吾义夫也”的自白。

在人神以道德为约束的描写下,作者李朝威接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仁君行仁政的画面。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经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⑥显然,在儒家看来这种“不忍人之心”所产生的“不忍人之政”就是真正的仁政。这在小说中有充分的体现:当龙王从书信中看到女儿在婆家受到虐待时,他首先是深深的自责:“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这体现出了这位位高权重的龙君的“不忍人之心”。接着,当龙宫知道龙女受虐待而“皆恸哭”时,洞庭龙王是“惊”而“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为什么怕钱塘君知道呢?显然是怕暴戾的钱塘君一气之下做出难以控制的事情来。当钱塘君归来时,他首先问的却是 “所杀几何?”“伤稼乎?”等问题,并告诫他以后不可如此莽撞……这就体现出了龙王的“不忍人之政”。此外,小说对于龙王所施行的仁政的结果也有所体现,比如,在柳毅拜访时,那位接待他而彬彬有礼的武夫、暴戾的钱塘君对他的心悦诚服、左右听到龙女消息的痛哭就很好地体现了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⑦、“上好礼,则民易使也”⑧的论断。可以说,仁君行仁政是《柳毅传》的主题表现之一。

我们知道,在中国儒家的观点中士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希望的所在。所以,作品中所描写的主人公柳毅就是一个典型的优秀士子——他具有君子人格,并能践行之。这种君子人格在柳毅身上的反映首先就是一个“义”字:当他初次接触龙女,面对这位陌生而无助的女子的求助时,他当即慨然表示道:“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这体现出了他“君子义以为上”⑨的追求。当他的这种对义的践行遭到外在压迫和内心情的“引诱”时,他也依然能够坚持对义的践行。比如,娶龙女是他的愿望、龙女对他也有意,并且钱塘君也给他说出了这样做的好处,但是,他认为这样做是不义,与他“以义行为之志”、“以操贞为志尚”的本意有所冲突,最后他还是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其次,“信”也是儒家君子人格的一个重要要求,这表现在柳毅对人上注重诚信。在他答应为龙女为她报信后,他是“月余到乡,还家,乃访友于洞庭”,寻找社橘,为龙女送信。此外,这种“信”在柳毅身上还体现为对自己的重信,在初次龙宫分别时,他已经喜欢上龙女了,但是,由于“义”的缘故,他拒绝了。但多年以后,面对妻子卢氏(实际上就是龙女)“君不忆余之于昔也?”的提问时,他是坦然地答道:“夙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为忆。”当知道卢氏即为龙女后,他明确表示“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这些都体现出了他重信的品格。所以,作者在小说最后的感慨中讲到:“……人,裸也,移信鳞虫。……愚义之,为斯文。”此外,柳毅还具有“仁”、“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一系列君子品格,但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在此不一一细述了。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人能够以礼办事,那当然最好不过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此,目睹现实的李朝威在这篇小说中还特意地为他的“理想国”设置了一个特别的侠客——钱塘君来维系它的和谐稳定。这体现为钱塘君的能力是无比巨大、高效的:在短短的四个时辰里,他从洞庭龙宫出发,伤人六十万,毁稼八百里,生吃泾川龙王次子,并上天表明上帝,然后回到龙宫向兄长报告。同时,钱塘君在没有困难时还能够在酒席间作词和歌,为众人助兴。此外,他还熟悉礼节:当他酒醉后向柳毅逼婚放出狂言而遭柳毅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是“逡巡致谢曰:‘寡人生长宫房,不闻正论。向者词述疏狂,妄突高明。退自循顾,戾微不容责。幸君子不为此乖问可也。”这一切都表明钱塘君很像一个训练有素、有能力且高效的暴力机构,他的作用则在于有困难时它能够迅速地解决问题,没有困难时,他能够与众人同乐,并且通达礼仪。

总之,《柳毅传》的主题并不是我们过去通常所说的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和反封建思想。它的主题实际上作者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面对黑暗、混乱的现实生活“构建”的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理想国”,它表现为:人们以道德为约束,仁君行仁政,士子具有君子人格和武夫以武(或者讲以侠)维系。

《柳毅传》能够在众多的唐传奇中脱颖而出,成为唐传奇的代表作并不仅仅是由于它的主题思想比较好,还与它的艺术特色有着紧密的联系。细读文章,我们可以发现《柳毅传》的艺术特色主要有着选取题材非常巧妙、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结构布局详略有当,人物形象丰满传神,语言鲜明突出等方面的优点。

首先,《柳毅传》所选取的题材非常巧妙,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柳毅传》的题材是神话爱情题材。我们知道,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来讲,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往往不太关注,而对于不太熟悉的东西总是充满着向往的心情,这种向往的心情往往会产生一种期待的视野。观众的这种期待视野必然会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可读性,因此,在用神话为题材这一点上,李朝威的《柳毅传》在唐传奇中可以说是充满“文采与意想”{10}。值得注意的是,李朝威在选用神话这一题材上,他又不同于魏晋时期的“证神道之不诬”的志怪小说,他实际上所表达的还是人间的问题。同时,李朝威在借用神话为题材的时候,他还糅合进了爱情。我们知道,爱情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话题,白居易就曾经在《偶作寄朗之》中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自然,它也是文学所表达的永恒主题。翻开《柳毅传》,我们可以发现小说是处处在围绕着两人来写,如柳毅送书、钱塘君逼婚、柳毅辞婚、柳毅再娶、卢氏表白等,处处都在他们的关系上给读者留下悬念,但最终作者还是让他们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了以爱情为题材。

其次,《柳毅传》的结构布局详略有当,张弛有度,能很好地围绕主题来写,从而能够深深地扣住读者的心。文章在一开始就描写了柳毅的落第,紧接着描写了他在归家途中偶遇龙女并答应为之送书的事件。在这里面,作者没有描写柳毅是如何落第的,但却重点交代了他与龙女的对话,并通过他们的对话提示了柳毅“吾义夫也”的形象。紧接着,小说详细地描写了柳毅送书的经过、钱塘君救出龙女后的欢宴场面及席间的逼婚,这些都交代了洞庭龙王的“仁”、柳毅的“义”、钱塘君的知错能改。但是却对于钱塘君如何救出龙女的事件没有详写,只是通过钱塘君向洞庭龙王的报告“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的短短五十三字而交代得一清二楚。在柳毅以“义”辞退婚事后,小说通过一句话暗示出了他“殊有叹恨之色”,但并没有接着写下去,而是写他回到人间变卖宝物发家,连娶张、韩二氏,但“张、韩继卒”。最终在媒人的介绍下娶了卢氏(龙女),过起了平凡人的生活。可是故事在此并没有打住,而是顺着柳毅的感觉妻子像龙女发展,通过龙女与他的谈话交代了卢氏即为龙女,并在此表达了龙女“因君爱子,以托相生”的衷情,柳毅的君子人格和对于心爱之人失而复得之后“永奉欢好,心无纤虑”的高兴。之后,通过柳、卢的长相守和柳毅的成仙再次让这一个复合的题材得到了从头到尾的贯彻。因此,《柳毅传》不仅选题巧妙,而且在结构布局上还详略有当,张弛有度,能很好地为主题服务。

再次,《柳毅传》的人物形象都丰满传神,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比如说像龙女,她本是洞庭龙君的小女,由父母配嫁给泾川龙王的次子为妻,但“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感,日以厌薄”,在她“诉于舅姑”后,“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而产生了“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的结果。可是,她却忍辱负重,依然在那儿放羊。后来被季父钱塘君救回后,本来以为钱塘君替她向柳毅求婚而有一个好的归宿时,没想到却遭到了柳毅对他们义正词严的拒绝。这对于她来讲是何等的伤心!可是,她没有放弃,在这期间,父母也曾将她许配给门当户对的濯锦小儿某,可是她抱定只嫁柳毅的决心。最终,在柳毅两娶妻两亡后,她按照人间的规矩由媒人介绍给了柳毅,并终成连理。可以讲,龙女的形象在开始是一个无知女子的形象,但在婚姻失败后,她逐渐觉醒,变成了一个敢于坚持、追求自己爱情的形象。同时,她也是一个坦诚的、善良、追求平等的人物形象,这表现在当她知道“君子(柳毅)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迨张、韩继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余得遂报君之意”时,她托媒人介绍时所讲的“前年适清河张氏,不幸而张夫早亡”都说明了她已经结过婚,没有一点儿蒙蔽的意思。而她为什么不在柳毅回去后就托人提婚呢?显然,她是善良的,她是在给心上人追求自己幸福的机会,同时,她所追求的也是一个对等的关系。

除了龙女这一形象外,我们再来看一下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洞庭龙王、柳毅和钱塘君这三个人物形象。我们前面讲过洞庭龙王是一个“为政以德”的仁君形象,在这儿我们再来看一下他别的方面。首先,老龙王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尊者,这是可以从柳毅送信时,武夫讲他在玄珠阁跟随精于人理的太阳道士学习《火经》中体现出来。其次,洞庭龙王还是一个慈祥、关爱后生的老伯,比如,柳毅在见到钱塘君“擘青天而飞去”时是“恐蹶仆地”,可是他却忘记了自己的悲痛,对柳毅是“亲起持之曰:‘无惧,固无害。”最后,洞庭龙王还是一个幽默、对兄弟悌爱的长兄,当钱塘君回来后,他对兄弟讲的第一句话是:“泾水之囚人至矣”,这句话一方面显示了他的幽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在不知道兄弟办事程序前的隐忧。此外,老龙王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比如他在席间就率先作词唱歌助兴。柳毅固然是一个具有君子人格的人,但是,他并不是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有的时候他也表现出了作为凡人的胆小和一旦取得成功后的自傲。比如,在他给洞庭龙王送完信,见到钱塘君的原型后,他是害怕得“恐蹶仆地”,尽管老龙王安慰他“无惧,固无害”后,他仍然是坚持“愿得生归,以避复来”,这表现出了他胆小怕事的一面。又比如,在他修炼成仙后,他面对比自己苍老许多的表弟时说道“别来瞬息,而发毛已黄”,“无久居人世间以自苦也”,言谈之间颇带有自傲的成分。至于钱塘君,他的人物形象在后来可谓是成为了一个文学史上永恒的典型:他勇猛无敌,但是却又显得莽撞;他有情有义,但又不能正确表达;他虽然十分蛮横,但是却也知错能改……总之,他就跟后来《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水浒传》中的李逵,《说岳全传》中的牛皋等人物如出一辙,为我们留下了“勇者之形象,侠者之风范”印象{11}。

最后,《柳毅传》的语言也是很鲜明突出的,能够很好地为小说服务。比如,在小说快结尾处,作者通过“既产,踰俞月”的这段描写,不仅以“回风舞雪,倒峡逆波”的艺术方式,补叙了前边没有交待的龙女爱慕柳毅,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一段过程,同样还节省了篇幅,使结构紧凑、集中。同时,这段描写还以非常生动活泼的语言,曲折而尽情地展示了龙女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她重义、多情的性格和作为一个像她这样身份、经历的女子所特有的深微复杂的心理活动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可以说,小说非常真实地描绘了这种喜惧交织的复杂心情。此类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柳毅传》没有像其他类小说一样尽卖弄自己的学识,但在这部作品中也有一些自己的诗歌创作,如洞庭君、钱塘君、柳毅在席间相和的歌词就很好地体现作者的语言水平,为文章增色不少。所以,宋人赵彦卫就说:“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等、议论。”{12}

总之,《柳毅传》是一部以神话爱情为题材的小说,而他的主题则是作者李朝威有感于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黑暗的现实而依据儒家思想描绘出来的“理想国”。这个“理想国”主要表现为:人们以道德为约束,仁君行仁政,士子具有君子人格和武夫以武(或者讲以侠)维系。而一篇优秀的作品仅仅在主题上较好还是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恰当的表达,这表现为《柳毅传》在艺术特色上用浪漫主义的笔法选取神话爱情题材,情节结构详略有当,人物形象丰满传神,语言鲜明突出。可以说,《柳毅传》“所成就乃特异”的出现则是由于它充满“文采与意想”的结果。

注释:

①②摘自周先慎著《古典小说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48页。

③周先慎,《古典小说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53页。

④周潇,《<柳毅传>中的君子人格与社会理想》,青岛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3月,第28页。

⑤如陈玉刚讲:“李朝威……约生活于唐德宗、宪宗时代,生平事迹已不可考。”见《中国文学史》(三),西苑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513页。

⑥杨伯峻编著,《孟子编著》,中华书局,1960年第一版,第79页。

⑦⑧⑨杨伯峻译著,《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第一版,第142页、166页、197页。

⑩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第70页。

{11}郑瑛栗,《勇者之形象,侠者之风范——析<柳毅传>中钱塘君形象》,中学语文教学与参考,2002年03期,第39页。

{12}(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转引自吴自达,《中国文言小说史》,齐鲁书社,1994年9月第一版,第26页。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洞庭龙王君子
洞庭临眺
君子无所争
龙王爷爷发怒了
游岳阳洞庭
国风·卫风·淇奥
春风染绿洞庭波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格子龙
河里没有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