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氧锻炼对新生灾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012-11-15李玉玲郭志平

关键词:灾区有氧新生

全 晶,李玉玲,郭志平

(湖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0 前言

1998至今,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如特大洪水(湖北)、雪灾(湖南)、汶川7.8级地震、甘肃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008年的地震的惨烈更是震惊了全球,每次灾害都让当地受灾群众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尤其是身心脆弱的即将入学新生和在校大学生。据调查,新生在亲眼目睹灾难后,可能同时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新生适应不良这两种心理危机[1],而在校大学生时刻心系亲人家园安危,无论是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存在反常行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国现拥有2 100万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的大学生将是国之栋梁、社会中坚,在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来自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恢复成为人们较为关心的社会问题。有氧锻炼是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比如骑自行车、跳有氧健身操、社交舞等,形式多样,大多是大学生非常喜爱以及课余参与的一些项目,也是大学生锻炼的一种主要手段。有氧锻炼在生理方面的健身价值,以及作为终身体育的一种锻炼方式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但是有氧锻炼能否对来自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和较全面的影响也成为整个社会体育工作者的亟待解决课题。因此,本研究力图通过实证的方法揭示有氧锻炼对新生灾后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氧锻炼成为灾后大学生心理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本研究紧跟汶川重建-四周年及玉树重建-两周年纪念,试图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灾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我国发展培养更多的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南地区5所高校147名来自汶川、北川、绵阳、都江堰、甘肃等重灾区的(09级、10级、11级)新生,年龄从17~20岁,平均年龄为(18.21±0.56),其中男生68人,女生79人;农村93人,城市54人。

1.2 研究工具

大学生人格问卷,即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UPI), 是由1966年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日本大学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2]。该问卷包括60个项目,4个项目是测伪尺度,其余56项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及与身体有关的症状。1993年由樊富珉等进行了修订,被证明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于团体施测。根据UPI的评分标准,可将参加调查的学生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密切关注的学生;第二类是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但程度不严重,应引起注意的学生;第三类是心理健康,不属于第一、二类的学生。

1.3 测量方法

第一次测量: 从09至11级,各年级新生入学1个月后以学院为单位,对所有随机抽取灾区学生进行统一施测,被试者在统一的指导语下自填量表,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62份,回收159份,其中有效问卷147份,有效率92.45%。

第二次测量:被试者通过8个月科学地、有计划的有氧锻炼后,以体育锻炼项目为单位在统一的指导语下自填量表,完成后当场收回,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注:被试者自由选择有氧锻炼的项目,以项目为自变量,在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次数为统一变量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1.4 统计处理

将有效问卷的原始数据输入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来自灾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

由表1可知,Ⅰ、Ⅱ类学生总人数103人(70.07%),其中41人(27.89%)属于Ⅰ类(可能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者),且有10位大学生选了第25题,即有轻生的念头的占施测人数的6.8%;28人(19.05%)总分在25分以上。62人(42.18%)属于Ⅱ类(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需要给予适当关注)。其中24人(16.33%)UPI总分在20分至24分之间;51人(34.69%)在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除去Ⅰ、Ⅱ类学生总人数103人,Ⅲ类学生人数即心理正常者44人;占施测人数的29.93%.

表1 UPI调查结果中Ⅰ、Ⅱ类学生详细情况

2.2 有氧锻炼对来自灾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UPI的评分标准,对5所高校受试者UPI调查结果中,有44人属于第Ⅲ类,即心理正常者,不在研究范围内,故参加第二次测试新生人数为103人。

2.2.1 锻炼后来自灾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经过8个月有氧锻炼后,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的进行第二次测试,结果显示:有氧锻炼后,受试者中Ⅰ、Ⅱ、Ⅲ类新生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9.572**,P=0.000),50%以上的学生消除了心理问题,且无人再产生轻生念头(见表2)。

表2 新生锻炼前后UPI测试结果比较(n=103)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2.2.2 不同锻炼项目对来自灾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2.2.1 来自灾区大学新生选择锻炼项目的情况

从图1中可见:来自灾区大学新生选择的有氧健身项目,健美操排名第一,其次为健身舞蹈、跆拳道。调查结果显示:女生选择较为集中,主要为健美操、健身舞蹈,跆拳道,而男生比较分散,选择较多的项目为篮球、跆拳道、健身舞蹈。

图1 不同健身项目选择人数统计图

2.2.2.2 不同项目对来自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表3中可见,不同的项目之间对来自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通过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喜爱的健身项目后,Ⅰ、Ⅱ、Ⅲ类学生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3.209**,P=0.001),50%以上的学生消除了心理问题,且无人再产生轻生念头。

表3 锻炼项目不同学生的UPI测试结果比较

3 讨论

从结果2.1看,来自灾区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可能存在严重心理和Ⅱ类学生,即存在某种心理问题,但程度不严重,应引起注意的学生的检出率为70.07%,说明可能有一半以上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灾害的影响,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

从结果2.2.1看,在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范围内,有氧锻炼前后,Ⅰ、Ⅱ、Ⅲ类新生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50%以上的学生消除了心理问题,且无人再产生轻生念头。从2.2.2看来,健身项目的不同并不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重要的是健身项目是否与学生的体育兴趣相一致,这与之前的研究相一致[3]。有氧锻炼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使地震灾害所导致的抑郁、慌乱、难过、恐惧等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减少交往障碍,特别是一些集体性、对抗性的项目,当人参加自己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时,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该项目,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者体验到的积极情绪使锻炼者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更愿意与人交往,具有更强的与人交往倾向,更好的缓解心理压力。反之就会使锻炼效果事半功倍,甚至使积极影响变为消极影响,进而更严重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水平。

研究结果说明:来自灾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学校应尽早对其进行干预,尽可能提供各种支持,来缓解灾区大学新生的心理压力,切实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氧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关联,学校在体育课的开设项目和上课方式上应尽量丰富并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多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之中去,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们在运动后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进而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去积极影响。当然,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4 结论及研究局限

4.1 结论

1)来自灾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差,有氧锻炼对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效果。2)不同健身项目在Ⅰ、Ⅱ、Ⅲ类新生人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健身项目的一致性与学生的体育兴趣相一致是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4.2 研究局限

本研究主要将中南地区5所高校中来自受灾地区且三个不同年度的大学新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比较,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在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只能突出其中的一部分,且只做了浅层次的研究,未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这是在后续研究中须关注的问题。此外,由于训练老师不同,在有氧练习的强度上可能有所差别,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这也是本研究局限之一。

[1]雷昌雄.5.12地震灾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739~741.

[2]刘新民.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心理救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李桂英,王 勇.运动兴趣项目对上海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2):52~56.

[4]时勘.灾难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宁维卫.灾难心理学-灾区学校青少年心理教育与危机干预[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6]曾凡敏.5.12汶川大地震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83~485.

[7]郭志峰,谷力群,梁瑛楠.应用UPI对07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10(2):45~46.

[8]刘亚男,褚跃德,王英春.体育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70~72.

[9]李凌姝,吴本连,季 浏,等.有氧锻炼影响中青年女性身心健康效果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66~68.

[10]张 勇,孙高峰.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56~57.

[11]江 宇,潘 华.对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6):143~145.

[12]钱建龙.体育院(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S1):20~21.

[13]王 玉.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30~632.

[14]钟向阳,张 莉,邓基泽.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进行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筛查[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04,20(7):584~586.

[15]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483~486.

[16]王 强,王汝芬,张雪莉,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86~787.

猜你喜欢

灾区有氧新生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重获新生 庇佑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