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

2012-11-15刘昌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0期
关键词:麻醉剂氯胺酮芬太尼

刘昌伟

(东莞市凤岗镇广济医院 ,广东 东莞 523000)

为了能够对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为今后临床对患儿在手术前进行更有效和危险性更小的麻醉,使患儿不致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提供可靠而有力的依据和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将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过程之中,其临床效果尤为显著[1-2]。本文主要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行四肢及腹部手术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过程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的治疗方案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行四肢及腹部手术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68例,女性患儿为52例;年龄为8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7.2±1.8)岁;将本组患儿随机性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二组在性别比、年龄、ASA评级以及病程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所有患儿均在手术之前的6h内禁食、4h内禁水,且在术前0.5h实施0.02mg/kg的阿托品以及2mg/kg鲁米那的常规性肌肉注射。待患儿进入手术室之后采用5mg/kg的氯胺酮实施基础性麻醉,然后建立静脉通路并通过监护仪实施手术监护。

对照组60例患儿实施单一的氯胺酮麻醉之后按照患儿的实际病情对其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

观察组60例患儿实施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首先对其进行静脉注射0.25mg/kg的氯胺酮以及1μg/kg的芬太尼。其中,腹部及下肢手术患儿行氯胺酮的亚麻醉剂量麻醉加椎管内芬太尼辅助麻醉,首先对患儿行椎管阻滞,在穿刺置管实施成功且经过抽吸未发现脑脊液以及血液之后注入3mL含有7mg/kg以及1∶20U肾上腺素的1.5%利卡多因,并对其观察5~8min,在确认没有发生任何异常反应之后,按照不同手术的不同范围需求实施5~7mL的麻醉剂量且在平面测试符合手术需求以及实施手术治疗;上肢手术的患儿则需要实施氯胺酮的亚麻醉剂量麻醉+神经阻滞芬太尼辅助麻醉,麻醉实施需要根据情况先在患儿患侧腋窝或(和)肌间沟实施穿刺,穿刺成功后酌情行(0.3~0.5)mL/kg的0.75%。1.5%利多卡因一次性注入[3]。

1.2.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出现的一切数据均由Excel及SPSS13.0两个软件加以统计、处理以及分析,所出现的数据均以“±s”的形式加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

麻醉效果主要表现在芬太尼用量、氯胺酮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唤醒时间等方面的内容,具体结果为:观察组患者芬太尼、氯胺酮的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唤醒时间分别为(21.38±6.28)μg、(54.29±12.21)μg、(92.76±31.38)min及(11.37±5.23)min,对照组为(39.92±15.22)μg、(166.72±33.79)μg、(91.02±25.41)min及(33.26±16.28)min,二者在芬太尼、氯胺酮的用量及唤醒时间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手术时间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麻醉剂用量、手术即唤醒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麻醉剂用量、手术即唤醒时间比较(±s)

唤醒时间(min)观察组 60 54.29±12.21 21.38±6.28 92.76±31.38 11.37±5.23对照组 60 166.72±33.79 39.92±15.22 91.02±25.41 33.26±16.28 χ2值 —— 4.232 3.556 0.625 6.772 P值 —— <0.01 <0.01 >0.05 <0.01组别 例数(n)氯胺酮用量(μg)芬太尼用量(μg)手术时间(min)

2.2 两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

对麻醉后两组患儿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得出如下结果:对照组术后生存质量得分为(102±12)分,观察组为(138±14)分,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具体见表2。

3 结 论

为了能够很好地减少麻醉对生长发育期的小儿的身体、神经以及大脑所产生的影响,在实际的手术治疗过程之中,一般均会对实施区域的麻醉进行优先考虑,而传统麻醉所采用的单纯性地使用氯胺酮,在行氯胺酮基础麻醉之后,手术过程中还需要按照需要间断甚至持续地追加氯胺酮的麻醉,随着手术时间的不断增加,麻醉剂量也会逐渐增多,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会逐渐增多,使得手术遭遇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减少麻醉剂对患儿身体产生的影响,近年来,医学临床研究实践证明[4]: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区域麻醉中芬太尼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够有效阻断手术的损伤性刺激,但有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而氯胺酮在镇静、镇痛的同时,具有使中枢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作用,小剂量的氯胺酮结合芬太尼的辅助应用,可使两者的不良反应相互抵消,能够使得患儿在麻醉之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组别 自觉症状 心理情绪状态躯体生理功能状态日常生活社会活动 总得分对照组 57±13 12±6 18±11 17±7 22±7 102±12观察组 66±13 13±9 24±14 24±13 24±16 138±14**

由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芬太尼、氯胺酮的用量及唤醒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二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术后生存质量得分为(102±12)分,观察组为(138±14)分,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将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区域麻醉之中,其临床效果尤佳,麻醉剂的用量及唤醒时间明显减少,术后患儿的生存质量也有明显地提高,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1]田金波.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57-59.

[2]李芬.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56-1557.

[3]潘海波.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7-68.

[4]邢晋苓,杨建英.网织红细胞未成熟分数在肿瘤放化疗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4):304-305.

猜你喜欢

麻醉剂氯胺酮芬太尼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麻醉剂的使用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阴差阳错的麻醉剂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Scientists Make Plants“Fall Asleep”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