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发生多起职业中毒事故

2012-11-08文字整理徐纪进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2年4期
关键词:二氯乙烷劣质胶水

文字整理/徐纪进

广州市发生多起职业中毒事故

文字整理/徐纪进

事故概况

2011年9月28日以来,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先后发生多例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故,涉及39家制鞋、箱包制造及皮革加工企业,其中34家为无牌无证小作坊。截至2012年2月27日,事故共造成39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

原因调查

国家安监总局通报事故直接原因是:企业在生产中违法使用含有1,2-二氯乙烷(含量最高达58.99%)等有毒成分的劣质胶水,没有设置任何通风排毒设施,尤其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关闭了作业场所门窗,且没有采取其他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导致作业场所1,2-二氯乙烷浓度严重超标。

暴露问题

多起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者生命健康,职业病危害预防责任和措施不落实,劳动者安全健康意识和防范能力差;一些地区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还比较突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还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

事故反思

这些中毒患者大多是鞋厂、箱包厂、皮具厂的外来工,他们在工作中常与胶水直接接触。据新华网报道,广州地区有数千家皮具厂,大部分都是小厂甚至是“三无”作坊,使用成本低廉的劣质原料,且没有完好的通气设备,工人不佩戴口罩就进行操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这些不计其数的“黑作坊”究竟有没有进行安全设备投入,有没有给职工办理相关保险,有没有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等,都值得我们去反思。

事故预防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切实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国家安监总局提出了如下要求: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领导。

●认真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全面排查职业性中毒隐患。在制鞋、箱包制造及皮革加工等使用“胶粘剂”和易发生职业中毒的行业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督促企业加强职业病危害防范,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使其了解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危害后果,了解法律赋予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切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职业病防治长效沟通机制。

●严肃查处职业病危害事故,严格责任追究。

中毒事故发生后,广州市立即开展1,2-二氯乙烷急性职业中毒防范和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白云区已责令近千家无证照企业停产停业,荔湾区也将关闭600多家无牌无证鞋加工小作坊。下一步,各区县还将在箱包加工、玩具制造、皮革加工、制鞋等行业企业中,开展生产、使用高毒物品企业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链接

◎胶水中二氯乙烷的危害

胶水中1,2-二氯乙烷性状为透明油状液体,味甜,易挥发,有致癌可能性,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黏合剂、溶剂和氯代烃的生产。该物品的急性中毒危害性表现有两种:一种为头痛、恶心、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死亡;另一种

◎有机溶剂作业的个人防护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

按照安全生产规范,存在生产性毒物的生产企业中,有毒与无毒作业应该进行隔离,生产场所要具备通风条件,劳动者也需配备口罩、防护服等基本防护用品。

凡从事有机溶剂的作业场所人员必须佩戴个人呼吸保护器。在作业环境有害物浓度不高、空气中氧含量正常(不低于18%)时,一般采用自吸过滤式防毒呼吸器(有隔离式和直接式两种),配3号滤毒罐(盒)。使用时,注意滤罐(盒)的有效时间,达到有效时间应立即更换滤毒罐(盒),不应自行装填过滤材料,为了确保防毒效果,应整体更换。不能更换的滤料的自吸过滤式防毒半面罩,应按说明书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此外,还可选用电动送风过滤式防毒呼吸、空气呼吸

◎劣质胶水“劣”在何处器、氧气呼吸器等,这些防护装备适宜有害物浓度较大的作业场所,但一般不作为常规用品。

在有条件的工厂,应在有害物环境车间安置监测报警器,一旦有害物大量泄漏、空气中浓度超过限值时立即报警,可以迅速撤离现场员工,避免事故。这种监测报警装置适用于有三氯乙烯,苯蒸汽的场所。

此外,也可采用便携式的有害物浓度监测仪、检气管等定期对有害物作业岗位进行监测。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定期对接触有害物员工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

劣质毒胶生产流程很简单,几个人将买回的低质原料按一定比例用搅拌机搅拌一起就生成了“产品”。而在毒胶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小企业的原料供应商也扮演了推手的角色。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些廉价的原料,如一些化工企业的下脚料(化工生产过程中留下的废物或副产品)。这些下脚料本来是应该销毁的,但他们却想方设法将之低价推销给山寨小工厂。

一吨二氯乙烷的价格是近4000元,而环保材料的价格是9000多元。胶水生产商受利益驱使,多选择以二氯乙烷做原料。广州30名外来工“胶水中毒”事件的报道引发社会持续关注。据了解,“胶水中毒”的元凶二氯乙烷被大规模用于胶水的生产,最高含量可能达40%,远高于国家规定——不得超过0.5%。

正规胶水与劣质胶水中主要有害成分含量对比

□责任编辑 董 宇

猜你喜欢

二氯乙烷劣质胶水
山地盛果期劣质枣树改接换优关键技术
昆钢2500m3高炉使用劣质焦炭生产实践
Thanksgiving Day Card
低产劣质枣园高接改优增效技术
玩转吸管
劣质眼镜对眼睛的伤害
牛奶变胶水
修补梦想的胶水
石油磺酸盐生产过程中溶剂精馏过程的模拟分析
1,2-二氯乙烷作共沸剂去除乙酸溶液中水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