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 无限创造构筑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新地标
——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赋屏纵谈梧州30万吨再生铜项目建设的奋斗历程

2012-11-01

资源再生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广西

□记者/翟 昕/

以人为本 无限创造构筑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新地标
——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赋屏纵谈梧州30万吨再生铜项目建设的奋斗历程

People-ori eenntteedd,, Create Unlim ited, To Construct China's Renewable Metal Industry New Landmarrkk

□记者/翟 昕/

深秋的北方已是秋色浓郁时节,而南中国的广西梧州却依然是草木葱绿。在这绿色笼罩之中却有着红彤彤的一片地方:11月2日的上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的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内人流如潮,彩旗飞舞,震天的锣鼓,满墙的红色庆贺条幅把整个园区酿成一派红彤彤的景象。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园区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产业界的朋友和一些国家使领馆的外交使节们。在挂满了庆贺条幅的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高大办公楼前,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与坐在红色的主席台上的嘉宾共同等待着一个时刻: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30万吨再生铜冶炼项目竣工仪式即将开始,11点整,在震天的鞭炮与锣鼓声中,竣工仪式正式开启,国内最大的再生铜冶炼项目正式投产,这标志着中国再生铜产业一个新地标的产生,也终结了广西没有大型铜工业的历史,中国再生铜工业的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李达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以及自治区、梧州市和苍梧县有关领导等200人参加了竣工仪式。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总经理李仕庆、梧州市市长王凯先后在竣工仪式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梧州市副市长彭健铭主持了这隆重而庄严的庆典仪式。当几百名客人头戴安全帽走进了再生铜生产线,看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GL炉和精炼窑炉正炉火熊熊,安静整洁的电解车间里正有条不紊地提起玫瑰红色的电解铜板,剥片机正自动剥开电解铜板之时,大家不禁为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500多名员工经历700个昼夜的奋斗写下的奇迹感到由衷地敬佩:这是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最具活力和战斗精神的团队,他们的业绩和速度将写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史上。

在与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赋屏先生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时得知,这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精心筹划、组织构建、奔波协调并担纲项目总负责人是一位学者型的企业家,他不仅对铜冶炼加工十分捻熟,而且对铜工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动向了如指掌,在跟随他走进车间各个环节的过程中,他把中国铜工业的发展脉络和再生铜产业的技术前沿动向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简练的图表剖析的十分清楚又格外形象,让我们对铜工业的了解和热爱又加深了一步。话题从全球铜工业的资源状况到再生铜的供应,从资源与环境瓶颈的突破到如何利用期货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说了许多,我们也记录了许多,在与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各个岗位的中青年骨干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一支敬业、勤奋、能打硬仗的团队正在汇聚。告别这片经济热土时,我们蓦然发现:这里正把建设的奇迹转化为生产经营管理的奇迹。这里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在高水平、高起点、高效益的道路上起步了。临别之际,我忽然有一种感觉:中国再生铜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鼓点正在奏鸣。

记者:来广西之前就读到了您主编的《城市矿产概论》这本42万字的专著。发现您对城市矿产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对于国内外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的实例的介绍和分析,一看就是专业人士撰写的。听说您是学地质的博士,专业背景应当说是一个很有力的支撑,但是在如此公务繁忙之中,您是如何笔耕不辍,完成这样专业性很强的读物的?

李赋屏:正是过去的地质研究的经历使得我对资源环境问题有着职业的敏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从一个地质工作者的角度看资源与环境问题当然与其他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问题的角度与视野。你也知道,广西是一个有色金属大省区,矿山分布很广。过去在地方做行政官员的时候,到基层的时间比较多,到矿山去的机会比较多,看到的现实状况也更加全面。中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同时又是一个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对有色金属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面临着资源的匮乏,也处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历史时期。长期以来,由于开采矿山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已十分严峻。与此同时,在处理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数量相当惊人,分布之广更令人揪心。这一点,你不在第一线就不能感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一大批低产能、低效率的开发资源的项目,不仅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也造成了大量宝贵资源的流失。这个问题在西方国家也存在,如何解决?这是全球共同的问题。记得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有一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叫做《寂静的春天》,那是四十年前出版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感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为此做一些事情。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不管是主管科研工作还是从事行政管理,这种责任感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这些年来先后主持过一些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过一些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应当说,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一条主线。对于中国知识分子而言,多少代以来都有这么一个信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许是上天给了我机会:组织上把我放在了广西有色金属集团这个团队里,使我能够有机会在广西这个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思都用上了。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就是现在大家都在热议的“城市矿产”。对矿产资源态势的了解越深入就越感到:今天,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是今后长久的资源渠道,也是突破长期困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大家也知道,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是以循环再生产业为主导,发展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再生塑料产业集群,形成回收、拆解、加工、深加工、交易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是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及国家加工贸易梯度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基地。2009年9月通过了国家环保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的联合验收,成为全国第四家通过国家级验收的“圈区管理”园区。2010年10月园区正式开园运行。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我们建设的30万吨再生铜项目正是这个园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为园区内众多的废旧金属拆解企业的产品找到了最终消化吸纳的归宿。这也是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根本要求。

记者:30万吨,两年的时间,时间之短、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请问您所带领的团队是如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建设起了高水平、高起点、高效益的大型再生铜企业的?

李赋屏: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位于国家级圈区管理示范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是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和梧州市政府为实施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产值超千亿元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战略而成立的国有企业。公司有控股子公司2家:桂林漓佳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有色和力矿业有限公司,海外全资子公司1家:香港利邦企业有限公司,公司还成立了深圳分公司,依托深圳的人才优势和地缘优势开展期货、国际贸易业务,初步形成了集采、选、冶、深加工、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链。

30万吨再生铜冶炼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是在2010年9月底。集团公司当时的总体定位就是要在南中国大地上建设一个大型再生铜冶炼加工综合型企业。当时提出的建设规模就是年产30万吨高纯阴极铜。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对我们来说是头一次。对于广西甚至全国再生铜产业来说,也都是个大项目。国内再生铜企业数量不少,但是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工艺和装备大同小异,始终没有一个质的突破和量的提升。“大而不强,高端缺失”。为此,我们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阳通同志就提出:广西有色集团将以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为主体,依托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以现有的国家级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为载体,从现在起到2015年,陆续建设好30万吨再生铜、30万吨再生铝、20万吨再生铅锌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的再生金属产业项目,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龙头企业。在这样一个大目标下,我和我的团队承担起了30万吨再生铜项目建设的重担。

面对如此庞大而繁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把项目建设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万吨高品位熔炼系统,主要出产阳极铜;第二阶段为10万吨低品位熔炼系统;第三阶段为电解系统。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都一一按照事先的构想实现了:2011年9月29日,项目第一阶段20万吨高品位熔炼系统建成,11月17日产出广西第一炉阳极铜;2012年5月24日产出第一批阴极铜。今天,看到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这是大家两年来奋斗拼搏的初步成果。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同志来到第一线话不多,但是把我们的事业和拼搏都归纳进去了:你们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了!应当说,500多名员工700个昼夜的奋斗,大家用智慧和心血共同铸就了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史上一个新地标。说起这些,我对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心怀感激。

记者:而今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及世界经济复苏趋缓的影响,整个有色金属工业都面临着了巨大的困难。10月1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陈全训会长在向温家宝总理汇报时是这样说的:“整个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价格触底企稳,经营依然困难,回升动力不足”。在这种大环境下,你们却能保持稳中求进,而且今年仍然提出要完成100个亿的销售收入,有困难么?

李赋屏:你的问题提得好。陈全训会长的表述用在整个铜工业中是非常贴切的。作为一个企业决策者,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的起伏跌宕是一种常态。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天,对于不少企业来说,迷茫与困惑也是正常的。高潮与低潮的转换之间其实正是全行业走向转型升级的一个机遇期。说到困难,首先得想一想:过去十年,我们的再生金属产业一路高歌,太顺利了。那个黄金十年已经过去。我们要面对新的经济格局。但是不管怎么说,资源与环境问题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势头不可阻挡。长期来看,资源依然是短缺的,国内外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差异。因此,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永恒的社会命题。这两年时间里,我们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今天,你看到的30万吨再生铜生产线已经全部贯通。但是,企业作为社会机体的一个细胞,首要的问题是要经济效益。为此,自治区政府提出了要我们完成100个亿的销售收入,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是,我们能够完成。这一点,我已经向领导保证。

在实施30万吨再生铜项目时,我们的着眼点就没有仅仅把项目建设当做唯一的大事,而是在事先就确立了边建设边生产,必须尽快盈利的目标,并为此做了周密的筹划和布局。我始终在想,在整个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我们在30万吨铜生产线建设的同时就把队伍的建设当作首要的大事来抓。两年来我们实际上是几条战线同时都在进行,其一是项目的建设,从一片荒坡起步,对工期每一天的进度都精确地计算和筹划;在另一条战线是我们的经营。为此,我们这个班子的重要任务就是组建一支高水准、高素质、市场运作能力强的经营管理队伍。这次你到广西来,应当对这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队伍和他们的专业特点、性格禀赋有了初步的了解。所谓的资源优化配置,首先是人才队伍的优化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与这样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相匹配。事实证明,我们的奋斗和心血没有白花。

大家对我们搞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心存疑虑,这是很正常的。我跟朋友们也说,要说起优势,应当说也是很突出的。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梧州地处西江经济带中心区域,南临北部湾经济区,同时是广东辐射内地的重要节点。自治区和梧州市领导都高度重视,专门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项目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如果经过这些日日夜夜的拼搏之后问我有些什么感受,我觉得值得总结

的是如何在创新经营模式上有一些探索。这几年,为建设这样一个项目,可以说走遍了全国各地,其中也去了海外。通过反复对比研究国内外铜产业的模式和业务内容,我们最终确定,要打破传统生产型企业的经营模式,根据再生铜产业的整个业务链的规律,构建了采、选、冶及深加工产业链,确定了以产品为载体,借助金融工具和期现货相结合,通过为客户搭建服务平台,构建新型的产品-金融-服务型产业链。这次你们参加庆典仪式看到这么多的同行来到这里,他们不仅仅是来热闹一下的,更多的是大家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朋友们一直担心,这么个大工程,这么大的消化能力,原料何来?其实我们从一片荒坡上扎根的那一天起,就在花大力气构建辐射全球的原料供应体系。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原料市场,建设国际化的原料采购体系是我们朝夕寤寐的大事。“善兵者,善预其事,伐胜也”,建设之初,我们便对项目的原料供应体系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论证和网点构筑工作。现在看来,这些工作是有成效的。我始终在想,我们既然能够集中优势资源,构建起强大的生产加工能力的完整生产线,难道就不能竞争过那些游走于国外料场之间的个体散户?目前,我们通过扶持国内大的供应商和成立香港公司等手段,已在珠三角、东南沿海和北美地区初步建成了国内外的原料采购体系,基本保证了原料的供应。许多企业家说,现在的企业效益不完全是生产出来的,而是经营出来的。对此,我不完全赞同,但认为确有道理。至于怎么做,我想每个企业的战略都会有所不同吧?

记者:作为从科研第一线走出来的企业家,应当说对科学研究情有独钟,这一点,我从您主编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铜论》这本书里读到了最有特色的几个篇章。觉得您对铜十分偏爱。而且听说你们正在建设自己的科研机构,能办得下去么?其终极目的又在哪里呢?

李赋屏:没有科学研究,创新无从谈起。尽管在今天的形势下,大家都比较浮躁,但是从整个行业的总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来看,没有科研,也就不可能在转型升级的路上迈出实质性的脚步。我们想在这方面先行先试。过去的科研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探索新路。为此,公司创建了广西再生资源产业研究院(广西城市矿产工程院)、再生资源产业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建成开放式的研究中心,吸纳社会力量的加入,重点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再生资源产业工艺及技术装备,其中一些正在申请专利,研究院正在从构想变为现实的实体。

记者: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十二五”时期引领再生金属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再生金属的拆解、分选、熔炼、节能、环保、综合利用等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是重中之重,您如何评价新项目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所做的努力?

李赋屏:这次你们到现场看到了先进的铜冶炼技术和装备的运行情况。公司根据杂铜原料含铜品位的不同,采用低品位和高品位两种不同的火法冶炼和电解工艺流程。精炼摇炉、顶吹转炉、NGL炉等设备与工艺。当然,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我们也将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产业层次。这次,我们也启动了稀贵金属综合回收项目和光亮铜杆项目。过一段时间再来,你还会看到新的变化。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愿意与同行们共同推进中国再生铜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不管怎么说,目标总在远方,但是,路永远都在脚下。我和同事们心中共同的歌仍然是:我们走在大路上,高举红旗向太阳……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广西
壮美广西
习主席视察到广西
201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征订
《广西戏曲》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有色金属设计》期刊入网声明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