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女人的帽子情缘

2012-10-30程乃珊

小品文选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戴帽子摩登帽子

程乃珊

摩登,这个曾经只属于历史的一个外来词,今天,《摩登》杂志用每一期的一个版面为您一一分解上个世纪的摩登元素,为您诠释那一幅幅上世纪的摩登画面。

女人和帽子的关系,似乎永远不及男人与帽子的关系密切。本世纪初,只有在西方女人戴帽子才是一种必需。特别对一个有身份的女士,在公共场合,如不戴帽子,是十分严重的失礼行为。在那个时代,头发也被认为是身体的隐私部位,只有在家中才可以裸露出来,而且即使在家中,头发一定要挽成髻。披肩长发只有在卧室里才被允许出现。而这种帽子为身份象征的文化,到了今天在欧洲只有英国给保留下来。在英国传统的赛马节上,妇女的帽子,可谓百花争艳,一片万紫千红,看不胜看,简直是一次帽子秀。

而上海女人,好像从来没有戴帽子的习惯。除了老太太和小女孩,或是受西方文化影响深刻的洋派女子。因此上海女人头上的风情就格外讲究发式,无论是盘髻还是烫发,都要在上面花费许多精力和钞票。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西方女人的帽子风开始吹入上海。上海的时髦女人开始流行帽子。那时很流行的一种,上海人又称蛋壳帽。由于女式帽本身源自西方,所以就必需搭配西式衣裙,而不能混搭旗袍。否则,就显得洋不洋腔不腔。所以,在那个时候戴帽在南京路上昂首阔步的上海女人,真的十分勇敢。笔者中学时代好朋友的祖母,是赵二小姐(赵四小姐的二姐)。她年轻时代留影头像,张张都是戴帽子的。就是那种蛋壳帽,有的别着一只别针,有的插着羽毛。连她都说:“我年轻时十分喜欢戴帽子,只是那时马路上不大有女人戴帽子。只好戴上帽子拍几张留照。”上海女人追求时尚,在世界上也是公认的。但帽子却一直没有在上海女人中流行过,那是因为帽子其实并不容易显出东方女性的好来。西方人因脸部轮廓线条起伏清晰,所以戴什么帽子都漂亮。东方女人脸庞相对较扁平,挑选帽子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印象中宋庆龄戴帽子十分雍容。记得她戴着一顶宽帽沿的正式礼帽,衬着她丰腴饱满的圆脸庞,极其华丽端庄。宋美龄有张戴哥萨克式裘皮无沿帽的照片,也十分洒丽,时尚中不失高贵之气。

四十年代始,一种贝蕾式的帽子在上海女人中流行过一阵。帽子被优雅地斜斜扣在一边,露出俏皮地翘起的烫得卷曲的发梢,很随意,很潇洒,很可爱,尤其在当时的上海女学生中风行。想来,是受那出《北非谍影》中英格丽·葆曼的影响。这种帽子又称为法国帽,一般是用毡呢制成,也可以用绒线自己编结。电影《女篮5号》中青年时代的秦怡,就戴着这样一顶绒线贝蕾帽。

解放了,上海女人也流行过戴帽,就是那种不分男女的八角解放帽。上海女人最会抓紧每一个机会抒发爱美之情,五十年代学习苏联老大哥,连带也引进不少苏联时尚。苏联妇女都喜欢扎头巾。这股风也吹到上海。头巾,马上被证明是比帽子更理想的一种时尚符号,是一种多用途的头饰。五六十年代,上海女人拥有几条或绸或羊毛的方巾并不稀奇。这些方巾对于上海女人早已不只是保暖功能,而是她们少得可怜的一件装饰。

现在,戴帽子的上海女人仍不多,大多还是只在年轻人中流行。八角帽又开始卷土重来,但再不会被认为是老套可笑,上海女性对时尚和奢华始终充满渴望。而帽子的黄金时代,想必为期已不太远!

选自《新青年》

猜你喜欢

戴帽子摩登帽子
斑驳
摩登之家
事出有因
葵花田
摩登上班族
回到摩登70’S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戴帽子的小熊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