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2-10-25邵家荣

上海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抗菌药类药物药品

邵家荣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50)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笔者对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8月-2011年7月收集的254份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讨论,旨在通过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1],以更好地探寻社区基本用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将本中心2010年8月-2011年7月收集上报的254例ADR资料输入计算机,用EXCEL进行分析统计处理。对ADR报告中患者的基本信息、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或器官及预后等有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54例发生ADR的患者中,年龄最大100岁,最小3个月,平均年龄68.1岁。男性患者84例(33.07%),女性患者170例(66.93%),男性与女性发生ADR的比例为1:2。年龄分布:60岁以上180人,18岁以下3人,18~60岁71人,平均年龄68.1岁。注射给药11例,占总数的4.33%,口服或其他方式给药243例,占总数的95.67%。抗高血压药物或合并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111例,占总例数的43.7%;抗菌药或合并使用抗菌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55例,占总数的21.65%;调脂药类24例,占9.45%;中成药16例,占6.30%;糖尿病类药物10例,占3.94%;其余38例,占14.96%。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例次见表1。

表1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例次构成比

2.2 ADR涉及药品种类及例数

254例ADR中,涉及药物共计101个品种。其中中药制剂发生ADR有16例,涉及14种药品,238例为西药制剂,涉及87种药品。抗高血压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首位,共111例,占发生ADR人数的43.70%,其中,钙通道阻滞药类61例,占应用抗高血压类药物发生ADR人数的54.95%;AT受体阻断药类27例,占应用抗高血压类药物发生ADR人数的24.3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类19例,占应用抗高血压类药物发生ADR人数的17.12%。

2.3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以消化系统出现的不适症状最多,共59例,占23.23%,皮肤系统次之,共58例,占22.83%,结果提示,消化系统和皮肤是临床最常见的ADR。消化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胀气和胃肠炎等;皮肤及附件损害的主要症状为局部或全身皮肤如红肿、皮疹、瘙痒、潮红和红斑疹等,详见表2。

表2 ADR报告中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2.4 ADR处理结果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属于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有46例,占总例数的18.11%,主要表现为心悸、盗汗、恶心和呕吐等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症状,所有患者均为治愈,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254例ADR上报记录中,ADR发生比例居首位的是抗高血压类药物,其次是抗感染类药物。抗高血压类药物中以钙通道阻滞剂最多,这与社区高血压患者求诊配药多,用药频率高有一定的关系,提示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疾病特点和相伴的其他症状等情况及高血压药物的性质,合理选用此类药物,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2],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抗菌药的广泛使用也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抗菌药品种多、使用次数频繁外,临床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主要表现为:无指征预防用药、不必要的联合用药或重复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不足或过长、无原则地使用新药与价格昂贵的药物等。所以,临床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实行分级管理,降低ADR的发生率。

从样本统计数据中发现,254例ADR报告中,老年人ADR发生比例较高,这可能与中老年人机体功能改变,对药物代谢及耐受能力降低有关。另外,老年人一般患有多种疾病,长期合并用药等因素,均可增加ADR的发生率。总之,临床应加强以下情况的用药监护:1)儿童、老年人用药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用药患者;3)慢性病长期用药患者;4)首次用药患者。

许多患者认为社区用药较为安全,而本文统计数据提示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ADR,只是程度和出现的几率不同,社区用药同样会发生ADR。随着药品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的增大,ADR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因此,积极开展社区用药不良反应监测意义重大[3]。

[1] 岳书华,王宫琼. 65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杂志,2010,31(6):365-366.

[2]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

[3] 薛锦花. 82例社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当代医学,2010,11(31):141-142.

猜你喜欢

抗菌药类药物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
抗菌药在宠物临床的合理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