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转型跨越破解煤炭产业空洞化

2012-10-25容和平

支部建设 2012年13期
关键词:富家煤矸石煤炭资源

容和平 刘 康

以转型跨越破解煤炭产业空洞化

容和平 刘 康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山西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煤炭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是,煤炭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煤炭资源在若干年后枯竭,必然导致煤炭产业消亡,同时,没有形成替代产业来弥补山西煤炭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会使山西经济发展萎缩下降。

因此,笔者在此提出产业空洞化的定义即山西煤炭资源枯竭,煤炭产业在未来若干年处于衰退阶段,但新型替代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不能弥补原有产业衰退留下的“空缺”,造成山西煤炭产业缺乏竞争力,失去持续竞争的优势,从而造成山西经济水平的下降甚至萎缩的现象。

富家滩煤矿的变迁和启示

灵石县富家滩是山西较早开采煤矿的地区之一,清光绪三年(1877年)富家滩附近的杜中窑年产原煤120吨左右。到20世纪30年代,桃纽村一带有大小煤窑38个,日产量达百吨。1934年10月,灵石县富家滩附近各窑主联合创办桃纽股份有限公司,集资筹得银元8750元,开办坑口11个,日产煤百余吨。1936年南同蒲铁路通车后,桃纽公司日产量达到400吨左右。

1937年底,日本侵略者占领富家滩,桃纽公司被日本“兴中公司”接管,称为“山西第四十二厂”,隶属于山西炭矿株式会社。日伪时期最高年产量达到28万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政权接收富家滩采矿所,改称为“西北实业公司煤矿三厂”。内战的烽烟使富家滩濒临停产。

1949年1月3日,太原军管会工业接管组正式派员接管富家滩,此后它隶属于“西北钢铁公司灵石采矿所”,于1月10日正式开工生产。同年11月9日,西北钢铁公司将富家滩煤厂从灵石采矿所划出,归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厅管理,更名为“山西省灵石县富家滩煤厂”,在册职工777人,日产原煤150吨,当年产量为3.7万吨。1950年2月,地方国营富家滩煤矿正式成立,归山西省工业厅煤炭公司领导,拥有千余名职工、8个职能科室、7个基层单位,年产原煤20万吨。1955年12月,富家滩煤矿设有职能科室14个,拥有年产量达百万吨的三对生产矿井,为汾西矿务局的诞生提供了基础和条件。1956年1月1日,根据煤炭工业部和山西省工业厅文件,地方国营富家滩煤矿与国营义棠煤矿筹备处合并,成立汾西矿务局,作为中央直属企业,隶属于煤炭部太原管理局领导。

汾西矿务局成立后,富家滩煤矿迎来了鼎盛的发展时期。1957年产量达到445.269万吨,实现利税213万元;1959年产量突破640.188万吨,实现利润332万元。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地经历了最困难的饥饿年代。同时,大跃进长时间过量超能力开采的后果显现出来,煤炭生产局面被动,以至于国务院决定“开仓保煤”,即只要煤炭生产急需,不惜打开国库调拨。

“文化大革命”时期,富家滩矿的生产建设受到严重干扰,矿井生产曾一度处于瘫痪状态,1970年才逐步恢复正常。1977年,富家滩矿先后调走1000余人接替高阳矿投产。1978年富家滩煤矿因资源枯竭而报废,同年底撤销机构。1979年成立留守处,矿务局对富家滩实行费用补贴。

有关数据显示,煤炭的开采有悠久的历史。煤炭很早就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在占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同时,煤炭开采业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

1.煤炭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没有形成替代产业。从富家滩煤矿的发展来看,由于人类对资源的依赖性,对资源进行的是粗放式开采和掠夺式利用,尤其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期间,疯狂开采。尽管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煤矿进行扩建和完善,但是没有通过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改造对资源产业进行纵向和纵深发展,进而扩展其产业链。

在煤炭企业发展的中期,应充分发挥煤炭企业人才技术的动态比较优势,确立适合煤炭企业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煤炭加工业,建立起煤炭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向上、下游产业或支持产业延伸,建立起新的煤电运、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链,延伸产业主要有电力、建材、煤化工、煤矸石利用等,形成新的利润来源。这种方式在转型的初期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煤炭资源。同时,上下游产业在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优先发展在同行业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煤炭资源深加工利用产业,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以培育和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延伸煤炭加工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的关联项目。

2.煤炭产业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传统粗放、掠夺式开采的思维方式逐渐被抛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成为新的发展战略。2007年以来,山西省委提出煤炭资源整合和矿产兼并重组的决策,该决策的提出是我省提升煤炭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山西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逐步实现由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3.煤炭产业对于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

水资源的污染。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高原地区,降水较少,而且年份分布不均匀,气候干旱,河流较少。然而山西煤炭的开采对于山西水资源的破坏是可怕的。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分为两种,一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减少;二是水资源的污染尤为严重,煤矸石的污染。煤矸石就是煤里含的石块,不易燃烧。煤矸石如果放任堆放,不仅压占大量土地,而且经风化、雨蚀、自燃后,其表面的风化层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进人大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下雨天,雨水冲刷煤矸石后,会携带其表层的小颗粒物质流入河道,同时还会将煤矸石伴生的硫铁矿中的硫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浸取出来,污染水体环境。煤矸石还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自燃,引发爆炸或崩塌事故,这又给当地居民带来安全隐患。

破解山西煤炭产业空洞化的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协调发展

为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破解产业空洞化,我省必须坚持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作为发展主线,推进煤炭产业的规模发展、内涵发展和多元发展。

针对煤炭企业生命周期的客观因素,注重在煤炭主业内部挖掘,外部圈占煤炭资源,发挥山西省在煤炭开采生产方面的有利因素,为转型提供时间和资金支持;依托煤炭资源深加工,大力发展煤化工,延长产业链,向下游产品发展,提升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参考国家和省内的产业规划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审批,全面推进山西省转型发展。

2.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

山西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煤炭产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高级技工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小。破解产业空洞化,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尽快提高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加强其对安全隐患的认知力,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创新标准化的工作管理,加强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安全管理的超前化,使安全渗透于整个工作过程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新安全考核和奖惩机制,切实提升安全责任落实能力;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3.清洁生产,实现绿色发展

煤炭企业坚持“绿色发展”是《山西煤炭产业调整规划》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要求。山西煤炭企业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提倡节能减排,树立低碳理念,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内环保法规,积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矿区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加强环境监管,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4.改革创新,实现和谐发展

改革创新是煤炭企业发展的路径和源泉,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破解产业空洞化,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摆在改革和发展的突出位置。

按照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自动化和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构建创新驱动型、综合效益型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现代化企业模式,增强企业管控能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突破现有的人才制度和模式,探索具有特色的人才机制,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和发展。

猜你喜欢

富家煤矸石煤炭资源
从富家公子到红军名将 胡少海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共同富裕,共享甜蜜
基于煤矸石填料的路基结构体受力性能分析
锌改性煤矸石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去除
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
从富家千金到第一位女电影厂长
探讨煤矸石的运用现状及其发展
韩雪与爱人并肩战斗
煤矿开采技术的应用问题及发展前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