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谚看庸官丑态

2012-10-25王春华

支部建设 2012年9期
关键词:混日子官场形容

■王春华

从民谚看庸官丑态

■王春华

民谚是民间广为流传而富于生活色彩的词句。在流传的当代民谚中,有不少是针对官场中的庸官而宣泄的,读了耐人寻味。

庸官,不言而喻,就是那些暮气沉沉,能力平平,心懒、嘴懒、手懒、身懒,不想作为、不会作为的干部。有民谚形容庸官是“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可谓入木三分。

庸官的为官之道在于一个“混”字。他们信奉“不做事没事,做事会出事”的为官之道,为了在官场上混日子,他们不学无术。有民谚形容庸官整天“一杯香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来了文件画个圈,实际问题不沾边”。把庸官形容得惟妙惟肖。

庸官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吃百姓的饭却不为百姓办事。庸官们大多养尊处优、怕苦怕累,对人民的疾苦不闻不问,整天无所事事、优哉游哉。

可是,别看庸官在工作上碌碌无为,他们在生活上却追求吃喝玩乐,花样别出。庸官是麻局牌场的高手,是饭店舞厅的常客。“抽烟一闻知伪劣,喝酒一抿知高低。”

庸官又叫“太平官”。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稍纵即逝。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人民的公仆、百姓的父母官,理应站在历史的潮头,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开创新的局面。这样的官,自会受到人民的崇敬和爱戴。而庸官们却截然相反,他们胸无大志,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怕担风险,怕捅娄子;他们唯领导马首是瞻,缺乏创新精神,干什么都要等待上级发条文、下指示,最好有现成的模式借鉴。有民谚嘲之曰:“要发文件,等待实践;要去实践,等待文件;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当冲头,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成绩斐然。”

别看庸官们在工作上畏畏缩缩,但对于那些出头露面、风光显眼的事却从不放过,有民谚形容:“安排工作,对着稿子念念;检查工作,隔着玻璃看看;群众上访,糊弄糊弄劝劝;接待上级,酒宴殷勤献献;动工项目,镜头面前站站。”可谓一针见血。

庸官又叫“好好官”。有些人由于深受中庸之道影响,一旦进入官场,为人做事就八面玲珑,见风使舵,对上阿谀奉承,对下一团和气,一意奉行明哲保身、好人主义的处世哲学。

庸官甘当“好好官”的目的,是为了少得罪人,为个人拉点选票。他们总是装成慈面菩萨,笑口常开,从不得罪人。所以,庸官在官场上下均有口碑,甚至被认为是“好官”。

其实,庸官大多工于心计,善于包装,会变双面脸,会使阴阳术,“上级面前说假话,成绩显著进步大;群众面前说官话,研究研究再说吧;大会小会说套话,改革必须要深化;民主生活说空话,今天天气哈哈哈”。假话、官话、套话和空话,乃庸官们赖以生存之法宝也。

庸官之所以甘愿“平庸”,其目的还是为了往上爬。为了追求“政绩”,或出于某种压力,他们也不惜滥用权力,竭泽而渔地大搞什么“路边工程”、“形象工程”、“致富工程”。可一旦出了事故,他们的态度便急转直下,闪烁其词地为自己的过失开脱,溜之大吉。

有民谚讽刺庸官们的“检查语录”:“情况没有摸清,难免出点事故;也许实在太忙,思想准备不足;猜想计划欠妥,操作有点马虎;倘若工作到位,何至如此地步;若究事故详情,请找某某秘书。”

民谚是大众的心声。从上述略见一斑的民谚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庸官的鲜明态度,庸官的所作所为及其危害,已经越来越不能为时代所容、为人民所忍。

为整治官场作风,激发政府效能,近些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开展“整治庸官”行动,对那些“难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庸官,该追究的追究,该警示的警示,该让其“下课”的果断责令“下课”。

民谚说得好,对于那些庸官,应当群起而骂之:“此时不休何时休,庸官已经混到头;官场当作营私所,早将百姓忘脑后;虚占官位无作为,难道一点不害羞?”

让我们一起对庸官说不!

猜你喜欢

混日子官场形容
你会形容吗
No.14刘强东谈“996”
装模作样
别无长物
一干二净
“混日子”处长辞职是一面镜子
Walk on Eggs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