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嫁孤独:“仁爱”?“伤害”?

2012-10-22卢冰萌王桂玉

新语文学习·初中 2012年9期
关键词:好心内心世界仁爱

卢冰萌 王桂玉

文学如大浪淘沙,经岁月洗却铅华后仍不失光泽的是经典。走进经典,感悟文字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七年级《安恩与奶牛》: 不能用自己的心去揣摩别人的内心世界。

文章说了一位老太太安恩,她把自己养的奶牛牵到市场,因为她感到那头奶牛是孤独的,所以要为它寻找同伴,但结果却是很多人要来买牛。面对这样一篇小说,很多人会认为写的是老太太的仁慈和善良,提醒我们善待动物。但这个认识只是表面化的,并不是文章的全部。

安恩本来是要为那头奶牛排解孤独的,这是善意。事实上呢?“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站在这市场上,它觉得惬意舒服吗?奶牛不适应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人来端详它,用手“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一个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那头奶牛不仅不适应不舒服,还受到了骚扰。其实那头奶牛只习惯“依偎”在安恩的身边,现在它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只会感到局促不安。安恩本来想借这种方式来排解奶牛的孤独感,是善意的,只是当她以自己的心去揣摩奶牛的心思,好心却没能达到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她这种仁心还伤害了她自己。一开始,她在嘈杂喧闹的市场上倾听音乐、晒太阳、打毛袜,旁若无人,悠闲自在。但是随着一个个人来询问奶牛的价格,要买她的奶牛,她开始“不屑”,后来变得窘迫,变得气愤,神色开始慌乱,只好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最后,她只好向别人说声“抱歉”。难道这就是她所希望的结果吗?当然不是,她预期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当她离开时,孤独还在,同时还带回了惆怅和烦恼,这是她来市场之前万万想不到的。错在谁?在她自己!她觉得奶牛孤独,但是她选错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才会在事情的变化中手足无措。

问题还没有结束,安恩老太怎么能看出奶牛的那份孤独,或许因为她自己也是孤独的。她到市场上时悄悄地站在一边,腼腆羞怯,可见她的性格有点内向。这点从课文后面她与别人的语言交流也可以看得出来。她的内心本来就是孤独的,而和她在一起比较久的奶牛在村上没有同伴,认为它一定也很孤独,因此她才带它来到集市。其实这就是一种情绪的转移,她转嫁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她认为自己孤独,那它的牛也必定孤独。表面上是为着奶牛好,实际上她的这种做法是为了自己,为了排解自己的孤独,从而把自己和奶牛都伤害了。

到这儿,这篇文章的主旨慢慢浮出——安恩老太是好心办了坏事。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安恩”,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扮演着“安恩”的角色。我们总是自作聪明地揣度别人的想法,把自己的理解和愿望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如果要减少甚至避免这样的伤害,就要加强交流、互相理解,多了解别人的实际需求。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心去揣摩别人的内心世界,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想法转嫁到别人身上,而应顾全别人的感受,考虑别人的需求。

课文背后的故事:

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评语是:“由于他借助雄浑而丰富的诗意想象,把广博的智慧探求和大胆、清新的独创风格结合起来。”他的小说、诗歌和散文被誉为丹麦的“文坛三绝”,同时他本人也堪称丹麦语言的革新大师。他的作品包罗万象版,《安恩和奶牛》正是代表作之一,它被认为是最出色的,曾被选入丹麦的语文教材并且经常在广播中播出。這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也不复杂,却因人物形象和巧妙的构思脍炙人口。

猜你喜欢

好心内心世界仁爱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微趣图
还牛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好心的坏哥哥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