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的传说

2012-10-20苏桂云刘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21期
关键词:唐古特星点郎中

◎苏桂云 刘颖

大黄也称黄良、将军、火参、肤如。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等地。以青海产“西宁大黄”质量最佳。

现《中国药典》药用的品种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以质坚实、断面锦纹明显、色红棕、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者为佳。

大黄名字的由来

关于大黄,民间还有一段传说。据说,从前有个黄姓郎中,承袭祖业,擅长采挖黄连、黄芪、黄精、黄芩、黄根这五种药材为人治病,被誉为“五黄先生”。每到三月,郎中便进山采药,为此常借宿在山上农户马峻家中,至秋末方才离开。马峻一家三口对他善待有加,久而久之,他便与马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年马家遭了火灾,房子财物被烧光,马峻妻子被烧死,剩下马峻和儿子无处安身,只好住在山洞里面。郎中费了很大气力才找到他们父子俩,并请马峻父子和自己一起以采药为生。于是他们终日相伴,以采药、卖药、治病为生。渐渐地,不识药性的马峻也熟悉了五黄药,有时郎中不在家,他便偶尔学着为人治病。

有一年夏天,一位孕妇身体虚弱,骨瘦面黄,因泻肚来求医。恰巧郎中不在,马峻把治泻的黄连错开成了泻火通便的黄根,结果孕妇服后大泻不止,差点没命,胎儿也死了。这事被告到县衙,县老爷立刻命人捉拿马峻,要以庸医害人治其罪。这时,郎中赶忙跪在堂前,恳求县老爷判自己的罪,说马峻是跟他学的医。而马峻心里更是难过,自愿领罪受罚。这样一来,县老爷反而十分欣赏他俩的情谊,想想这“五黄先生”也素有声名,而孕妇身体本就羸弱,孕期也短,就责罚两人赔孕妇家一些银两,把他们放了。不过县老爷最后对郎中说:“你那五黄药的‘黄根’既然比其他四样药厉害,应该改个名儿,免得日后混淆再惹祸。”郎中深深点头,回家便把黄根改叫“大黄”,以便区别,后来这名字就渐渐地传开了。

大黄药材的性状

现在大黄为常用中药。形状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为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形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粗皱纹,有的具绳孔。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状。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历来认为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的根茎横切面具有多数星点排列成环状,药用大黄根茎横切面星点呈不规则散在状,以此作为鉴别的要点。而药品检验机构证实,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三种正品大黄的根茎横切面星点排列情况基本相同,即根茎近顶端部分横切面具多数星点排列成1~3环,并有部分散在,根茎中下部分横切面多数星点排成1 环或渐呈散在状。

非正品大黄根茎(除藏边大黄)横切面尚未见有星点存在可以区别之。现多用理化鉴别来加以验证,非正品大黄多数含有土大黄苷,在紫外光灯下显蓝紫色荧光,土大黄苷薄层色谱实验呈阳性。

▲大黄药材

生大黄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内用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等症;外用治疗水火烫伤;现代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特别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气血虚弱,阴疽,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孕妇也要禁服,以免发生事故。

大黄除了生用还有其他不同的炮制品种,如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炮制规格。不同的炮制品种功能主治,作用趋势亦不同,要区别用之。酒大黄能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淤血出血症。

大黄虽然作用峻猛有“将军”之称,但是只要用对地方,就能发挥其通利的奇效,将不同的炮制品种用在适应的症状上,就能药到病除。

猜你喜欢

唐古特星点郎中
你是“急先锋”还是“慢郎中”
唐古特白刺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关于鄂尔多斯蒙古“唐古特”的学术座谈
《青史演义》中“唐古特”与“西夏”辨析
急先锋和慢郎中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雄黄乳膏剂的处方组成
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星点提取方法
郎中治病(下)
郎中治病(上)
唐古特铁线莲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