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用鸡舍的环境控制

2012-10-16

浙江畜牧兽医 2012年2期
关键词:雏鸡肉鸡鸡舍

(义乌市江东街道办事处,浙江义乌 322000)

在肉鸡的饲养管理中,鸡舍环境是养鸡的第一要素,合适的鸡舍环境不仅能使鸡群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而且节省饲料,增加效益。因此,鸡舍环境对养鸡至关重要。

1 科学建舍

正确的场址选择与合理的鸡舍建筑是为肉鸡创造良好环境的前提。为保证一次性投资的有效性,防止重复改建、修补的弊病,必须科学规划,周全考虑。鸡舍地址应地势高燥,通风良好,坐南朝北。冬季,最好能让阳光直接照射到鸡舍,夏季则需遮阳避开阳光直射。

2 温度适宜

雏鸡出壳后体温一般为39~41℃。雏鸡的自身调节体温机能较差,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因此需要依靠舍内较高的环境温度。温度关系着肉鸡的健康状况和饲料利用率。据生产实践,温度过高,鸡体脱水,羽毛生长不良,饮水过多,采食减少,排稀粪,生长缓慢,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弱。温度过低,卵黄吸收不良,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增加饲料消耗量。

在实际饲养过程中,温度是否适宜,一般可根据鸡群状态来判定。温度适宜鸡群分布均匀,雏鸡一般20~30羽为一个群体,叫声清脆。温度过高,则张口喘气,头和翅膀下垂,远离热源。温度过低,则雏鸡多在靠近热源处扎堆。育雏期间的适宜温度详见表1。

表1 育雏期间的适宜温度要求

温度控制原则: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注意天气变化,注意夜间管理,注意防止贼风,注意测温位置。

3 适宜湿度

饲养肉鸡的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高湿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如果伴有低温高湿则危害更加严重。湿度低则鸡舍干燥,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尤其是雏鸡长时间处于干燥的环境可导致脱水、衰竭。因此,要重视对鸡舍湿度的调整。冬季垫料比较干燥,要经常洒水或喷雾消毒。育雏期间的适宜湿度详见表2。

表2 育雏期间的相对湿度要求

4 合理通风

通风的目的是排除舍内有害气体,保证充足氧气和调整温、湿度。通风分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主要适用于密闭式鸡舍;自然通风适用于半密闭式鸡舍,主要靠门窗、天窗和地风口进行。通风量的大小与舍内温、湿度和饲养密度成正相关:在保证正常温、湿度的前提下,通风量大比小好;育雏期间应以保温为主,育成期则应以通风为主。通风量的调整应缓慢进行,以防止温度的突然变化,冬季每天通风1~2次,每次10~15 min。但要防止直射风和贼风。

5 合理光照

光照有利于鸡体活动,促进生长,保证健康。光照时间和强度不宜变化过快,否则会降低采食量和影响体重。进雏后前2 d一般为24 h光照,3 d后23 h光照,14日龄后白天自然光照,必要时要适当遮光,晚上保持弱光,如果第1周体重已能达标,8日龄-21日龄则可采用间歇光照。第2周后,建议使用弱光养鸡。在不影响采食和饮水的情况下,弱光可以减少鸡只运动,充分提高饲料利用率,限制体能消耗,促进生长发育。

6 卫生管理

育雏前,应彻底清理舍内一切物品,包括饮水器、料桶、垫网及粪便、羽毛等杂物。清除污物,用3%~5%过氧乙酸浸泡24 h后清水冲洗,置阳光曝晒2-3 d后,搬入鸡舍。彻底清扫鸡舍地面、窗台、屋顶及四周环境,要求无灰尘、粪便等污物,然后用高压水枪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冲洗1次,待干燥后用3%火碱喷洒地面、墙壁及屋顶。

进雏前3 d封闭鸡舍,用高锰酸钾与甲醛混合液熏蒸(按1∶2比例,每m3用高锰酸钾25 g,甲醛50 mL)24 h,通风2 d后方可进鸡。饲养肉鸡应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饲养人员不得互相串舍,工具不得串用,鸡舍出入口设脚踏消毒池,每天更换消毒液,工作人员入舍前须洗手,穿工作服、工作鞋。

鸡舍坚持每周带鸡消毒2次,3周龄前每周清粪1次,3周后每天清粪1次,粪便转入化粪池密闭、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地面及过道清扫消毒。

及时捡出死淘鸡,死鸡必须焚烧或深埋处理,严禁鸡贩子入场。做好灭鼠工作,防止老鼠污染饲料及饮水。

猜你喜欢

雏鸡肉鸡鸡舍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肉鸡腹水咋防治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别请狐狸建鸡舍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鸡舍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