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锅飘香

2012-09-20何霆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虾饺麻辣火锅毛肚

何霆

我们山城人都有火辣的个性,都爱吃麻、吃辣,尤爱吃又麻又辣的火锅。每当夜晚,“美食街”总会飘出一股浓香扑鼻的诱人香味,不用说那就是我们钟爱的重庆火锅。

不说美食街,就连我们小小的周家坝,火锅店也比比皆是。麻辣鲜香的“刘一手”, 组合万千的“家福”, 味美醇厚的“齐齐火锅”,色泽红亮的“陈记牛肉”都是一面面响亮的招牌,更别提小巷里便宜实惠的麻辣烫小火锅了……各具特色的麻辣火锅让我们大快朵颐,酣畅淋漓,当重庆人实在有福!

在众多火锅中,我特爱“刘一手”。“刘一手”可真有一手,火锅汤底麻辣鲜香,油而不腻,筷子沾着尝一尝,似辣非辣,似咸非咸,让人摸不透,尝不厌。底料就这么好,菜当然更好。看那盘子里的嫩牛肉,汁多肉滑,片得像朵粉中带白的玫瑰花,吃上一口,鲜香;吃上两口,脆嫩;再吃一口,麻辣!又夹块黄褐的肥毛肚,放进红艳艳的汤锅中涮一涮,再放入口中嚼一嚼,韧性十足,又嫩又脆,美味无穷……吃得多了,舌头便越来越麻,越来越辣,喝上一口“王老吉”,开着五味铺的味蕾立马觉得一阵温和的舒适,大汗淋漓后好一个爽快!

火锅店里的火锅好吃,我们自己家里的火锅更是图一个热闹。每逢周末,一家人围着一个大圆桌,架上一只电磁炉,调好装有蒜末、葱花、芝麻酱的味碟,摆上红红绿绿的菜品,把用火锅底料腌制的一锅新鲜土鸡原汁原味地倒进电磁锅里。等锅里咕咕噜噜窜出泡泡的小脑袋,一家人就兴高采烈举起筷子开战。你看!婆婆认真地烫着毛肚,公公倒下白如玉的嫩豆腐,舅舅大团大团地烫着豌豆尖,哥哥夹着大个儿的墨鱼仔,爸爸搅动着粉红的牛肉,我这个“虾饺控”则用小漏勺把一只只虾饺一网打尽……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个吃得毛孔大开,大汗淋淋。我辣得直吐舌头,可又不愿停口,于是让“可乐”来降降温。推杯换盏间,一家人又开始在闲聊中畅享亲情的欢乐,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火锅味,蒸腾着融融的暖意,置身其中,天大的郁闷也能让这“麻辣烫”给蒸发干净。

火锅这般好,也有一个由来。据传古巴蜀时期,重庆一带气候潮湿,拉船的纤夫们长年在水雾中浸淫,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这种病像坚固的城墙一样挡住了他们前进的步伐,于是纤夫们便架锅煮沸辣椒、花椒,和着价格低廉的牛杂来祛湿除寒,由于疗效奇佳,便成了当地的一种习俗。久而久之,聪明的重庆人把此种吃法改进成了一种美味的膳食,当然就是麻辣火锅了!

时代变迁,火锅又进入了山城寻常百姓家,火锅飘香便又成了山城的常景。每每想起一家人团聚一起,吃着美味的火锅就别提有多温暖,多开心了!

【作家点评】

“民以食为天”,其实,“食”不仅是生活所必需的,也包括了文化、风俗、性格等等内涵。这篇习作,既介绍了重庆火锅的历史和现状,又描写了人们吃火锅时的感受和情态,更展示了合家欢聚、其乐融融的场景。阅读本文,仿佛使你融入那样一种氛围,甚至会感受到火锅飘香的诱惑。这一切,得益于文章描写的细腻且生动。而这样的描写显然是与小作者对火锅的了解和深切感受是分不开的。看来,如果描写一种美食,仅仅介绍它怎么好吃,也只能使文章的立意停留在吃上;倘若融入了历史和人文环境的介绍,食物就成为一种文化,于是意义也就不同寻常了——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猜你喜欢

虾饺麻辣火锅毛肚
广式虾饺制作工艺和创新分析
鲜毛肚和盐渍毛肚胶原蛋白的结构表征
毛肚特点及生产工艺研究
吃麻辣火锅会致癌吗
常吃麻辣火锅小心脱发
火锅里的“毛肚”是什么
饺的家族
“笨”脑筋走出活路子
红天下,席卷魔都的重庆麻辣火锅
邢梦寻的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