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吾尔族弓弦乐器沙它尔

2012-09-19黄适远

演艺科技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木卡姆乐器新疆

黄适远

(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木卡姆”之乡的伴奏乐器

“木卡姆”(Muqam)一词源自于阿拉伯语,本意为“位置”、“讲台”、“坟墓”等,在音乐上常被引申为“乐音”、“调式”、“组曲”等多种解释。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丰富,流行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一词的主要意思是指“大型套曲”,同时还有法则、规范之意。“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对流传我国在新疆的木卡姆文化的一种涵盖方式,包括有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被人们赞誉为“华夏瑰宝”、 “丝路明珠”。2005年11月25日,“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维吾尔木卡姆的伴奏乐器多样,有弓弦乐器沙它尔、艾捷克,吹管乐器乃依、巴拉满、苏乃依,弹拨乐器弹布尔、都它尔、热瓦甫、卡龙,击弦乐器扬琴,打击乐器达普、纳格拉、萨帕依等10余种。许多乐器残留着中原、南亚及阿拉伯音乐文化的烙印。它们编织出的奇妙音响,成为塑造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风格不可或缺的要素。

喀什是木卡姆的家乡,素有“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之称的喀什疏附县吾库萨克乡吐万干吾库沙克村(见图1),距喀什市约15公里,这个古老的村子生产民族乐器的历史已有150多年。

该乐器制作村都是典型的家庭作坊。全村570户人家中有290户、520人从事民族乐器制作,所制乐器共27大类、50多个品种,几乎涵盖了维吾尔族所有传统乐器的种类。所制作的乐器素以选材精细、工艺精湛而著称,其别致的形制和精美的花纹闻名于世,极富适用性和收藏价值,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该村制作的“沙它尔”、“都他尔”、“热瓦甫”、手鼓、“胡西塔尔”等50余个品种的乐器,每年约有8 000~10 000件乐器畅销我国各地区及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部分小型纪念品乐器还畅销欧美等地。2000年,该村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

2 沙它尔的历史传说

据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文手抄本)中记载,早在十四、十五世纪,维吾尔族民间已经出现这种乐器,并已有著名的演奏家了。它最早流行于南疆喀什、莎车一带,后来逐渐传至北疆各地。清《皇朝礼器图式》将其列入宫廷回部乐,称其为塞他尔。《清史稿》(卷一一)载:“塞他尔,形如匕,丝弦二,钢弦七,木柄通槽,下冒以革。面平背圆,柄有线箍二十三道,如琵琶之品。以九轴绾弦,柄端二轴绾丝弦。……以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钢弦取声。”属弹拨类乐器这一记载与后来的沙它尔已有很大区别。20世纪50年代,沙它尔又流传到哈萨克族人民聚居的边城伊宁。如今它已流行全疆各地,成为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拉弦乐器。

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白胡子老人踏着祥云来到喀什噶尔的高山上,弹起了一把沙它尔,那美妙的音乐让风都停住了脚步,让鸟儿都停止了歌唱。老人离去后,喀什噶尔的居民思念这美好的音乐,纷纷仿制老人弹奏的沙它尔,但树木葱茏的高山都伐秃了,也没有做出一把能弹出动人音乐的琴。一位年轻人决定到更远的山上去寻找能奏出仙乐的树木。他走啊走啊,碰上了一位老人,老人问:“小伙子,你干什么去?”年轻人说:“去伐树造琴。”老人笑了笑说:“要伐你就伐桑树,因为当年的老者弹沙它尔时,别的树木都睡着了,惟有桑树用心听着,那仙乐就渗透在桑树的体内,所以,只有桑木才能做出有美妙音乐的琴。”从此维吾尔人便有了以桑木制作乐器的传统。

图1 新疆少数民族制作村

3 沙它尔的制作工艺

沙它尔的形制和维吾尔族弹拨乐器弹布尔非常相似,外观像一支长柄水瓢,通体用桑木制作,全长130 cm~148 cm。时至今日,用于乐器制作的木材原料也由单一的桑木衍生为多种类的木材原料。据老艺人热合曼江·阿布拉介绍,沙它尔制作的过程,第一步要选用上等的木料,像沙枣木、桑木、杏木、梧桐木、马鬃、牛角、蛇皮、牛皮;第二步相继进行画模、剃材、刨光、烘烤、胶粘、固定;第三步要初次整形、打磨、取音位、镶骨、打滑、装饰,这其中还要包括蒙皮、上色、定音标、定琴轴、上弦按琴码、调音。

准备好半成品材料后,沙它尔的制作步骤为:

最先用一整块桑木挖凿出呈瓢形的共鸣箱,然后是用桑木薄板加工成面板,面板上部开出音孔;其次是做出琴杆,琴杆较长,呈半圆形柱状体,上端为琴头,平顶无饰,正面和左侧设有9~17个T形弦钮,下设山口;第三是做出琴杆正面上的按弦指板,由于指板缠有18个丝弦品位,有的还在面板上设有高音品位,所以做起来需要小心谨慎。第四步是做出面板下部中央置有的木制长桥形琴马;最后上弦,张有9~17条金属弦,其中右侧第一条外弦为主奏弦,使用铜弦,其余均为钢丝共鸣弦,弦的下端系于尾柱上。全部完成以后,再做琴弓,为木制弓杆,张以马尾弓毛,与小提琴弓近似。

沙它尔制作的工艺也有严格要求。把皮撑开到最大程度后进行紧固、着色、调音、挑色,对琴轴的松紧调整要适当,装饰的花纹要细腻且工艺赏心悦目。

4 沙它尔的音色与演奏

说起沙它尔来,有趣的是在新疆它和琵琶居然有过不解之缘,两者曾有长达过几十年的合作,效果颇好。那是1984年秋天,新疆著名琵琶弹奏家王劲梅结识了新疆文化厅木卡姆艺术研究室的女演员吐尼莎女士。吐尼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扮演维吾尔语歌剧《红灯记》中的铁梅而深受新疆观众喜爱,她的嗓音甜美,音色中似乎有一种金属光彩。吐尼莎很喜欢琵琶的清亮之声,于是她邀请王劲梅合作,她自拉“沙它尔”,王劲梅弹奏琵琶,两种声音仿佛是两种美丽的烟花,相逢之时撞击出了亮丽的色彩,让吐尼沙和王劲梅眼前一亮,充满异域特色音程关系的美妙乐曲让王劲梅心中充满了别样的感受,感到分外的新鲜(沙它尔录音见图2)。

图2 乐手用沙它尔在录音

“沙它尔”来源于波斯语。“沙”是“三”的意思,“它尔”则是“弦”,合起来自然就是“三弦”之意,和汉族的三弦很可能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它的外形和弹波尔相似,因为音色明亮,常常用于独奏、合奏和做为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演奏时,把琴搁置于左腿,持琴抚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由于指板较长,音位宽,左手常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而小拇指用得少,食指在演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歌剧《木夏乌莱克木卡姆》充分展现了沙它尔的音乐魅力。一开始,沙它尔拉开华丽的帷幕,它演奏的散板和序唱音调悠扬、节奏自由,与歌声相得益彰,拉开苍凉的天空,像洁白的云彩从喀拉昆仑山的山巅徐徐飘来,在风的泥喃中,一只展翅的鹰不疾不徐舒缓飞翔。沙它尔就是这飞翔云端的雄鹰,把云的忧伤还给了无尽的苍穹,动人心弦的沙它尔琴声。

猜你喜欢

木卡姆乐器新疆
学乐器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乐器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从《木卡姆》看新疆人物画的民族性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