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厌恶感:进化之谜

2012-09-15栗月静

读者·原创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乳酪恶心鲨鱼

文 _ 栗月静

厌恶:必须学习的情绪

厌恶不是一种自生的情绪,而是像恐惧一样,是一种反应、一种认知情感。当潜在的致命危险威胁到我们时,厌恶的情绪产生,保护我们远离自我察觉到的危险,这些危险主要是疾病、污染和腐烂。因此,引发厌恶的主要是软塌塌的、蠕动的、腐烂的和湿漉漉的东西。

学者们发现,厌恶和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一样,是人类的六种基本情感之一,但唯有厌恶感必须学习,足见其复杂性。从全球来看,在不同文化中,厌恶的差别最大的领域是食物。

食物:厌恶差别最大的领域

冰岛有一种骇人听闻的另类美食—臭鲨鱼。人们把捕来的鲨鱼去头后埋在沙子里,经过3个月至6个月让其腐烂,然后取出腐烂的鲨鱼,切成小方块晾几个月。这种小吃对很多外国游客来说,不仅味道臭,而且有刺鼻的氨水味。但是冰岛的朋友说,臭鲨鱼闻着臭,吃着香。

和臭鲨鱼有一拼的是厄瓜多尔的流行饮料chicha。制作这种发酵饮料需要一群妇女把玉米粉放到嘴里咀嚼,嚼到像一团婴儿的呕吐物之后,再吐到一个坛子里,加入植物丝兰和大蕉,把坛子密封起来,埋在院子里发酵,其气味让人闻到就想吐。

还有比这更恶心的发酵食品,那就是撒丁岛的传统羊奶乳酪Casu marzu(字面意思为“腐烂的乳酪”)。这是一种被故意放养活蛆的奶酪,蛆被人为放养在乳酪中,以促进发酵、分解乳酪的油脂。这些透亮的白色蠕虫大约8毫米长,能跳起15厘米,所以吃的时候要用手护住奶酪,保护眼睛。当地人认为,幼虫死后再吃这种乳酪味道就会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很多人就趁着有白色蛆虫的时候吃。

这些食物都让你觉得恶心吧?恶心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你避免食用腐烂和有毒的食物。那为什么唾液的发酵物、腐烂的鲨鱼和生蛆的乳酪在某些文化中是美味呢?

我们在识别什么食物是恶心的,什么不是恶心的时候依赖文化传承,这种文化传承与地理紧密联系。一种食物带着浓厚的当地气息,它们是当地的动物和植物,促进其发酵的微生物也是当地的。

如果一个现代美国人点了一盘鸡翅,结果送上来的是一盘炸蝗虫,他就会呕吐了,而泰国人则会乐不可支。人类厌恶的食物不但有地域区别,还有时间上的差异。早期到达美洲的欧洲殖民者认为龙虾是害虫,是恶心的东西,而如今龙虾则备受推崇。

厌恶:可以利用的情绪

读读这些让人厌恶的食品的名单就已经让人受不了,而美国布朗大学嗅觉心理学家雷切尔·赫茨的书《那些恶心事—揭开排斥心理的秘密》却详细描述了各种让人厌恶的东西,比如黏液、精液、血浆、呕吐物、脓液和痰,还有色情恐怖片、吃人等。她认为厌恶是人类独有的感情,也是唯有人类才能学会的一种感情。

赫茨认为,让你厌恶的都是吃掉或者触及就会给人带来伤害的东西,如果在地铁里遇到有人呕吐,或者咳嗽吐痰,一定让人恶心,而淫秽的东西也是如此。

厌恶感进化的部分原因在于避免将恶心的东西放入嘴里,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赫茨认为,在文化进化的驱动下,厌恶感还包括了其他形式的内涵,如基于对人类动物天性暗示的反感情绪。性、死亡、粪便和恶心的食物都带有某种兽性的意味。

赫茨并不是唯一对厌恶感有兴趣的学者。2012年1月,在德国举行了一场关于厌恶心理的研讨中,来自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药学院的瓦莱丽·科蒂丝表示,厌恶是她最喜欢的人类情感,其“重要性无与伦比”。

科蒂丝认为厌恶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决定了我们的卫生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亲密程度;它决定了我们接吻、交欢的对象,甚至和谁挨坐在一起;它决定了我们想要回避谁,以及很多司空见惯的小事。

心理学家对厌恶的研究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他们还利用厌恶感来改善村民的卫生意识。在印度,厌恶心理学家创造了两个卡通形象,一个专门用泥巴和虫子来做点心,而且从不洗手,另一个则讲究卫生。社会调查发现,对第一个卡通形象的厌恶感确实建立起了必要的勤洗手的习惯,并改善了公共卫生。

某些研究者正在试图强化人们对污物和细菌的厌恶感。在非洲、印度和英格兰开展了一些相关活动,以探索那种“让人们觉得反感的情感力量”。例如,在英格兰地区倡导的一句口号“别把厕所带在身上”,正是为了倡导人们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而且似乎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猜你喜欢

乳酪恶心鲨鱼
鲨鱼
Tongue Twister
题出的太恶心
鲨鱼来袭
做题做恶心
乳酪的天堂
鲨鱼之最
乳酪的天堂
当乳酪蛋糕“举个栗子”
背负恶名的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