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20~39岁侗、苗、土家族成年人身体形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2-09-11屈杰陶坤彭彦张斌袁勤燕小妮

体育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体脂土家族侗族

屈杰 陶坤 彭彦 张斌 袁勤 燕小妮

(1.怀化学院 怀化 418008)

体质就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对于个体来讲,体质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就人群来讲,体质又具有肯定的普遍胜。[1]身体形态是体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人体的高度、宽度、围度、身体重量和体型特点等。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等湘西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该地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并于2011年11月正式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2]而成年人体质健康状况对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湘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成年体质健康的调查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符合研究需要的湘西地区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20~39岁侗族、苗族、土家族3个主要民族,其中侗族697人(男性344人、女性353人);苗族1442人(男性693人,女性749人);土家族2635人(男性1305人,女性133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年来有关国民体质监测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1.2.2 测量法:不同民族身体形态指标和影响因素指标均采用《2010年中国国民体质检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测试。

1.2.3 数理统计法:对所收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处理,所得数据用X±S表示,用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湘西20~39岁侗、苗、土家族成年人身体形态比较分析

2.1.1 身高、体重和BMI指数的比较研究

表1 湘西地区20~39岁侗、苗、土家族的身高、体重和BMI指数的对比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身高指标的比较中,苗族与侗族和土家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土家族之间没有差异,男性身高中土家族与侗族和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苗族与侗族之间没有差异,女性身高中三个民族之间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同时通过对三个民族的身高平均值比较发现,男性身高依次是苗族(168.350 cm)、侗族(168.249 cm)、土家族(167.163 cm),女性身高依次是苗族(157.615 cm)、土家族(156.375 cm)、侗族(155.333 cm);从表1中可以看出,体重指标的比较中,侗族与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土家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苗族与土家族之间没有差异,男性体重中三个民族之间没有差异,女性体重中侗族与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土家族有显著的差异(P≤0.05),同时通过对三个民族的体重平均值比较发现,男性体重依次是土家族(66.209 kg)、苗族(66.196 kg)、侗族(65.46 kg),女性体重依次是苗族(55.014 kg)、土家族(54.331 kg)、侗族(52.032 kg)。

BMI 指数(Body Mass Index)[体重(kg)/身高(m)2]是结合体重和身高来衡量人体脂肪相对水平的指标。它是人体充实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把它作为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之一。2000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肥胖症研讨会上,专家提出了中国人的BMI分类新标准:即18.5以下为体重偏低,18.9~22.9为正常范围,23~24.9为超重,25~29.9为1度肥胖,30以上为2度肥胖。[3]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BMI指数上男性土家族与苗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土家族与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女性侗族与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土家族与侗族和苗族之间没有差异。同时通过与中国人的BMI分类新标准比较发现,湘西地区20~39岁男性侗族(23.101)、苗族(23.367 )、土家族(23.686)的平均值都处于新标准23~24.9之间,均为超重;女性侗族(21.589)、苗族(22.147 )、土家族(22.225)的平均值处于新标准18.9-22.9的正常范围之间,但都有超重的趋势,特别是苗族和土家族。

2.1.2 胸围、腰围、臀围和WHR指数的比较研究

表2 湘西地区20~39岁侗、苗、土家族的身高、体重和WHR指数的对比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胸围的比较中,苗族与侗族和土家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土家族之间没有差异,同时在男性胸围中,这三个民族之间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女性胸围中,这三个民族之间没有差异;在腰围的比较中,这三个民族之间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在男性腰围中,苗族与侗族和土家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土家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女性腰围中,侗族与苗族和土家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苗族与土家族之间没有差异;在臀围的比较中,三个民族之间没有差异,而男性臀围中,只有苗族与土家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女性臀围中,苗族与土家族和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土家族之间没有差异。

WHR (Waist-hip Ratio)即腰臀比,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腰臀比也是从身体形态指标中衍生而来的,一般来说,腰臀比值是早期研究中预测肥胖的指标,比值越小,说明越健康。腰围尺寸大,表明脂肪存在于腹部危险比较大。腰腹部肥胖很容易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和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4]。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的我国成年人的腰臀界值分别为男0.90、女0.80[5][7]。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个民族之间的WHR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在男性WHR指数中,侗族与土家族和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土家族与苗族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苗族大于土家族,土家族大于侗族,虽然WHR平均值小于0.90,在正常范围之内,但都趋向于异常值,值得警示,在女性的WHR指数中,这三个民族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其平均值均超出了正常值,特别是苗族女性的值超出正常值 0.052,可以说明这三个民族的女性为向心性脂肪分布,也预示着心脑血管发病的出现。

2.1.3 上臂部、肩胛部、腹部皮褶厚度和体脂百分比指数的比较研究

表3 湘西地区20~39岁侗、苗、土家族的上臂部、肩胛部、腹部皮褶厚度和体脂百分的对比结果

注:**、※※、@@表示P<0.01;*、※、@表示P<0.05*表示侗族与苗族的比较;※表示苗族与的土家族比较;@表示土家族与侗族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上臂部皮褶厚度的比较中,苗族、侗族和土家族之间没有差异,在男性的臂部皮褶厚度中,侗族与苗族和土家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土家族与苗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女性的臂部皮褶厚度中,苗族与侗族和土家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土家族之间没有差异;在肩胛部皮褶厚度的比较中,侗族与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土家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土家族与苗族之间没有差异,在男性的肩胛部皮褶厚度中,侗族与苗族和土家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0.01),土家族与苗族之间没有差异,在女性的肩胛部皮褶厚度中,这三个民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腹部皮褶厚度的比较中,土家族与苗族、侗族与土家族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侗族与苗族没有差异,在男性的腹部皮褶厚度中,土家族与苗族和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苗族和侗族有显著差异(P<0.05),在女性腹部皮褶厚度中,土家族与苗族和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苗族和侗族没有差异。

体脂过多或过少,同样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现代社会的许多文明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都和人体内脂肪的含量和分布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成年人的体脂百分比可以根据人体的皮褶厚度来进行推算,其推算公式为F%=(4.570/D-4.142)×100。[6]根据卫生部2003年颁布《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7]判定:F%采用:女性 18%-28%为正常,>28%肥胖;男性 10%-20%为正常,>20%为肥胖。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体脂百分比的比较中,土家族与苗族和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苗族之间没有差异,但是土家族的体脂百分比大于苗族和侗族的体脂百分比,从不同性别的比较可以发现,男性的体脂百分比指数中,土家族与苗族和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苗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的体脂百分比指数中,土家族与苗族和侗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侗族与苗族之间没有差异。同时对平均值比较发现,土家族男性和女性的体脂百分比均高于其他两个民族,特别是男性土家族的值(20.405%)超出了判断标准(20%),可以判断为肥胖,而男性侗族和苗族也有逐步趋向于肥胖的危险,必须加以重视。

2.2 湘西20~39岁侗、苗、土家族成年人身体形态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登录书(成年人20~39岁)所调查的湘西侗、苗、土家族成年人的数据,选取基本情况指标:性别、年龄、城乡、受教育程度、您的职业类型、您的居住场所是否有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包括健身路径等);生活方式指标:您是否食用以下食品:油炸食品(炸鱼,炸薯片等),甜食(糖果,巧克力),方便面(干脆面),碳酸饮料(可乐,汽水等),洋快餐,膨化食品、通常每天睡眠包括午睡多少时间、您是否感觉到有压力吗;工作状况指标:工作中静坐并伴有上肢活动,或者以站为主。如出租车司机、售货员、流水线组装工每周平均几天、以走为主,搬运或举重物、挖掘。如工人、农民每周平均几天、以静坐伏案为主(用电脑、书写等)每周平均几天;交通方式指标:自驾车(摩托、电动车)每周平均几天、骑自行车每周平均几天、乘车(船)每周平均几天、步行每周平均几天;家务劳动指标:轻家务劳动(劳动时,与平时相比,吃力和疲惫感觉不明显,如:檫桌子,扫地,做饭等)每周平均几天、重家务劳动(劳动时,明显感觉到比平时吃力和疲惫,如搬(举)重物等)每周平均几天;体育锻炼指标:散步每周平均几天、小强度体育锻炼(锻炼时呼吸、心跳与不锻炼时比,变化不大)每周平均几天、中等强度体育锻炼(锻炼时呼吸、心跳加快,微微出汗)每周平均几天、大强度体育锻炼(锻炼时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出汗较多)每周平均几天、静态活动(如看电视,听广播,下棋,打麻将、读书、看报等)每周平均几天,等影响因素作为预测变量(常量),对湘西20~39岁侗、苗、土家族成年人的BMI、WHR、体脂百分比等身体形态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法,因回归分析方法是探求一个变量(因变量)与多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的分析检验方法,又因本例中所有的因变量均为定量变量,因此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在spss的输出结果中,每一个回归分析需要参考的量表包括:描述性统计量表、相关性表、模型汇总表、ANOVE表、系数表。其中模型汇总表展示了回归分析结果能解释整个数据的程度大小,调整 R 方越大,表示模型拟合度越好越大,表示所建立的模型与真实数据越吻合;ANOVE(analysis of variance方差分析)表展示了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表示回归方程能解释所有数据变化的值,而残差平方和代表了不能解释变化部分的大小,回归平方和所占两者总和比例越大,说明方程拟合度越好;系数表则展示了各个自变量是否是因变量的影响因素,通过sig值进行判断,小于0.05,这表示是影响因素,大于0.05这表示没有通过检验不是影响因素,从而筛选出影响因素,进行结合非标准化系数的B值[8]。

表4 影响湘西地区20~39岁侗、苗、土家族身体形态的因素模型汇总和方差分析表模型汇总

表5 影响湘西地区20—39岁苗族BMI指标因素的系数

从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除苗族的身体形态BMI指标的调整 R 方=0.981,回归平方和=185713.110远大于残差平方和=3498.187,并且P值为0.000<= 0.05,说明所选取的影响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高,而且能很好的解释身体形态BMI指标的变化。表5是整理后的影响湘西地区20~39岁苗族BMI指标因素的系数表,其中这些预测变量(常量)sig值小于0.05,表示该自变量是因变量的显著影响因素,从表七中可以看出,年龄、受教育程度、轻家务劳动每周平均几天对BMI的影响为正相关影响,而性别、以走为主搬运或举重物挖掘每周平均几天、大强度、中等强度、小强度体育锻炼每周平均几天对BMI的影响为负相关影响,特别是其中湘西地区20~39岁苗族女性的BMI比男性小,两者平均影响值相差22.888。

而从表4中其他数据可以看出,湘西地区20~39岁的侗族和土家族的BMI、WHR、体脂百分比和苗族的WHR、体脂百分比等身体形态受上述这些预测变量(常量)影响的模型汇总的调整 R 方很小,残差平方和远大于回归平方和,说明这些影响因素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差,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还有其他更主要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同时从笔者前面对湘西地区20~39岁的侗、苗、土家族身体形态的比较发现,这三个民族之间的身体形态指标之间都有一定的显著的差异,因此他们的影响因素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而这些差别不能从我们选择的这些预测变量(常量)的回归分析中得到答案,肯定还有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疾病、自然环境、社会坏境、生活质量等,因此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调查和研究。

3 结论

3.1 湘西地区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20~39岁侗族、苗族、土家族之间身高、体重、BMI指数、胸围、腰围、臀围、WHR指数、上臂部、肩胛部、腹部皮褶厚度和体脂百分比指数等身体形态指标都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和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男性侗族、苗族、土家族的相对体重均为超重,女性的相对体重都有超重的趋势,特别是苗族和土家族,而且这三个民族的女性为向心性脂肪分布,预示着心脑血管发病的出现,同时男性土家族的体脂百分比较高,可以判断为肥胖,而男性侗族和苗族也有逐步趋向于肥胖的危险。

3.2 湘西地区20~39岁苗族的身体形态BMI指标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轻家务劳动每周平均几天的正相关影响,和性别、以走为主搬运或举重物挖掘每周平均几天、大强度、中等强度、小强度体育锻炼每周平均几天的负相关影响。

3.3 湘西地区20~39岁的侗族和土家族的BMI、WHR、体脂百分比和苗族的WHR、体脂百分比等身体形态所建立的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拟合度差,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肯定还有其他更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

1 王丽.对全国成年人体质现状的动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12):1657-165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EB/OL].http://www.gov.cn/ldhd/2011-11/29/content_2006093.htm,2011.11

3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编.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

4 赵超.BMI、腰臀比和血压的不同对成年男子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1.12(6):66-68

5 王梅.不同 BMI、腰围、腰臀比水平的我国成年人身体机能与素质的比较分析[R].2000年国民体质研究报告

6 孙庆福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2

8 卢纹岱主编.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

猜你喜欢

体脂土家族侗族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从颜值到实用性华为智能体脂秤VS小米体脂秤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土家风情惹人醉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记录体重也许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