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2年我国蜂胶市场的回顾与展望

2012-09-10胡福良

中国蜂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蜂胶保健食品产品

■ 胡福良

2011年我国蜂胶市场分析

2011年我国的蜂胶市场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蜂胶打假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假冒伪劣蜂胶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蜂胶的研究开发得到加强,一些瓶颈技术取得突破,为蜂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忧的是:蜂胶打假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假冒伪劣产品大有死灰复燃的趋势;规范生产经营企业并未享受到打假带来的实惠;蜂胶市场混乱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环境有所好转,打假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胶专业委员会2011年8月对全国主要蜂胶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座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实现央视曝光假蜂胶事件以来的蜂胶市场状况的评估。结果认为市场环境明显好转的占27.3%,没有好转的占31.8%,好转一时的占22.7%;认为假蜂胶已死灰复燃的占45.5%;认为蜂胶打假以来,正规的蜂胶保健食品销售增长的占4.5%,销售持平的占40.9%,销售减少的占50.0%;认为蜂胶打假以来,没有保健食品批文(含进口蜂胶产品)的违法蜂胶产品少了的占45.5%,认为还有很多的占40.9%;认为树胶代替蜂胶或掺入树胶的假冒伪劣蜂胶产品还有很多的占50.0%,这些产品仍占以蜂胶产品名义销售的产品总量的50%左右;认为蜂胶打假以来正规企业的市场经营环境明显改善的占36.4%,改善一般的占36.4%,没有改善的占27.3%;认为打假以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查处力度明显加强的占68.2%,查处力度一般的占27.3%。

综上所述,蜂胶打假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表现为政府主管部门,尤其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查处力度明显加强,违法和假冒伪劣蜂胶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同时,受打假造成的市场负面影响,正规蜂胶保健食品的销售量总体减少二至三成,打假初期减少达五成,但产品质量有所提升。由于打假缺少标准依据和技术手段,加上监管体制不完善、职责不清和诚信缺失等多方面的原因,蜂胶产品打假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已出现打假热闹一时,风头一过,老方一贴,假蜂胶死灰复燃的状况。因此,蜂胶产品的打假可谓任重道远,亟需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

蜂胶原料量少质劣,状况堪忧

蜂胶组讨论现场

乘之机。随着树胶受到遏制,一些造假者甚至连树胶都不用,干脆用植物油加色素以及其他不明物质假冒蜂胶,造假手段令人发指。

非保健食品的假冒伪劣蜂胶产品仍是监管盲区

1 毛胶 即蜂胶原料(毛胶)是所有蜂胶产品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毛胶的年产量维持在300~400吨,蜂胶原料产量与实际需求缺口较大,优质的蜂胶原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2011年,我国毛胶产量总体未见增长。央视曝光假蜂胶事件以来,全国各地毛胶的收购价格均比打假前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幅度在30%~200%之间,大多数的涨幅在100%左右。但我国当前毛胶的质量普遍较差,含胶量低(仅有20%)的约占总量的30%,含胶量一般(30%~40%)的约占总量的50%~60%,含胶量高(50%~60%)的仅占总量的5%~10%。毛胶质量低劣,产量不足,价格上涨已成为普遍性问题。

2 蜂胶提取物 蜂胶乙醇提取物是蜂胶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也是蜂胶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所在。2011年,我国提纯蜂胶产量约为150吨左右。由于蜂胶提取加工企业没有“身份证”,生产资质认证无主管部门,使得大多数蜂胶提取物加工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据估算,我国蜂胶原料缺口本来就有一半以上,目前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这种状况已对整个行业造成很大影响,使蜂胶提取物供应更加短缺,价格上涨一倍以上,产品成本压力增加,加上蜂胶打假对整个蜂胶市场的负面影响,在销售普遍减少或持平的情况下,利润严重缩水30%~50%,规范生产经营企业并未享受到打假带来的实惠;另一方面,造假者反而有了更多的可

央视曝光假蜂胶事件以来,虽然包括蜂胶在内的保健食品监管力度得到明显加强,但没有保健食品批文的违法蜂胶和假冒伪劣蜂胶产品,包括无进口保健食品批文的所谓“进口蜂胶”产品基本上没有直接得到遏制和冲击,只是受大环境的影响,暂时有所收敛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产品才是假冒伪劣的主要领域;也是造成低价恶性竞争和虚假恶俗广告宣传的祸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假冒伪劣蜂胶产品也严重冲击、危害了规范生产经营蜂胶保健食品企业的合法权益。蜂胶保健食品始终在监管视线之内,这些有批文蜂胶产品的报批、原辅料和质量控制成本越来越高,而没有批文的违法蜂胶却长期逍遥法外,即使极个别的企业受到查处,其非法盈利所得也远远高于违法成本,这正是假冒伪劣蜂胶产品产生的根本原因。正规蜂胶产品由于成本大幅度上升,利润严重缩水,受蜂胶打假所产生的“骨牌效应”和假冒伪劣蜂胶产品死灰复燃,仍以低成本、低价格冲击市场的双重影响,规范经营企业反而处在更困难的状况。

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和职责分工等原因,无保健食品批文的违法蜂胶产品和假冒伪劣蜂胶产品至今没有监管查处的主管部门,仍为监管盲区,致使造假者有恃无恐,肆无忌惮,严重影响和扰乱了蜂胶市场的正常秩序,亟待整治监管。

蜂胶研究开发得到加强,一些瓶颈技术取得突破

蜂胶一直是近十多年来国内外蜂产品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等专项基金的资助下,我国蜂胶的研究与开发可谓如火如荼,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在蜂胶高产蜂种的培育、蜂胶生产方式的改进、蜂胶质量控制与真伪鉴别等一些瓶颈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与突破,为蜂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技术支撑。据统计,2011年国内外共发表蜂胶的研究论文290篇,其中英文191篇,中文99篇;全年公开的蜂胶国外专利9项,中国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在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批准的以蜂产品为原料的62只保健食品中,含有蜂胶原料的保健品就有57只,占所有蜂产品保健食品的91.94%。蜂胶保健食品在我国蜂产品保健食品,乃至所有保健食品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1 蜂胶高产蜂种的培育与推广

优良的蜂种是蜂产品优质高产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多家蜜蜂育种科研机构开始注重蜂胶高产蜂种素材的收集与新品系的培育,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成功了蜂蜜、蜂胶高产蜂种——“蜜胶1号”配套系。与本地意蜂相比,该蜂种的蜂蜜、蜂胶产量可提高80%以上,并且具有繁殖速度快、耐寒能力强、饲料消耗低、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受到广大产蜜、产胶蜂场的欢迎。截止2011年年底,已累计推广蜂王8000多只,其中2011年就推广了2300多只,应用范围遍及全国32个省、区、市。

2 蜂胶生产方式的改进

蜂胶生产方式与采胶器具的改进是提高蜂胶原料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在采胶器具的研制方面进行了多项探索,得到了改进与发展。如北京绿纯有机生物科技开发中心研制成功的“T”型格栅结构的蜂胶采集器可替代蜂箱副盖使用,具有蜂胶产量高、纯度好,以及采收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同等条件下,平均增产蜂胶45%左右。在胶源植物丰富、蜂种采胶性能强的情况下,每箱蜂年产蜂胶最高可达500克。目前,北京天恩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正在联合开展为期两年到三年的蜂胶生产方式改进试验,采用吉林养蜂所提供的“蜜胶1号”蜂王,参照巴西和北京绿纯的采胶器具进行对比采胶试验,探索蜂胶优质高产新的生产方式。

3 蜂胶真伪鉴别技术的突破

由于杨树胶与杨树型蜂胶提取物在感官和理化指标上极其相似,而我国现有的蜂胶质量标准无法区分蜂胶与杨树胶,导致质量监管部门及蜂产品企业无法在蜂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监管和控制。因此,如何高效、准确地鉴定蜂胶的质量和真伪是困扰我国蜂胶行业十多年的技术难题。近年来,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西省保健协会、杭州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了不懈地努力,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在蜂胶的真伪鉴别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将这些原创成果应用到蜂胶真伪鉴别的行业标准中。如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率先通过探明蜂胶中β-葡萄糖苷酶的底物特异性,发现了蜜蜂在采集蜂胶以及蜂巢内传递蜂胶的过程中能将酚苷水解这一特征,建立了以水杨苷和“CCP”为参照的《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于2011年年底通过了全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的审定,有望在今年发布实施。审定组认为:该标准采用的方法原理正确,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蜂胶国家标准》的修订立项已获国家标准委的批准,修订工作已正式启动。相信这些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必将为净化蜂胶市场,维护广大养蜂者、蜂胶生产经营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2年蜂胶市场展望

蜂胶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蜂胶原料的产量与质量、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市场的监管力度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在我国现有的蜂群规模、养蜂技术和市场环境条件下,2012年的蜂胶原料产量应该不会有大的起伏,毛胶的年产量预计维持在300~400吨,提纯蜂胶的年产量预计维持在150吨到200吨左右,蜂胶原料的价格将会与2011年下半年的价格基本持平,优质蜂胶原料的价格有望在高位运行。由于受央视假蜂胶曝光事件的影响,2011年蜂胶产品的销售前抑后扬,总体上差于往年,目前已基本恢复到曝光前的水平。在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预计2012年蜂胶产品的销售比2011年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不同企业间销售的不平衡性将会加剧,品牌效应将会越来越显现出来,优势企业品牌产品的销售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2012年蜂胶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市场监管的力度。我们期待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尽快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蜂胶提取加工企业的资质认证问题,因为不解决蜂胶提取加工企业“身份证”问题,拟出台的《蜂胶提取物技术要求》也就没有工艺技术与质量安全保证;我们期待着蜂胶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的规范管理,凡是以“蜂胶”名义销售的所有产品均应纳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的监管范围,依法消除蜂胶市场的监管盲区;我们更期待着蜂胶真伪鉴别的行业标准能尽早发布实施,并以此为契机,建立蜂胶打假的长效机制,使假冒伪劣蜂胶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只有将假冒伪劣蜂胶清除出市场,真蜂胶的价值才能体现,广大养蜂者、蜂胶生产经营企业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我国蜂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规模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虽然我国的蜂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蜂胶科研水平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有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市场大环境恶劣,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现象突出,企业诚信和商业道德缺失,规范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与市场销售的空前压力。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蜂胶行业的健康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扭转这样的混乱局面是不现实的。2010年11月21日央视《蜂胶的秘密》曝光事件,可谓重拳出击,打假的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但效果如何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残酷的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蜂胶打假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收兵;需要我们从蜂胶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实施全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建立打假的长效机制,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从长远来看,随着蜂胶市场的逐渐规范,将为广大养蜂者和正规的蜂胶生产经营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带来机遇。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审时度势,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相信在学会、协会的正确领导,业内同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我国蜂胶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的蜂胶产业必将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猜你喜欢

蜂胶保健食品产品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2019年国内外蜂胶研究概况(二)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2018版蜂胶国家标准解读
本期热点追踪蜂胶:去伪存真 国标助力
HPLC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E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保健食品或可探索“审批+备案”模式
紫色黄金——蜂胶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