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产调控再遇十字路口

2012-09-10张志伟

中国报道 2012年7期
关键词:量价盲目刚性

张志伟

向左向右,还是执著不变?“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遭遇选择难题,十字路口,取舍不易。

两年多来,在“严”字当头的调控中,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土地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开发商不再盲目抢地了。但这种良好的局面,近几个月来却不得不面对尴尬,尴尬有二:

其一,南京、深圳等地出现了久违的排队抢房的景象,“地王”也重现江湖。4月,在北京,“南昌市政”以19亿元击退万科,成为“北京新地王”。6月18日,恒大地产在广州经过数十轮竞价,以溢价8.2亿元、溢价约160%的价格将广州珠江新城地块收入囊中,荣升为“广州新地王”。这种心无旁骛、势在必得的拍卖场景似乎是久违了。

其二,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5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在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有6个,比4月增加3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有18个,比4月增加9个。从数据看,一些城市出现了“量价齐涨”的情况。

房地产逆势而为,究竟为啥?市场普遍认为是由房价上涨预期产生,其结果是造成大量“恐慌者”盲目入市。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不太恰当的预期,主要来源于对目前紧锣密鼓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的曲解或者误读,来源于房地产商等相关利益群体的炒作。

误解、误读需要消除。端午节前,国家发改委、央行、银监会等部门纷纷“隔空喊话”,出来辟谣。市场普遍认为,除了消除误解、误读,还要严惩“量价齐涨”概念的炒作者和哄抬房价者;同时呼吁严格贯彻以往严厉的调控政策,甚至呼吁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

谣言和炒作是必然要排除的,因为其干扰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对“量价齐涨”不要盲目恐慌,其背后是不是有压抑了两年多的刚性需求存在?尴尬中也许存在非尴尬的情况。

经济增速下滑、国家“稳增长”压力凸显,受益于消费升级和城镇化,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引擎,房地产下滑会波及到建材、家具等几十个大行业,但对经济下行的拖累明显。对“稳增长”来说,抛开房地产恐怕不是明智之举,恰当引导刚性需求、对严厉的房地产政策实施微调才是一举两得之策。

在限购政策下,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适当放开高档商品房市场,或者采取更为有力、恰当的政策,让那些希望改变居住条件的刚性需求适当地得到释放,严防“一放就乱”,确保普遍房价不被个别房价抬高,对于这样的“变通”,笔者觉得很有必要。

十字路口,如何保持房价理性回归,又能释放刚性需求,让尴尬转变为从容淡定,这也许是“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张志伟 证券日报产经中心主编

猜你喜欢

量价盲目刚性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上半年磷复肥行业量价齐升下半年或将高位稳定
2021年粮食能否延续量价齐升的态势?
加权p-Laplace型方程的刚性
盲目剃“满月头”可能对宝宝造成什么伤害
刚性兑付的法律治理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量价”齐跌中企海外并购连续两年下滑
盲目自大的小蚂蚁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