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唐县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析

2012-09-05王书斌

地下水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唐县集约利用效率

王书斌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高唐县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析

王书斌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土地集约评析有助于分析经济快速发展时土地利用效率情况,根据土地集约利用评析结果可以清楚的分析出土地利用程度和不足。以高唐县城区为例,基于2006、2007、2008年的高唐县各种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近些年高唐县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和趋势研究,通过计算弹性指数来考察城区空间扩张土地利用的高效性。通过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城区空间扩张土地高效利用的分析,揭示高唐县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整体水平。

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析;高唐县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综合与系统的视角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所有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核心。正值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起到显著地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快速城市化,城市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主要表现在城市发展所引起的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现象日益突出,土地的集约利用已经成为我国的研究热点问题。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初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中提出的"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后来经济学家将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运用于城镇土地研究,形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我国学者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做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陶志红(2000)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为: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依据,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白冰冰等(2003)从城市土地空间布局、利用效率、使用效率、土地投入强度与可持续性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城市间比较,揭示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差异。

高唐县地处鲁西北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城市规模较小,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近几年在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大力支持下鲁西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高唐县作为其中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高唐县城区土地利用发生快速变化,这引起了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相应变化。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高唐县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所引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本文可以给高唐县政府下一阶段的土地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土地利用方向向合理化发展。这也符合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基本国策。

1 研究区概况

高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聊城市,版图面积960平方公里,48万人。2009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 196.93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7.18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同比增长26%。人均 GDP达59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0元。高唐县开发了工业园区和台湾工业园,这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使得高唐县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很大,对城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了解土地利用效率的情况。

2 城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分析

2.1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这次指标的选取遵循综合性、主导型、可操作性、因地制宜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受到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评价综合效率所选择指标从多方面反映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综合地确定指标体系,包括土地投入效率、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效率、土地生态效率,全面考察和评价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主导性原则:反映土地综合效率的指标很多,不同指标对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的反应程度不同,工作重点在于分析了对土地利用效率起支配作用的主导因素,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选取出对土地利用效率作用显著地指标。

可操作性原则: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应用,要尽可能选取那些采取方便、来源可靠的数据。对城区土地综合效益评价是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要尽可能避免不能量化的因素。

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会有所差异。评价工作充分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差异,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土地综合利用效率评价指标。

2.2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唐县城市自身土地利用的特点,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各方面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遵循科学性、目标性、独立性、可量化性等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1 土地投入效率

土地投入效率是反映单位土地的投入资金、劳动、物质的数量。该指标判断土地利用强度,能准确表现出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所以采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来反映此指标。

2.2.2 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效率反映土地的利用率方面,指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反映这一方面的指标很多,本文采用了人均建设用地、工业用地面积、城市化率三个指标来反映这个方面。

2.2.3 土地产出效率

土地产出效率是指单位土地的产出量。直接反映出土地的利用产出水平。该指标用了地产GDP来说明土地的产出效率。

2.2.4 土地生态效率

土地的生态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经济开发中要重视对生态的合理保护。土地的生态效益已经成为评价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该指标用了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个方面来表示。

表1 土地综合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2.3 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评价

2.3.1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公式为:

式中:F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Fi为i目标的集约度分值;wi为i目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值;n为目标个数。

2.3.2 指标标准化处理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各评价指标计量单位都不同,并且数据差异大,原始数据无法建立统一的综合评价模型。为了消除数据间的单位和量纲,需要对每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选取正相关指标和负相关指标,它们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1)正相关指标。

指标标准化采取最大值标准化的方法,计算公式为:X=a/A×100。式中X为指标分值;a为指标实际值;A为指标的标准值。

2)负相关指标。

指标标准化采用最小值标准化的方法,计算公式为:X=A/a×100。始终符号含义上同。经处理得到标准化数据(表2)

表2 各指标标准值

2.3.3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1)建立层次结构。

建立层次结构,将评价指标层次化。根据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元素,并按照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所有元素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

(2)建立判断矩阵。

根据专家的意见,给出各个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并引入合适的标准,将判断矩阵量化,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3)权重的计算。

利用同一层次所有指标的排序结果,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元素重要性的权重值。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到下逐层按顺序进行。通过SPSS软件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表3)。

表3 指标权重值

2.3.4 评析结果与分析

利用上述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结合已得权重和经标准化数据,经计算得到逐年的综合土地利用效率(表4)。

表4 历年土地综合利用率

通过上述表格的数据,明显的看出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随着年份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原因为:

(1)高唐县工业发展迅速,一些大企业在工业园区落户带动当地关联企业的发展,使得整个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投入率、利用率和产出率。

(2)高唐县在增加土地投入时加强了土地的管理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即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存量土地供给,又尽量避免了土地浪费。

(3)在开发土地时加强了环境生态意识,注重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强化生态建设与保护。使得土地生态效率增加显著。

3 城区空间扩张土地高效利用分析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空间上主要表现在非农业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增加。这部分为了探讨城区建设面积的增加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数据来自近几年高唐县统计年鉴,研究中使用数据是根据各项指标有原始数据计算整理得到,限于篇幅关系这里不一一列出。为反映出增加土地投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即土地高效化水平,本部分的研究方法采用弹性分析的方法:

弹性指数 =[ΔGDP/(GDP1+GDP2)]/[ΔS/(S1+S2)]

式中:GDP1表示上一阶段的生产总值;GDP2表示这阶段的生产总值;S代表城区土地面积;ΔS表示城区土地变化量

即城区土地面积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的百分比。弹性指数大于1时表示富有弹性;弹性指数小于1时表示缺乏弹性。数据见表5。

表5 土地高效利用指标值

将数据带入弹性指数公式,经计算得出各时期弹性指数见表6。

表6 土地高效利用弹性指数

从上述表格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

在2000~2003年城区土地增加对经济的发展是富有弹性的,这表明城区土地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发展增加1.48个百分点。这一阶段表现出一定的土地高效利用的特点。2003~2005年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有所下降,原因是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有一定的盲目性。对经济增长的期望值过高,所以导致在批划土地时对土地利用面积预测不够充分,从而出现经济增长对土地供给的弹性指数出现下降的现象。从2005年到2008年间弹性指数呈现最大,达到5.23。这说明经过上一阶段的发展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加大了对土地批划的控制以及对已批划土地的管理。这一阶段原来已批划的闲置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的高效化明显提高。

4 结语

高唐县综合土地利用效率还是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综合利用效率逐年增加,这说明高唐县城区土地利用效率良好。通过土地供给对经济发展的弹性分析得出,尽管有些年份弹性较低,土地浪费较严重。但随着地方政府的认识增强,弹性出现回升,而且到了一个较高的数值,反映出土地高效化进程良好。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挖掘土地资源利用潜力。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政府一定要准确预测和有效供给土地,加强土地管理,尽量避免过多土地闲置,造成严重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的发生。政府应提出一些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企业在用地时,尽量将利用程度较低的土地重新加以利用。在符合城市规划条件下重新调整用途,做到地尽其用。

[1]陈佑启,杨鹏.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地理,2001,21(1):9 -100.

[2]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找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20(6):645 -652

[3]后立胜,蔡运龙.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与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6):96 -102.

[4]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51(6):553-558.

[5]史培军,江源,王静爱,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葛春叶,涂建军,李宽,等.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M].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0):131-135.

[7]段祖亮,张小雷,雷军,等.新疆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1):193 -201.

[8]刘纪远,张增祥.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科学(D辑),2002.

[9]肖蓓蓓,刘秀华.重庆市丰都县建设用地变化及社会驱动力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38 -42.

[10]刘喜广,刘朝晖.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1-95.

[11]王雨晴,宋戈.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06,26(6):743 -748.

[12]宋戈.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84-187.

[13]袁丽丽.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益演变及问题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2):92 -96.

[14]李明月,江华.广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3):36-38.

[15]叶敏婷,王仰麟,彭建,等.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及其区域分异[J].资源科学,2008(3):401-408.

S36

B

1004-1184(2012)01-0176-03

2011-10-10

王书斌(1989-),男,山东济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攻方向: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高唐县集约利用效率
打通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山东省高唐县“千名人大代表听民声”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思考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高唐县:送羊还羔 助贫困户养羊致富
高唐县2016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山东省高唐县定向招聘退伍大学生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不同白菜品种对锌的响应及锌利用效率研究
嫁接与施肥对番茄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小黑麦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