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环城水系景观规划浅析

2012-09-04么春华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环城滨河驳岸

么春华

(唐山市水系景观管理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唐山环城水系景观规划,该环城水系主要包括陡河、青龙河、李各庄河改造,陡河水库引水工程及滨河景观道路建设等项内容,青龙河扩延13km与陡河相连,通过南湖连接渠汇入南湖,形成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的水循环系统。其中,陡河长约26.28km,青龙河长约7.2km,青龙河延长约13km。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陡河、青龙河逐渐演变成人工管理下的季节性河流,以防汛行洪为主导功能,其现状驳岸形式单调、缺乏景观品质,将改造成具有亲水性、景观性、人性化的滨水空间。2009年3月,两河管委会根据规划原则,对环城水系进行分区,并对水系的交通、植被、景观元素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规划。

1 环城水系功能分区

根据区位及功能分为8个主题区段(见图1)。

图1 环城水系功能分区

现代都市生活景观区——北段水系穿越凤凰新城,其建设反映了唐山的都市现代化进程,同唐山整体建设一起反映现代都市生活场景,其风格体现出都市感和时代感。

滨河大道景观区——西段新修水系邻接西二环和站前路,营造滨河景观风格,体现城市的现代活力与景观形象。

城市休闲生活区——青龙河中上游改造段两侧主要为居住区,滨河景观要注重为两侧居民提供娱乐、休闲和游乐的空间场所。

湿地修复景观区——青龙河下游及南湖公园,注重自然生态的景观营造,为水质净化与循环利用提供修复景观。

郊野自然生态区——陡河上游自然段,景观以自然原生态为主,体现一种天然朴野美的生态景观,也使得久居城市的人们可以更加亲近大自然。

城市形象展示区——该区段是由市郊进入市区的过渡段和城市印象展示段,从建筑和景观方面构建城市入口标识物,让来客有耳目一新之感。

工业文化生活区——陡河中游段的景观除了滨河绿化外,更多是改造或在搬迁的旧工业遗址基础上,保留唐山的工业历史遗迹,同时配合景观的改造,使得陡河这条母亲河焕发新的活力,体现出后工业文明感。

湿地生态恢复区——陡河下游及南湖引水渠,主要是湿地植物为主的景观区段,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 文化设施规划

唐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陡河工业文明、乐亭大鼓、皮影、评剧等富有特色。巧妙而生动的文化体现必定为景观设计注入深层内涵,牵强的文化附会将为景观营造加重包袱。我们将文化主题分区段展示在环城水系的规划中,将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等内容融入到不同的区段,从而将时间主题融入景观空间序列,比如陡河景观段体现工业文化,青龙河景观段体现都市生活文化,青龙河扩延段体现现代科技文化。

3 沿河土地现状和规划分析

陡河两侧现状用地由大量的工业用地和部分居住用地构成,青龙河现状两侧地块大多为居住用地,而青龙河扩延段现状用地多为村庄。

陡河段开发策略为鉴于陡河两侧工业对陡河水体及周边环境污染较大,且有些工厂效益不好和部分工厂将搬迁到曹妃甸工业园区的主客观原因,建议首先考虑陡河两侧地块性质的转换和开发。划分为一期开发(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良好的滨水空间)和二期开发(借助开放空间和滨水景观提升土地价位)。

根据总体规划用地性质调整,将沿河土地开发与管理纳入到滨河景观改造中来,做到自身经济和效益平衡,是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方针。笔者认为,滨河两岸用地与滨河景观一体化城市设计,能最大化提升滨水空间景观品质,进而提升土地价值。如北侧青龙河扩延段是规划中的工业用地和教育用地,为了提升滨河两岸的开发力度,将部分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剩余工业用地将开发成高科技园区,形成环境优美的现代企业园区。

4 道路与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体现人性化原则,疏通两岸滨河道路,建立完善安全的步行系统,修复和美化现有机动车桥,增设人行桥和机动车桥,让桥梁成为交通功能与景观标志物的完美结合。

4.1 交通方式分析

人本交通、绿色交通为主要发展构架。由以往机动车辆的方式转变为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绿色交通工具,配合低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具。滨河机动车线路大多沿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布置,不仅可以展示城市的形象,也可以带动商业的发展。滨河自行车线路则主要规划沿河居民区较多的地方,以减低噪音和空气污染。滨河漫步道更为灵活的布置在河道周边的绿带中。

4.2 桥梁分析

根据人本交通、绿色交通的理念,在保障交通顺畅的情况下,尽量少建机动车桥,而多建步行桥,不仅可以节省建造大型桥梁的费用,同时鼓励人们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为环保做出了贡献。

5 水质分析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廉价的低投资、低能耗、行之有效的处理与利用污水的系统工程,是在长期应用天然湿地净化功能基础上发展的水净化资源化生态工程处理技术,脱氮除磷效果明显。

利用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6 水位及拦水坝位置分析

陡河李各庄至新华东道段河道长约6km,竖向高差3m,在原有2座橡胶坝的基础上新建2座拦水坝,可以保证日常最低水位不低于0.5m,局部水位可达1.5m。

青龙河李各庄至青龙湖公园段长约5km,而竖向高差达到9m,无防洪要求。青龙湖公园至火车站段河道长6km,高差10m。

青龙河段在原有2座拦水坝的基础上新建3座拦水坝,可以保证日常最低水位不低于0.5m,局部水位可达1.5m。

7 河道与驳岸形式规划

陡河段防洪100a一遇,其中郊野驳岸形式为软质驳岸,城市段为硬质驳岸。

新建青龙河无防洪要求,驳岸形式主要为软质驳岸。

青龙河段防洪要求为50a一遇,其中站前路至西电路桥为硬质驳岸,西电路桥至南湖公园为软质驳岸。

多样化的河道断面是滨河空间丰富有趣的重要保证,根据河岸两侧空间类型,规划将驳岸分类型布置,郊野段以自然驳岸为主,城市段软质驳岸与硬质驳岸结合。断面形式多样化,增加二级亲水空间。结合桥梁、场地、平台等布置拦水坝,解决纵向高差和水体净化。

8 河道与驳岸断面规划

通过现场资料、数据文本,以及设计人员多次的现场考察,为顺利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保证。陡河的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流量按600m3/s计算。现场的驳岸主要以硬质为主,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结合周边地块的发展性质,对整个河道进行设计。通过适当拓宽河道、设计挖掘多层次的平台和相关处拦水坝的增设,极大的保证了洪水设计标准,使得设计后的流水量在百年一遇时远大于600m3/s,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的提高了河道周边的安全性(见图2)。

9 植物规划

9.1 郊野自然生态区

本段采用自然种植方式为主,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体现一种豁然开朗、回归自然的感觉。平面的水通过配置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形成具有丰富线条感的构图,利用水生植物可以增加水的层次;利用蔓生植物来遮盖生硬的石岸线,增添野趣;植物的树干还可以用作框架,以近处的水面为底色,以远处的景色为画,组成一副自然优美的画面。

主干树为垂柳、珠美海棠、栾树等;花灌木为海仙花、紫丁香、金银木等;地被为千屈菜、菖蒲、花叶芦竹等。

9.2 城市形象展示区和工业文化生活区

本段主要采用规则式种植方式,乔灌草有机结合,以草花点缀增加亲和度,营造优美空间,并形成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绿地应用夏初开花、秋果硕硕的栾树、四季常青的雪松,配以花果累累的石榴、紫薇,色彩艳丽的金叶女贞、月季等,形成多层次丰富的景观。

主干树为栾树、千头椿、雪松等;花灌木为石榴、紫薇、金叶女贞等;地被为三叶草、月季、扶芳藤等。

9.3 湿地生态恢复区和湿地修复景观区

本段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植,多等距离的种植灌木或乔木。结合水岸及陆地景观,种植姿态各异的临水、浮水植物,如芦苇、香蒲;花灌木沿堤岸成片栽植,形成规则的景观带;岸边采用规则方式种植一排或者两排树形漂亮、婀娜多姿的垂柳、馒头柳;远处种植坚毅挺拔的白皮松,作为底景,营造层次丰富、充满自然风情与浓郁野趣的湿地风光。

主干树为馒头柳、垂柳、白皮松等;花灌木为珠美海棠、珍珠梅、木槿等;地被为芦苇、香蒲、荷花等。

9.4 城市休闲生活区

本区域的植物主要应用耐盐碱植物,通过有韵律的栽植,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生态性。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植物配置上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主干树为国槐、紫叶李、侧柏等;花灌木为黄刺玫、迎春、珍珠梅等;地被为三叶草、丝兰、五叶地锦等。

9.5 滨河大道景观区

采用乡土树种为主、耐盐碱且景观效果好的植物,如秋叶金黄的白蜡、常年异色叶的紫叶李、四季长青的丝兰、早春的迎春、抗耐性强的柽柳,并大量应用彩叶灌木,金叶女贞和大叶黄杨等,修剪形成规则与自由交替的色带,充分变现主题——脉、韵,形成自然景观道——城市环境的过渡区。

主干树为紫叶李、白蜡等;花灌木为金叶女贞、海仙花、迎春等;地被为柽柳、丝兰、扶芳藤等。

9.6 现代都市生活景观区

沿用规划式种植,应用大量乔木种植疏林、林带,并与草地和色带一起形成气势磅礴的大地景观。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原则。用一种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道路绿化设计是动态绿化景观,做到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主干树为元宝枫、桧柏、栾树等;花灌木为珠美海棠、红瑞木、紫叶矮樱等;地被为五叶地锦、砂地柏、月季等。

10 夜景照明系统规划

丰富多彩的城市夜景反映了城市活力,环城水系景观规划提出三项基本原则:重点突出,兼顾一般;明暗结合,省能节耗;色彩色温多样化,营造丰富城市夜景氛围。

滨河绿地沿阶梯式的特色景点和步道呈线性分布。在游船码头、餐厅、滨水公园周围采用夜间活动节点展现其独特的魅力。灯光应该与冷色调的水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呈现出其独特线性结构,堤坝步道边缘采用路灯线性灯光,沿边的乔木根部采用嵌地式灯光。

根据桥梁的不同形式,为桥梁的边缘、底部或者桥面上部的导航制造装饰效果。灯饰同样也为上部的结构塑造了其本身的特色,小型的步道桥两端均采用灯笼和灯光进行装饰。

针对地区的用地性质,以采用不同生活形态的灯光效果。休闲娱乐区和商业区内采用能够产生戏剧化的差异灯光效果,而餐厅则采用暖色调的灯光。

11 结语

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随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系生态和自然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制约了水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唐山市环城水系景观规划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时间、空间上对区域景观格局做出合理安排,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唐山市环城水系景观规划体现出其整体融贯、生态美学、整合与修复、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以及防洪与景观审美相结合的规划原则,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突出各自的功能特色,把唐山市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工业文化融入到不同区段,在彰显唐山文化特色的同时,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带,增加市区90km2的滨水区域,形成个性鲜明、主题突出、层次丰富的环城水系景观空间。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阿普贝斯(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唐山市环城水系景观规划[内部资料].2008.

猜你喜欢

环城滨河驳岸
治理一条河 幸福一座城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环城旅行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
探究园林驳岸的构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