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最需夺金牌的是思想

2012-08-21

环球时报 2012-08-21
关键词:政治体制赛场情况

刘立群

《环球时报》8月16日发表张树华先生“敢于在政治发展的赛场夺金牌” 一文,认为各国竞争“根本上是政治制度及其政治发展力的竞赛”。笔者认为,这把政治发展和国家竞争问题多少看得有些单向化。

研究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问题不能只局限于政治领域,而要从更为广阔和深刻的视角及思路出发。各国政治体制的差别既与其历史文化背景有关,也与思想认识水平有关,既与本国情况和认识水平有关,在全球化背景下也与其他国家和全世界整体情况及认识水平有关。

当今世界一个重要新情况是,在交通和通信工具空前发达和普及的情况下,各国政治透明度越来越高,政界似乎生活在放大镜之下,一举一动都受到国人乃至全世界的瞩目,政府及官员的各种问题和错误几乎暴露无遗,因此昔日强人、伟人今天不复存在。各国社会问题也是空前透明,民众越来越难以“驾驭”。政治透明度高总的来说是好事情,但在一定情况下是双刃剑,造成各国政局更加脆弱,远较以往易于陷入某种混乱。这无论对于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对于哪种政治体制的国家,都造成一种新的冲击。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时俱进地去思考创新,期待确立一种政治体制、“以不变应万变”的想法恐怕落伍了。

各国政治体制相互有一定示范效应,但由于国情不同,如果简单照搬往往水土不服,例如通常把印度归于“民主国家”,一般认为民主国家贪腐现象轻、贫困问题不严重,但印度却不是这样,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以为“民选+多党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显然失于简单甚至幼稚。不过,各国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对其他国家的问题不宜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而应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去看,有时甚至需要有同情心。如此,就不应过于夸大国与国之间“政治制度竞赛”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包含许多方面,政治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也只是一个方面。不应把人类社会“唯政治”或“泛政治化”,把一切都和政治挂钩。应当把包括政治在内的一切问题都当做科学学术问题以及政策、制度改革与调整的问题。

政治发展的复杂性和难度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既要积极,又必须稳妥,尽可能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大进展。人的任何行动都是由思想来指导的,如果真的要想在政治发展的赛场上夺得金牌,首先要在思想领域即理论创新的赛场上夺得金牌。迄今各派学术理论及政治学说连同其话语几乎都出自西方,包括民族国家本位的理念等,中国学术界不应妄自菲薄,而应大胆创新,努力超越西方各派思想,为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创造出新的理论学说,既指导自己,也引领世界前进。▲(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政治体制赛场情况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鲧的文学形象嬗变及原因探寻
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转型启示
预算改革的体制约束:基于国家模型的一种分析
我们欢迎你!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