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的测度及趋势研究

2012-08-21杨定全徐枞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年2期
关键词:测度职业研究

● 杨定全 徐枞巍

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的测度及趋势研究

● 杨定全 徐枞巍

职业隔离造成了社会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导致了阶层的固化和紧张的劳动关系。文章运用D指数、Ds指数、Ip指数、平方根指数和A指数等5种不同的职业隔离测度方法,对1994-2009年我国城镇单位的行业性别隔离度进行了测算,发现目前我国行业性别隔离度整体较低,但行业内部性别隔离较大且正有加剧的趋势。

行业性别隔离 职业隔离 测度 趋势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各种形式的职业隔离和职业歧视,这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人才的优化配置,造成社会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探究我国职业隔离的现状、职业隔离的成因及职业隔离发展的趋势,有助于认清不同行业、区域、部门和职业间的隔离情况,以最大限度消除因职业隔阂、职业隔离、职业歧视而形成的紧张的社会关系,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研究的基础

(一)职业性别隔离的主要测度方法

大量的经济学、社会学研究发现,职业隔离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学者们最早关注,且关注度最高的是职业性别隔离问题。性别隔离是人力资源市场中职业分布不均等的一种现象,性别隔离又可分为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职业性别隔离的测度一直是困扰研究者主要的方法问题。

表1 主要的职业性别隔离测度方法

目前,国内对于职业性别隔离测度的主要方法为D指数和Ds指数,鲜有论及A指数、Ip指数和O(x)指数,研究的样本也主要集中于某些有限的年份、部门和行业,这种单一方法及小样本的研究,其最终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更难以反映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的全貌。本文基于上述5种主要的测度方法,对我国1994-2009年城镇单位的行业性别隔离度进行研究,以厘清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现状,探究我国职业性别隔离发展趋势,并提出解决困境的因应对策。

(二)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论文研究所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1994-2009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1994年前无法获得论文研究所需全部数据,1998年相关统计资料未对我国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年末就业人数进行统计,故无法对该年度分行业的性别隔离指数进行计算。1994-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按16个行业进行分类:农、林、牧、渔业(S1);采掘业(S2);制造业(S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S4);建筑业(S5);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S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S7);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S8);金融、保险业(S9);房地产业(S10);社会服务业(S11);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S12);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S13);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S14);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S15);其他(S16)。2003年以来按19个行业分类:农、林、牧、渔 业 (S1);采 矿 业 (S2);制 造 业(S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S4);建筑业(S5);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S7);批发和零售业(S8);住宿和餐饮业(S9);金融业(S10);房地产业(S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S1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S1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S1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S15);教育(S1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1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S19)。由此可见,1994-2002年间行业的统计指标与2003年后的行业数量与统计指标并未完全一致,有些统计指标口径仍然一致,而有些统计指标口径已缩小或增大,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指标项。

表2 1994-2009年我国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比重表

二、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行业性别分布的基本情况

行业性别隔离主要研究的是不同性别在不同行业间分布失衡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先了解我国不同行业的性别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以判断某一行业是否存在职业性别隔离,并为行业性别隔离的测度及解释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根据1994-2009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资料,得出我国行业性别的基本分布及变化趋势。

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1994-2009年,女性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所占比重差距较大。女性所占比重最小的行业为建筑业,其所占比重仅为0.1874(1994-2002 年)和 0.1431(2003-2009 年),呈大幅下降趋势;其次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服务团体,女性所占比重为 0.2383(1994-2002年);再次为采掘业,女性所占比重为0.2580(1994-2002年)和0.2159(2003-2009年),下降幅度也较大。其他还有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女性所占比重为0.2592(1994-2002 年)和 0.2757(2003-2009 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所占比重为0.2756(1994-2002年),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所占比重为0.2726(2003-2009年)。这些行业均为女性所占比重低于0.3000的行业。Goodman(1981)、Tak(1999)等人将女性所占比重在0-0.299的职业划分为男性职业,0.3-0.6的为混合职业,0.6-0.9的为女性职业,0.9-1.0的为高度女性职业。按此划分,从表2可以看出,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中,“男性行业”要远多于“女性行业”,也即对女性隔离的行业要多于对男性隔离的行业,但是这种行业性别隔离的程度如何,需要通过总和指数的方法进行测度。

(二)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的测度结果及其解释

本文综合运用D指数、Ds指数、Ip指数、O(x)指数及A指数等5种职业性别隔离测度方法,对1994-2009年我国城镇单位行业性别隔离进行测算,结果如表2、表3和表4。

第一,我国行业性别隔离D指数在1994-2009年的平均值为0.1923。就行业内来看,1994-2002年性别隔离程度最大的前三位是制造业,建筑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这些行业的D指数分别为 0.0393、0.0292、0.0248;2003-2009 年 D指数最大的前三位是建筑业,制造业和教育业,分别为0.0419、0.0311和0.0293。原因可能在于制造业,建筑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都属于传统意义上男性比较集中的行业。1994-2002年性别隔离程度最小的三个行业为其他行业,农、林、牧、渔业及房地产业,D指数分别为0.0002、0.0005和0.0007;2003-2009年则改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D 指数分别为 0.0002、0.0004、0.0008。主要的原因是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这些行业都属于混合型职业,女性和男性所占比重的差距不大,因而这些行业的性别隔离指数较小。

表3 1994-2009年中国城镇单位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表

表4 1994-2002年中国城镇单位分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表

表5 2003-2009年中国城镇单位分行业性别隔离指数表

第二,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的Ds指数在1994-2009年的平均值为0.1822。从行业内看,1994-2002年Ds指数最大的前三个行业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建筑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隔离指数分别为 0.0284、0.0234和 0.0161;2003-2009年Ds指数最大的三个行业为建筑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住宿和餐饮业,Ds指数分别是0.0262、0.0242和0.0189。Ds指数测度所得的结果与D指数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建筑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都属于男性高度集中的行业,男性所占比重达0.8348和0.7617;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住宿和餐饮业的性别隔离程度高,原因可能是这些行业集中了较多的女性(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0.5664和0.5453),但它们大多属于国民经济中从属的部门、附加值较低的行业。1994-2002年,性别隔离程度最小的三个行业为其他、农林牧渔业及房地产业,Ds指数分别为0.0024、0.0025 和 0.0026;2003-2009 年,则变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Ds指数分别为0.0010、0.0010、0.0033。Ds指数所测得的行业性别隔离度最低的行业与D指数基本相一致,与人们的实际感知还是高度一致的。这也说明,D指数和Ds指数在对行业性别隔离的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第三,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的Ip指数在1994-2009年的平均值为0.0906。从行业内看,1994-2002年Ip指数最大的三个行业是制造业,建筑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该指数分别为 0.0186、0.0138 和 0.0117;2003-2009 年 Ip 指数最大的三个行业为建筑业、制造业、教育业,Ip指数依次为0.0197、0.0146和0.0137。1994-2002年性别隔离程度最小的三个行业为其他行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Ip指数依次为0.0001、0.0003和0.0003;2003-2009年则变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Ip指数分别为0.0001、0.0002和0.0004。通过比较Ip指数与D指数、Ds指数的测度结果,发现三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稍微有所区别的是2003-2009年我国教育业的性别隔离指数位居第三。可能的原因是,Ip指数对近年高校扩招所导致的规模激增反应敏感,从职业性别的比重来看,女性所占比重为0.4853,与男性大致相当。可能从该行业规模变动的角度进行解释比较合理,这种规模的变动也许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与中小学生源萎缩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的平方根指数在1994-2009年的平均值为0.0278,标准差为0.0056。平方根指数最大的年份是2009年、2008年和2007年,其指数分别为 0.0373、0.0355、0.0354;平方根指数最小的年份是1997年、2000年和1999年,其指数分别为0.0221、0.0224和0.0225。由于数据方面的原因,本文未对分行业的平方根指数作进一步分解,从平方根指数测度的结果看,行业性别隔离最大的三个年份为2009年、2008年和2007年。该方法所得结果与易定红、廖少红(2005)的结论基本相同。

第五,我国行业性别隔离A指数在1994-2009年的平均值为2.0324。1994-2002年该指数最大的三个行业是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批发和零售、餐饮业,社会服务业,A指数分别为1.3802、1.2400和1.2304;2003-2009年A指数最大的三个行业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其隔离指数分别为1.3913、1.3142和1.2444。1994-2002年A指数最小的三个行业为建筑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采矿业,隔离指数分别为 1.0834、1.1016 和 1.1090;2003-2009 年则变为建筑业、采矿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A指数分别为1.0618、1.0822和1.1028。从A指数测度的结果看,1994-2009年的平均值为2.0324,表明该时期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大,但这与D指数、Ds指数、Ip指数、平方根指数所得结论不符,且该指数测度的行业性别隔离度最大的三个行业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批发和零售、餐饮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业,这与之前方法所得结论的差异也比较大,所得的隔离度最小的三个行业为建筑业,采矿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但它们都属于男性比较集中的行业,测度结果有悖于实际。因此,A指数行业性别隔离测度方面对于性别规模的反应过于敏感,所得结论与其他方法有较大差距,不适宜于行业性别隔离的测度。

(三)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的变化趋势

基于1994-2009年我国行业性别隔离指数的计算,可以绘出这一时期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的趋势变化图。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运用D指数、Ds指数、Ip指数、平方根指数和A指数等不同方法测度的1994-2009年我国城镇单位行业性别隔离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行业性别隔离最大的三个年份是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最小的三个年份是1997年、1999年和2000年。其中,用A指数测度的行业性别隔离度变化趋势尤为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行业间性别隔离出现扩大的趋势,两性在各自占优行业的性别比重差异进一步扩大,从而导致我国行业性别隔离的整体上升态势。

三、相关问题的探讨及研究展望

(一)职业性别隔离测度方法的探讨

职业性别隔离测度的方法一直是困扰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直接关乎到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D指数、Ds指数、Ip指数和A指数等总和指数的测度方法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要求。Watts(1998)等学者认为,职业性别隔离指数应该同时满足组成均等、规模不变、性别对称及转化原则等4个维度。“组成均等”是指几个相同类型的职业组合成一个大的职业组,或一个大的职业组分解为几个具有相同隔离类型的职业种类,其职业性别隔离指数不随之发生变化。“规模不变”指人口组成比例以相同比例缩小或扩大时,指数值不受影响。“性别对称”是指将女性就业人数或比例的数据更换为相应的男性就业人数或比例的数据时,指数值没受影响。“转化原则”的形式有两种:其一是要求女性主导职业中的女性和女性主导职业程度较低的职业中的男性交换时,职业性别隔离指数下降;其二是在女性主导职业中的女性和男性主导职业中的男性交换会使职业性别隔离指数下降。许多学者研究后发现,大多数职业隔离指数都很难具备第一种形式那么高的灵敏性,但基本都能符合第二种形式的转化原则。

由于大多数关于职业性别隔离的研究都涉及跨时段或跨国的比较研究,Charles(1995)等学者又提出职业性别隔离指数还应满足边际自由这一重要的原则,也即在一段时间内,职业性别隔离的变化不应受职业规模变动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许多总和指数都难以满足边际自由这一原则,研究者们不得不采用分解的方法或另找满足边际自由的总和指数。事实上,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测度指数能同时满足以上全部标准,研究者应根据自己所研究数据的特征而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以这几种维度对职业性别隔离指数进行考察,Charles(1995)等人认为,D指数虽能满足“性别组成不变”的标准,但不符合“职业不变性”这一标准。即D指数在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段的职业性别隔离测度时,不受不同劳动力性别比例的影响。但该指数对不同规模的职业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导致该指数对职业规模的变动比较敏感,职业性别组成的异质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都会对D指数的数值产生影响。Ds指数则不受职业规模的影响,对所有职业赋予同样的权重,排除了性别组成效应的影响,能满足“职业不变性”的标准,但该指数对女性劳动力的参与比重或男女性别比例变化敏感,难以符合“性别组成不变性”这一标准。由于Ds指数不受职业规模变动的影响,常被广泛的用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跨阶段比较研究,该方法是测度职业性别隔离最重要的方法。在表3中,用D指数测得的1994-2009年城镇单位行业性别隔离指数平均值为0.1923,用Ds指数测得的隔离指数平均值为0.1822,二者仅相差0.0101。在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由16行业调整为19行业时,D指数由2002年的0.1844迅速增加到2003年的0.1945,增加了0.0101,而Ds指数仅增加了0.0009。相比较而言,Ds指数比D指数更具有稳定性。在研究时,应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与D指数相比,Ip指数能满足组成均等、规模不变、性别对称及转换原则。Ip指数的优点是能通过对组成效应和综合效应的分析,指出导致隔离趋势的原因。但该指数受行业的性别构成及职业规模的影响较大,对该方法的使用存在较大争议。A指数是不受职业规模和劳动力性别比率的影响,能满足边际自由的原则。但该指数对于职业分解的程度比较敏感,不符合“组成均等”的原则,利用该指数测度相同市场上加总职业类别与细分职业类别的隔离程度时,结果差异较大。如图3,用A指数测得的1994-2009年城镇单位行业性别隔离指数平均值为2.0324,表明我国行业的性别隔离程度非常大,已远超过一般水平,这与其他4种方法所得的结论不符,表明该指数不太适合用于行业性别隔离进行测度,信度和效度较低。

就职业性别隔离具体测度方法的选择而言,当所要研究的是女性劳动参与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时间序列数据时,可以使用A指数和Ds指数。当比较职业规模不同的国家间职业性别隔离时,A指数的信度较高,当研究样本数量较小并且职业类别划分非常细时不适合采用A指数。Watts(1998)等人倾向于使用Ip指数,认为该指数要优于D指数和A指数,同时也指出该指数不太适合于跨国研究。平方根指数具有可分解性和异质性,能对不同职业类别的性别隔离程度进行有效分解,也是一种可供参考的重要测度方法。在进行职业性别隔离测度时,应根据指数本身的特点和适用性,选取合适的测度方法,并尽可能的结合其他方法的结论作佐证。

(二)职业性别隔离研究结论的探讨

本文使用5种方法测得的1994-2009年D指数平均值为0.1923,Ds指数平均值为0.1822,Ip指数平均值为0.0906,平方根指数平均值为0.0278,A指数平均值为2.0324。从国外情况看,Gross(1968)对美国1900-1960年的职业性别隔离进行研究,发现美国的职业隔离一直维持在0.669-0.684之间。Randy(1986)利用D指数对美国1958-1981年的职业性别隔离测度后,发现D指数的平均值为0.576。Fields和Wolff(1990)测得美国行业隔离Ds指数1970 年为 0.89,1980 年为 0.66。Wooton(1997)发现,美国职业性别隔离在1995年为0.5350,职业性别隔离有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该时期美国职业性别发生了变化,大量女性进入白领行业。Bruce E.Kaufman and Julie L.Hotchkiss(1999)对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巴拿马、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等国研究后测得这些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D指数分别为 0.43、0.59、0.49、0.62、0.75、0.47、0.39、0.53、0.31、0.42、0.55,20 世纪 70 年代分别为 0.53、0.50、0.47、0.57、0.47、0.54、0.66、0.54、0.32、0.59、0.33。 Judith(2008)运用Ip指数和D指数对土耳其1975-2000年的职业性别隔离进行测算,得到Ip指数1975年为 0.166,1980 年为 0.213,1985 年为 0.207,1990年为0.222,2000年为0.217。而运用D指数测得1975 年为 0.361,1980年为 0.458,1985年为 0.444,1990年为 0.481,2000年为0.407。从上述文献看,国外职业性别隔离都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总体都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同。与国外的研究结论相比较,我国的职业性别隔离度总体还是非常低的。

从国内来看,关于职业性别隔离研究可分南北两派,北派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为主,南派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主。近年来,南北两派均发表了部分较有研究深度的论文。易定红、廖少红(2005)对我国1978-2002年16个行业的职业性别隔离进行了测度,得到我国D指数的平均值为0.1839,行业性别隔离的平方根指数1997年为0.0222,1998 年为 0.2317,1999 年为 0.0225,2000年为 0.0224,2001 年为 0.0237,2002 年为 0.0248,本文测算结果与这些数值接近。另一学者李春玲(2009)运用1982年、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73种职业为基础,得到4个年份的D指数分别为0.3739、0.3993、0.3318和0.2979,4个年份的Ds指数分别为0.1930、0.1900、0.1906、0.1926,其测度结果与本文基于行业为基础的结论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该研究使用D指数对比较细类的职业进行测度时忽略了D指数不符合“职业不变性”这一标准,故而导致所测D指数与Ds指数有较大差异。

(三)职业性别隔离发展趋势的探讨

关于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的变化趋势,国内学者看法不尽相同。舒晓灵(2005)发现我国的职业性别隔离虽然很低,但该时期职业性别隔离呈上升趋势。易定红、廖少红(2005)认为我国职业性别隔离该时期内保持了相对较低的水平,但不同行业内的性别职业隔离较大,并在各自占优的行业内有扩大的趋势;在地区间表现为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隔离程度也较高;在产业上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职业性别隔离保持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呈下降趋势。蔡禾、吴小平(2005)发现职业性别隔离度有所提高,性别隔离的职业种类有所增加,对女性隔离的职业数目远多于对男性隔离的职业数目,白领性别的职业隔离大于蓝领性别的职业隔离,体制外单位对女性的职业隔离大于体制内。吴愈晓、吴晓刚(2008)得出我国职业性别隔离在上世纪80年代有所上升,随后又在下降。本文的结果表明,1994-2002年我国城镇单位行业性别隔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图1和图2),用D指数、Ds指数、Ip指数和A指数等5种方法所测得的行业内职业性别隔离指数差异较大,且行业内的这种差距有扩大之势,导致整体的行业性别隔离呈上升趋势。

(四)研究展望

目前,我国关于职业隔离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职业性别的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研究。论文所得出的我国行业性别隔离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及行业间性别隔离正有扩大化的结论,是受职业性别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两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到底哪一种效应在其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机理,目前还暂时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二是职业性别隔离的职业规模和性别分布研究。职业性别隔离主要研究不同性别在职业间的失衡问题,受到职业相对规模和不同性别相对规模变动的影响。伴随着我国近年来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动,也对职业性别隔离的研究提出了挑战。此外,绝大部分研究仅是对城镇单位展开,农村的职业性别隔离情况尚缺乏研究,以至于影响对我国整体职业性别隔离状况的探究。

三是职业性别隔离测度方法的比较研究。目前,学界对5种职业性别隔离测度方法所需满足的条件及适用性还尚未达成共识,导致使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论差距较大,有时甚至自相矛盾。此外,在解释职业性别隔离测度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发展、人口特征、就业规模等因素,利用更多的统计性描述数据,以得出准确的认识。

1.Goodman,L.A.:CriteriaforDetermining Whether Certain Categories in a Cross-Classification Table Should Be Combined,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Occupational Categories in an Occupational Mobility Table.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87:612-650.

2.Tak Wing Chan:Revolving Doors Reexamined:Occupational Sex Segregation over the Life Cours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9(1),86-96.

3.易定红、廖少红:《中国产业性别隔离的检验与分析》,载《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4期。

4.Watts,Martin:The Analysis of Sex Segregation:When is Index Measurement Not Index Measurement?Demography.1998(4):505-508.

5.Charles,M.and D.B.Grusky:Models for Describing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Sex Segreg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5,100:931-971.

6.Gross,Edward:The Sexual Structure of Occupation over Time.Social Problem,1968(16):198-208.

7.杨伟国、陈玉杰:《职业性别隔离的测度》,载《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3期。

8.Randy P.Albelda (1986):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by Raceand Gender,1958 ~1981.Industrial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85(3):404-411.

9.Fiedlds,Judith and Edward Wolff:The Decline of Sex Segregation and the Wage Gap,1970-80.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90(26):609-622.

10.Wooton,Barbara H:Gender Differences in Occupational Employment.Monthly Labor Review,1997(04):15-24.

11.Bruce E.Kaufman and Julie L.Hotchkiss:The Economics of Labor Markets,The Dryden Press,1999:466.

12.Judith Rich&Serap Palaz:Why Has Occupational Sex Segregation in Turkey Increased since 1975?LABOUR,CEIS,Fondazione Giacomo Brodolini an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8(1):185-218

13.李春玲:《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载《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4.Shu Xiaoling:MarketTransition and Gender Segregation in Urban China,Social Science Quarterly,2005,86:1299-1323.

15.蔡禾、吴小平:《社会变迁与职业的性别不平等》,载《社会》,2005年第 6期。

16.吴愈晓、吴晓刚:《我国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研究1982—2000》,载《社会》,2008 年第 5 期。

合肥工业大学)

■责编 王 阳 Tel:010-88383907 E-mail:yeanling@2911.net

猜你喜欢

测度职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平面上两个数字集生成的一类Moran测度的谱性
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职业写作
关于Lebesgue积分理论中按测度收敛问题的教学研究
几何概型中的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