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名相——张居正

2012-08-20陈百川

东西南北 2012年7期
关键词:张居正宰相改革

陈百川

张居正任宰相长达10年,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严格官员管理,坚决打击腐败;经济上改革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增加国家收入;军事上巩固边境防卫,和平解决争端,促进共同发展。这一系列措施,使明朝中晚期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的社会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缓解。张居正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名相”之一。

张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男,汉族,公元1525年5月24日生,属相鸡,湖北荆州人,进士学历。5岁入学,12岁成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得进士,25岁担任研究员职称的翰林,43岁就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同年改任正省部级的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47岁升任宰相,皇帝明神宗年幼,所有国家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决定,达到权力巅峰。

社会关系

张居正的先祖被明太祖朱元璋派到湖北秭归,担任具有世袭职位的上校军衔的千户长官。但是,张居正的曾祖父不是正妻所生,无法世袭官职,举家迁到湖北荆州,张居正就出生在这里。

张居正从小聪敏绝伦,在他考取秀才后,时任湖北巡抚顾璘就称赞他为“国家栋梁之材。”张居正考上举人后,顾璘竟然解下了自己的代表省级官员的犀角腰带赠给他,并说道,你以后的腰带应该是代表副国家级(宰相)的白玉带,这个犀角带倒是辱没你小子的身份了。张居正22岁考中进士后,当朝宰相徐阶也很器重他。

张居正很会处理人际关系,他和朝中重臣的关系都很好,包括有名的大奸臣严嵩。张居正也很会利用人,他后来就是利用宦官冯保和宰相高拱的矛盾,联冯打高,成功地排挤走了高拱,自己取而代之。

政治上:一号令为主

明朝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到了张居正当政时期,社会矛盾已经相当突出。皇帝追求享受,怠于政事,大臣贪污腐败严重,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使百姓生活贫苦,农民起义接二连三地发生。

据《明史·张居正传》记载,身为宰相的张居正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政治改革,主要内容为“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中心就是解决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

张居正认为,当时朝野泄沓成风,政以贿成,民不聊生,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他以“课吏职”即加强官吏考核为手段,“斥诸不职”,“省冗官”,淘汰并惩治了一批官员。在执行上,他“信赏罚”,“持法严”,使赏罚有准,绝不姑息。在他执政期间,“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饰非”,朝廷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行政效力大大提高。

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应当逮捕,但朝廷舆论认为此事很难办,张居正就改立沐朝弼的儿子袭爵,派飞马前去捆绑沐朝弼,沐朝弼没有反抗,被解到京师,张居正免他一死,将他幽禁在南京。还有,张居正针对京官到地方常常欺凌地方官,决定压一压他们的气焰。只要他们有一件事稍不妥,马上加以责骂,又勒令他们的上司加以考查。另外,当时天下并不太平,盗贼群起,甚至抢劫官府库房,地方政府常常隐瞒这类事情不上报,张居正下令如有隐匿不报者,即使政绩良好的官吏也必撤职,地方官再不敢掩饰真情,抓到强盗,当即斩首处决,并追捕他们的家属,盗贼因此大幅度减少。

经济上:一条鞭法改革

“一条鞭法”是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

明朝初年的赋税制度十分繁杂。当时的赋税以粮为主,银钱和绢纺织品为辅,分夏秋两季征收。此外,还规定农民要服各种徭役,并交纳其它的土地税等等。“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它杂税合并一起,按亩折算,按银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用。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人头税,这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朝的经济情况大为改观。全国耕种田地由422.8万顷,增加到701.39万顷。国库储备粮多达15.6亿斤,可供五六年食用,比起改革前的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同时,政府的税改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国家财政状况也有明显进步,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万历中兴”。

军事上:一切为了和平

张居正在军事上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加强边境防御,指派名将戚继光镇守天津蓟县,巩固首都北京安全,指派大将李志梁镇守辽宁东部,防止女真族侵犯。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烽火台3000余座,使边境地区更加有保障。

张居正还实行稳定团结的民族政策。他与当时北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鞑靼族的首领俺达汗之间签署了一系列和平条约。并与他们进行茶叶、马匹等经贸往来。从此,北方的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部落之间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结尾

张居正勤于国事,夜以继日,他的19年都没见面的老父亲去世时,按照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过世,必须回到祖籍守制27个月,到期后可以回朝为官。张居正的改革才刚刚进入佳境,要是自己走掉,一大摊子事情就没人管了,而且回来后要给别人打下手了,所以张居正做出了惟一的选择:夺情。就是指事物太急,绝对不能走,皇帝批准,可以留下。

1582年7月9日,57岁的张居正因病去世。一些张居正的政治对手开始反攻倒算。他们认为,张居正改革执行起来很麻烦,清丈土地是“增税害民”,实行“一条鞭法”是亂了“祖制”。

而此时的万历皇帝,也已经长成了二十多岁的大人了。他对张居正功高震主的行为早己不满。万历以前曾酒后失态,被他的母亲李太后责骂,并交给他《汉书》的一个部分《霍光传》。霍光与张居正类似,是汉朝的辅臣,曾经废立皇帝。李太后此举是为了暗示如果皇帝不修身自省,就会遭到如今权倾朝野的张居正的废黜。万历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所以,万历在反对派的蛊惑下,也开始对张居正落井下石。他下令撤销了张居正逝世后特加的官爵和封号,进而查抄家产。

张居正的长子被逼自杀,其他家属也惨遭迫害。代表大地主、大贵族势力的封建顽固派又重新掌权,他们废除了张居正的改革措施,老百姓生活更为贫苦,刚刚有一点转机的大明王朝又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猜你喜欢

张居正宰相改革
张居正感激考官让自己落榜
磨砺是一笔财富
唐朝吃饭那些事儿
宰 相
张居正的职场成功三要素
猫宰相识破谎言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