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底采矿:对地球的“最后瓜分”

2012-08-20唐昀

东西南北 2012年23期
关键词:鹦鹉螺硫化物勘探

唐昀

陆地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深深的海洋。随着海洋地质学的发展,目前已探明的海底矿山有数百座之多,储量远远超过陆地,价值估计超过数万亿美元。

汤姆·德特韦耶原以打捞深海沉船为生,早年参加过“泰坦尼克号”的打捞工作。他曾成功定位一艘失踪的潜水艇,里面装满黄金。迄今,他的团队已经让几十艘沉船重见天日。

现在的德特韦耶不再寻找那些沉没的宝藏,转而勘探散落在海床上的自然资源——海底岩层中富含金、银、铜、钴、铅、锌等矿藏,不仅品质高、储量大,而且每年以1000万吨的速度不断增长,堪称取之不尽的“自生矿藏”。

陆地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深深的海洋。随着海洋地质学的发展,目前已探明的海底矿山有数百座之多,储量远远超过陆地,价值估计超过数万亿美元。在海底“淘金热”兴起之时,人们展开了对地球资源“最后的瓜分”。

有待兑现的“巨额彩票”

早在1873年,英国科考船“挑战号”就在非洲西北加那利群岛的外洋采集到一些土豆大小的岩块。化验结果显示,它们含有多种金属化合物,其中以氧化锰最多,故称为“锰结核”。

根据目前勘测,全球海底共蕴藏约3万亿吨锰结核,其中太平洋最多,约1.7万亿吨,集中在北纬60~200、西经1100~1800之间,日本人称这片海域为“锰结核的银座”,美国人则称之为“世界海底锰之路”。

科学家一度以为,深海的主要财富就蕴藏在这些锰结核里。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各国企业家尝试挖掘这些岩块,但因它们大多位于水下几千米深处,回报始终抵消不了高昂的勘探、开采和运输成本。

直到1979年,人们发现海底“黑烟柱”,情况才发生改变。所谓“黑烟柱”,指的是海底火山裂缝中渗出的热泉溶解了地壳深处的矿物,制造出黑色烟柱,与冰冷的海水相遇时,矿物质沉淀,形成优质硫化物矿床,在海底“勾勒”出长达4.6万英里的火山沟壑。

令矿业公司着迷的是,这些“黑烟柱”无论是热的还是冷的,新的还是旧的,活跃的还是沉寂的,都富含金、银、铜等矿藏,面积巨大,宽往往达200米,厚几十米,或含几百万吨矿石,遍布各个大洋,且全部位于海床表面,许多距离水面仅一兩千米。

现代生活中,人类对金属的需求越来越多,比如铜,从管道到电脑,无所不在,但陆地上富含铜矿的矿山已越来越少,市面上的矿石含铜量大多不足0.5%。而海洋勘测结果显示,海底矿山的含铜量普遍高达10%,有的甚至更高。不仅铜矿如此,海底金矿和银矿的探测结果也颇为相似。也就是说,在寂静的海底,可能沉睡着一座巨大的“金山”。

由于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黄金和其它贵金属价格不断创造新高,勘探人员正抓紧时间收集海底矿石样本,对海底矿山的储量及价值进行评估。粗略估计,海底矿藏总值超过数万亿美元。

德特韦耶最近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称,他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的奥德赛海洋勘探公司从2010年开始在太平洋海域作业,目前已“取得极大成功”,发现的海底金矿、银矿和铜矿远比预想的多得多。

“这是一张有待兑现的巨额彩票,”德特韦耶说。如果矿产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原本价值十亿美元的储藏量可能变成千亿美元。”

各国纷纷“圈”海底

随着数百座价值不菲的海底矿山的发现,全球逐渐掀起一股新的“海洋淘金热”。一些国家、公司和个人竞相在多火山海域划分“势力范围”,就像当年圈地运动一样,只不过这次是在蔚蓝的海洋。

位于牙买加的联合国下属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掌管着地球表面51%区域的公海矿产资源权益事宜,长期以来无人问津,但近年来各种有关硫化物的咨询开始让该机构官员感到有些应接不暇。“我们进入了新的阶段。”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加纳人涅·阿罗蒂·奥杜恩顿说。

2010年5月7日,国际海底管理局通过《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探矿和勘探规章》。当天,中国代表就递交了有关申请。2011年8月,管理局批准中国取得在印度洋海底一块1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的独家开采权,期限15年。这项协议使得中国成为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授权勘探多金属硫化矿的首批国家之一,也标志着中国挤进了有能力开发深海资源的“全球精英俱乐部”。

同期获得批准的还有俄罗斯,它获准勘探大西洋中部约1万平方公里海脊,期限也是15年,那里有全球最大的铜矿和金矿。为了这一项目,俄政府计划在5年内拨款4300万美元。它还准备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勘探太平洋底的锰铁钴矿,并积极开展北极大陆架的划界工作。

俄外交部一名官员表示,开发国际海底矿产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开发北极的石油天然气,“对我国来说,开发国际海底资源是重大的地缘政治项目,目的就是要维护俄罗斯作为资源大国的利益。”

继中国、俄罗斯之后,法国、韩国等也于今年5月加入公海矿藏淘金者行列。

行业巨头走“捷径”

较之和国际海底管理局打交道,环太平洋岛屿国家由于对领海内的矿产资源有控制权,和他们达成矿产勘探和开采交易显然要容易得多。这些国家包括斐济、汤加、瓦努阿图、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等。

迈出“蓝色圈地运动”第一步的当属行业巨头、加拿大多伦多的鹦鹉螺矿业公司。15年前,它宣称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约2000平方英里海床拥有开采权。但它似乎并不急于进入实际开采阶段。这些年来,它一直专注于扩大自己的“地盘”,在太平洋数百个地点进行勘探,确定了几十个潜在开采对象。

去年,鹦鹉螺矿业公司赢得太平洋西南部俾斯麦海域一片矿山的20年开采权。公司称,这片矿山距离海面1英里,估计金矿储量为10吨,铜矿储量为12.5万吨。

公司原先计划明年开采这座“金山”,但后来又称可能会推迟。它正在建造近8米高的机器人,用于采集海底硫化物并抽吸至海面,然后用驳船运送到30英里外的拉包尔港。“一切进展顺利,”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芬·罗杰斯近日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开采带来巨大环境风险

不过,鹦鹉螺矿业公司的行动受到环保组织的质疑:鉴于人们对海底了解太少,贸然开采海床矿产资源可能带来诸多风险。他们担心,鹦鹉螺矿业公司的开采计划可能对渔业、岛民和生态系统带来潜在威胁。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科学家一直以为生命一定需要阳光,但“黑烟柱”的发现让他们意识到,生命还可以依赖热能和化学能存在。由于海洋的历史基本等同于地球的历史,许多科学家相信,“黑烟柱”附近的环境可能就是地球最古老生命的生存地,原生生物体就是地球生命的起源。

如今,要在“黑烟柱”附近大量开采硫化物,这可能促使喜好硫的细菌和昆虫大量繁殖,对海底环境造成破坏。此外,采矿过程还会将深海浓缩营养物提升至海洋表面,引发海洋表面海藻繁殖,从而污染巴布亚新几内亚捕鱼业赖以生存的水域。通过洋流,营养物还可能漂流到其它水域,破坏当地食物链,损坏其它国家甚至公海的生态系统。

一个名叫“反深海采矿运动”的国际环保组织发表了一份题为《深不可测》的32页报告,指出火山区海域生存着数百种尚未被科学认知的奇特物种,应当先加强研究,弥补人们对这些物种的认识空白,并且制定相关计划让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然后再实施矿山开采计划。

鹦鹉螺矿业公司的罗杰斯认为,该环保组织的分析有失公正。“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环保计划,并承诺履行我们的义务,我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

罗杰斯补充道,他的公司和全球一些顶级海洋学家保持密切联系,他们的开采计划将解开硫化物之谜。“我们在推动科学的发展。”

关注利益,还是环境?

眼下,全球专家都在密切关注鹦鹉螺矿业公司,看它在即将开始的实际开采活动中,如何应对环境威胁、技术创新和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一旦证明成功,势必在业内产生连锁反应,其它矿业公司必定蜂拥而上,”俄罗斯海洋地质学家、国际海洋矿物质学会会长格奥尔基·切卡肖夫说。

鉴于此,有专家呼吁,应尽早采取行动,通过立法保护敏感而脆弱的海底生态系统,尽量降低海底开采对环境的影響。而目前,有关在各国领海内进行矿石开采的法律法规限制并不多,有的甚至一片空白。这也是为何当前更多国家和企业乐于在专属经济区内作业的原因之一。

约翰·德莱尼是华盛顿大学海洋学专家,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火山泉研究。他说,人们对开采海底矿山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没有足够重视,“他们更关注经济利益,而不是环境”。

切卡肖夫也认为,之所以掀起海底“淘金热”,原因之一是相对于陆地作业,海底矿山开采的关注度较低,受到的反对压力也较小,因此,按“先来先得”的原则,抢得先机是关键。而对于最具开采前景的几片海域的争夺,则标志着对地球的“最后瓜分”。

(明礼荐自《国际先驱导报》)

猜你喜欢

鹦鹉螺硫化物勘探
中国为何频频发现大油田
潜艇的由来
鹦鹉螺的奇迹
小蜗牛“鹦鹉螺”
和我一起当“螺丝
水质中硫化物TTL—HS型吹气仪控制参数的优化
贵州省三穗县银厂沟铅锌矿矿体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煤田地质勘探的布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