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船舶靠离码头操纵中锚的运用

2012-08-17黄骅港引航站李书辉

世界海运 2012年7期
关键词:船位船首船尾

黄骅港引航站 李书辉

随着航运市场的不景气,越来越多的船东要求船舶节约成本,减少开支。船舶的港口使费中最大的开支就是拖船使用费,所以船公司要求船长在引航时请求引航员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尽量少用或不用拖船靠离泊。对于长度在150 m及以下的中小型船舶,在无拖船或一条拖船协助靠离泊时,锚的合理运用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港内操纵用锚主要有拖锚制动、拖锚靠泊、拖锚掉头、拖锚倒行等方式。这些方式的正确使用将有利于港内操纵安全,反之,不但不利于安全还有可能发生断链丢锚或碰撞码头等事故。黄骅港神华港区现有装煤泊位8个,通用杂货泊位2个,中小型船舶多靠100、101及杂货泊位(如图1),一般多为空载进港装货,靠杂货泊位的也有重载进港卸货的,本文主要讨论空载进港靠泊操纵时锚的运用。

图1 神华港区一期港池泊位图

一、拖锚制动

安全靠泊的三要素为控制好余速、调整好入泊角度、控制好靠拢速度。神华港区一期港池宽400 m,船舶靠泊时的回旋余地很小,所以抵泊位时控制好余速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提前减速或倒车,船舶的航向稳定性会很差,如有风,空载时船舶受风影响较大就很难控制好船位,所以在无拖船协助时拖锚制动是控制船位的最好办法。

拖锚制动的锚链入水长度以1.5~2.5倍水深为好,抛锚时的船速不宜超过3 kn。神华港区一期港池水深为15 m左右,加上潮高1~3 m,所以抛锚时1.5节锚链入水为宜。此时当船舶继续前行锚链被拉直时,锚链与海底水平面的夹角为35°左右,因现代船舶基本上配备的是无杆锚,锚爪很难全部啮入海底,这样既可以起到制动作用又不会因锚抓力太大而发生拖不动的现象。

拖锚制动时确定抛锚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估算停船制动距离是确定落锚点的前提条件。拖锚制动距离与船舶的排水量、抛锚时船舶余速、船体阻力、拖锚抓力以及流速等诸多因素有关。拖锚制动过程中船舶运动十分复杂,精确地进行数学描述较困难,简单的经验公式(适用余速为3 kn以下)为

s=0.013 5Dv2/(F×W)

其中:s为淌航距离(m),D为当时船舶的排水量(t),v为抛锚时船速(kn),W为锚重(t),F为锚的抓力(t)。根据链长/水深之比查表1可知不同链长/水深之比的锚抓力。

表1 不同链长/水深之比的锚抓力t

例1:某船排水量13 500 t,船长135 m,锚重5 t,静水中余速2 kn时停车,并抛单锚1.5节入水,水深16 m,求落锚点。

淌航距离s=0.013 5×13 500×4/(5×0.87×1.60)=105 m

落锚点选择在船首靠泊点之后105 m+30 m(1.5节链长的纵向水平投影长度约为30 m)处为宜,即当船首刚过泊位后端之后抛锚。

二、拖锚靠泊

中小型船舶在无拖船或一条拖船协助靠泊时,拖锚靠泊是最常用和安全可靠的靠泊方法。拖锚一方面可以控制船速,另一方面也便于进车用舵控制船位及入泊角度及靠拢速度。在黄骅港神华港区作业,抛锚点的选择主要考虑风力大小及风向,以及紧邻泊位的船舶是否抛锚等因素。

水深为16 m,抛1节多点入水,一般情况下抛锚点的选择可参考如下经验数据:顶风或吹拢风顺靠时,选在泊位中点与上端的中间横距40 m左右处,顺风或吹开风掉头靠泊时,选在泊位下端横距为60 m左右处。

例2:某船船长97 m,首吃水2 m,尾吃水3.5 m,偏北风3~4级,无拖船协助,左舷靠黄骅港神华港区杂货西1号泊位,港池水深16 m,靠泊操纵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拖锚靠泊示意图

位1:船舶进入港池,吹拢风时船位尽量摆向上风,停车淌航,拟以泊位中点与上端中间横距约40 m处为抛锚点,并确定串视线AB。

位2:保持船位位于串视线AB上,必要时进车用舵。

位3:船舶沿串视线AB接近抛锚点,到抛锚点抛下右锚1节入水刹住,当锚链吃力时船首向右转时左满舵进车,调整入泊角度为60°~70°。

位4:稳住船首适度放松锚链,慢慢向泊位靠近,当船首与泊位上端距离为15 m左右时迅速打上撇缆,带上前倒缆和头缆后右舵进车慢慢调整入泊角度为20°~30°。

位5:绞前倒缆及头缆时适度放松锚链,在风的压力下使船慢慢平行靠近码头,必要时左满舵短时间进车以防船尾靠拢太快。船平行靠上码头后带妥尾倒缆及尾缆后完车完舵。

三、离泊用锚

无拖船协助自力离泊,如靠泊时已抛下外档锚,将增加离泊操纵的安全性。吹开风因操纵相当简单在此不再赘述。如吹拢风较强,在解下船尾部所有缆绳后,船首部留倒缆,此时施内舷满舵进车,将船尾慢慢摆出。因进车船会向前运动,前倒缆会受很大的力,因此靠泊时需要用强度大的缆绳做倒缆或带两根倒缆以增加安全性。在进车同时将开档锚慢慢绞紧,一是防止船尾外摆时船首向内舷偏转太大磕碰码头及码头上的装卸设备,二是防止进车时船过度向前冲以减小倒缆受力。当船尾摆出足够角度后倒车解倒缆,同时慢慢绞锚,配合车舵安全驶离泊位。

船舶靠泊抛锚时多数情况下的开锚为倒开锚。在离泊时,当解掉所有缆绳后再绞锚时船将向后缩,此时一定要注意用车舵配合,以防船尾向码头压拢太快触碰、损坏码头并造成车舵损伤。如靠泊时抛的是横开锚,则更适合离泊操纵。因此在靠泊时要综合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离泊的便利,决定靠泊时的落锚点。

例3:黄骅港神华港区100泊位处,某船船长135 m,右舷靠,东北风3~4级(拢风),重载离泊,靠泊时抛横开锚3节入水。离泊时留前倒缆,其他所有缆解掉,船尾清爽后,右满舵进车,使船尾慢慢摆出,注意船头与码头之间的距离,此时绞左锚使锚链带力,以防船首与码头磕碰,待船尾与码头有足够空当,停车解前倒缆,快速绞左锚,绞锚时也要配合使用车舵,防船尾压向码头,待船尾与码头有充足安全距离时左舵进车驶离泊位。离泊操纵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离泊用锚示意图

四、中小型船舶靠离泊用锚的几点体会

只要理解并熟练掌握锚的常规用法,就可以在实践中因地因时灵活运用,以达到安全操纵,完成靠离泊作业。现就本人在长期用锚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具体论述。

(1)船舶操纵有其规律性,只有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并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操作。引航员上船后首先要与船长进行信息交流,充分了解船舶的操纵状况,包括但不限于车、舵、锚、缆及人员情况,也要向船长说明泊位及周围现状,与船长协商靠泊方案,说明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在靠泊操纵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实现安全靠泊。

(2)要顺利完成靠泊作业,在选择抛锚点后,要充分利用良好船艺,驾驶船舶准确到达抛锚点并及时抛下锚是靠泊成功的首要条件。

(3)锚的运用是一项综合技术,要有车、舵、缆及人员的配合,否则不但不能增加靠离泊的安全还可能成为靠离泊操纵的累赘。在抛锚点及时抛下锚后,要车舵配合使船慢慢靠近泊位,当船首与码头距离在15 m左右时控制好船位,船首人员迅速打上撇缆,带上前倒缆及头缆。靠泊操纵在带上前倒缆和头缆后基本就能安全完成,此后在锚与缆绳的作用下定住船首,在车、舵配合下慢慢使船体向泊位靠拢。因此带上前倒缆和头缆是用锚靠泊的安全保证。

(4)灵活用锚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的。在条件不允许、不能保证安全时,要当机立断申请拖船协助,套用一句避碰用语:“无论如何都要避免紧迫局面的出现,更不能让紧迫危险发生,操纵船舶时始终使船舶处于可控状态。”

总之, 熟练掌握锚的基本用法,在实践中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用锚,会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船位船首船尾
午睡
船尾外形对超声速弹丸减阻特性的影响研究
北极航道的船舶组合导航方法*
基于CFD的不同船首倾角船体阻力特性仿真研究
新版《远洋渔船船位监测管理办法》发布
生命之船
中国船尾舵开创航行新时代
新一代40 万吨矿砂船首制船顺利出坞
船首形状对船-冰碰撞性能的影响研究
谈ECDIS中的船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