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城市环境保护策略

2012-08-15赵荣馨陈旭东

山西建筑 2012年22期
关键词:太原市太原规划

赵荣馨 陈旭东

(1.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3.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0 引言

太原作为一个中部省会城市,有着秀美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近几年来,太原市的环境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由于太原市一直以来的定位是能源重化工基地城市,并且形成了相应的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也不尽合理,使得太原市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城市的宜居度水平不是很高。所以如何使太原市更加宜居,如何使太原市再现山川秀美、环境怡人的壮丽景色,是太原市建设必须面临的任务。

1 城市环境质量现状

近几年来,太原市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得到有效控制,二级以上天气逐年增加。但是,太原市煤烟型空气污染仍然是太原市空气污染的首要特征,空气中的三项主要污染物中,污染负荷最大的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氨氮化物和烟尘也较高。太原市水源地水质指标均可以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值,各水源瞬时浓度值也未超标。但是,太原市地表水的各种水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汾河太原段及其六条排污渠污染尤为严重。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是太原市主要噪声源。这两项噪声值都分别低于国家标准的55 dB和70 dB,实现了噪声达标。

2 城市环境污染原因解析

2.1 能源结构的偏重

太原市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耗煤占总能耗的85%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太原市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大量投入能源、原材料来推动经济增长,清洁能源的应用虽有进步,但是结构性的污染未得到扭转,仍然无法满足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要求。

2.2 自然因素

太原市的位置和其自然条件也是造成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太原市东临太行山,西依吕梁山,南部开阔,呈“簸箕”形,再加上逆温层的出现,使得大气污染物经常处于滞留沉积状态,上述各种因素都使得排放于大气中的各种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在盆地内长时间迟滞和停留,这也是太原市大气污染难以控制的“先天性”因素。另外,由于汾河随着季节变化,水量差别较大,水体自释能力差。

2.3 工业布局不合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用地布局和构成特点突出,工业用地比例较大,太原市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等重污染源分布有三大特点——集中、近河、迎风,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北部、西部和南部,又位于太原地区全年主导风的上风向,使得中心城区的污染更加严重。尤其是太钢冶金工业区,西山建材工业区和河西化工区分别位于城北、城西和西南部,并且污染源排放高度低,在地方环流天气下,地面风速小,污染物很难输送到远距离。这些企业不仅耗煤量大,而且耗水量大,排污量也大,所排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汾河,这样就加速了汾河的污染。

2.4 城市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集中供热尚未全面普及,造成严重的低空面源污染,汾河上游有些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污水不能达标排放,这也是造成汾河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有许多公共绿地处于城市外围,和城市内部晋阳湖、迎泽公园缺乏有机联系,还没有构成城市的生态骨架,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要求和城市生态的需要。城市绿化、道路硬化、城市防护带还需进一步的发展。

2.5 其他

1)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环境压力重,并且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化水平急需提高。综合处理与利用还没有形成产业化,严重阻碍了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发展。2)机动车辆和交通量的快速增加,造成了城市的交通噪声,汽车尾气的污染也不断上升。

3 环境保护策略

3.1 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改变以煤,尤其是原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利用油、煤气、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作为城市生产生活的替代品。同时注重余能、余热的回收利用,作为二次能源使用。

发展生态型产业,形成循环产业链,能够减少终端废物输出。结合产业品种和产业链的结构规划生态产业园区,并调整现有产业的用地布局,将建成区和周围生态敏感区内的产业迁并整合,对于产业的选址应综合考虑风向、水、城区位置、山体坡度等因素。搬到新区后要彻底改变其生产方式,加强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3.2 建构与城市建设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网络

建构与城市建设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网络,以打造东西山生态屏障,结合晋阳湖片区、汾东商务区的建设,把城市的生态廊道和城市现状河道疏理整治相结合,新区绿地和旧城公园改造相结合,形成太原市有机的生态结构体系,层次丰富、功能多样,打造成融山、水、林等自然生态要素为一体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3.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应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结合气化太原,所建设以燃气为能源的供热设施,减少煤的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减少采暖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厂以及管网的覆盖率,并且大力推进中水的应用,超过5万m2以上的小区必须使用中水,城市也要尽快结合污水厂建设集中城市中水设施和管网,使得中水有源。另外需水量大、排污量大的企业必须自行处理污水,实现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

3.4 加强实施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加强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落实,在规划阶段就要把环境放到第一位,保证规划的实施不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且还应该在规划阶段就把环境要求落实下去。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就要与规划环境评价相结合,在收集资料、规划编制、规划论证、规划实施四个过程中全过程结合规划环评,使得规划在满足生态底线和生态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编制,并且所完成的规划全面落实“绿色”和“可持续”。

4 实施措施

4.1 “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品质

继续实施“禁燃区”工程,发展民用和公用燃气事业。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全面实施电厂脱硫除尘工程,同时,适量增加污染源高度。加强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采用综合性措施,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4.2 “碧水”工程,提高水环境品质

恢复山体生态景观。目前太原对周围山体的景观条件考虑较少,东西山被工矿企业覆盖,污染较为严重。应对山体加强生态修复,丰富植被层,涵养水分,并通过边山支沟的水体保护,达到“翠山清涧”的景观效果。在整治自然水系方面,应去除人工雕琢痕迹,充分利用天然材质、植物。并且要充分考虑太原的枯丰水季变化因素,塑造不同的季节河道景观,如枯水时白色芦苇飘荡,丰水时碧色湖水粼粼,不应单纯为滨水景观因素大量逆自然蓄水而耗费过多水资源和财力。此外,需疏导主城区中的汾河支流,完善整体水系循环。

4.3 “清静”工程,控制城市噪声污染

倡导俭约的社会生活方式,加强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社会生活噪声控制和治理,合理调整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布局,扩大城市噪声达标区创建成果。建立公平高效的交通体系,提倡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加大交通干线两侧敏感区的隔声屏障建设和噪声治理力度,打造“清静城市”。

4.4 永续利用工程,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强化工业固废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编制危险品收集处理专项规划,对医疗、化工等有毒有害危险固体废物的收集、清运和集中处置有规可循,实现危险品固体的零排放。

另外,构筑综合减灾体系,实现城乡生态安全。牢固树立生态发展观,增强对公众生态环保的宣传工作,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发展观。扩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渠道,强化公众的社会监督力度等。

[1]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专题——市区气象环境与空间布局的关系研究[Z].2008.

[2]赵荣馨.利用规划环评 作好城市规划[J].山西建筑,2008,34(25):73-74.

[3]沈清基.太原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R].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

[4]卫长乐.构建生态网络 实现生态城市——太原城市生态建设构想[Z].2008.

[5]沈清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应对[J].城市生态研究,2004(2):37-38.

[6]舒廷飞,包存宽,陆雍森,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的现状及其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9-50.

猜你喜欢

太原市太原规划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除夜太原寒甚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