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残留控制和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2-08-15顾宝根宋稳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高毒农药农产品

顾宝根, 宋稳成, 王 强

(1.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北京 100125;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农药残留控制和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顾宝根1, 宋稳成1, 王 强2

(1.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北京 100125;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围绕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介绍了我国和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农药残留控制和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在相关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农药残留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农药残留;残留控制;发展趋势

农药残留是引起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各国均在努力开展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有效控制和管理.近10年来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逐年上升,残留污染值大幅下降,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风险隐患和制约因素,可能造成一些局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本文就国内外在农药残留控制与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比较分析.

1 我国农药残留控制和管理现状

1.1 农药残留安全法规和制度逐步完善

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为食品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建立了以农药登记为基础,风险评估为核心,残留限量标准为措施,残留监测为途径的农药安全和残留管理制度,确保农药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可控性.

1.2 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我国已建立了由73家不同学科、从事不同工作单位组成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队伍,开展农药残留的试验和研究工作;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和方法,确保登记的农药产品具有残留检验方法和技术;全面开展了农药残留检测紧缺方法以及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加强了试验单位技术培训和管理,农药残留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1.3 农药残留标准体系不断健全

2010年成立了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健全了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工作机制,残留标准制定步伐明显加快,至2011年底已新发布实施315个最大农药残留限量(MRLs)指标.已制定了9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涵盖200多种农药500多个技术要求,指导生产科学安全用药.2006年起我国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主席国,引入国际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了我国的农药残留限量制定的评估程序.2010年利用主席国的有利条件,将硫丹在茶叶上的残留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为我国茶叶出口消除了技术障碍,每年可为我国茶叶出口避免数千万美元的损失[1-2].

1.4 农药残留监管能力显著增强

2008年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全国建成部、省、县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451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每年检测农药残留样品数万个,覆盖所有重要的农产品.近10年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强化源头监管,逐步形成农产品产地、市场全覆盖的例行监测制度.

1.5 高毒高风险农药管理力度大

继20世纪80年代初淘汰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后,我国又分批禁止了36种高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停止高毒农药的新增登记和使用,停止和撤销了一些容易引起残留超标的农药在蔬菜上的登记,全面禁止高毒农药在果树、蔬菜、菜叶和中草药上的使用,我国成为国际上禁止限制高毒农药最严厉的国家,目前高毒农药产品比例降到了2%以下.

1.6 新型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发展态势良好

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相关管理措施,我国农药产品不断呈现低毒化,目前低毒和微毒农药产品已占产品总数的71.6%;环境友好剂型产品大幅增加,近三年环境友好剂型产品新增3700多个,数量超过1982~2007年的总和.生物农药得到迅速发展,已登记品种70多个,产品总数2300多个.

2 国外农药残留控制和管理情况

欧美、澳新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农药的生产、销售、使用及其残留监控已建立了较为完善和严密的管理体制,以安全为核心,实施严格的控制和管理[3-5].

2.1 建立了以安全为核心的农药管理制度

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药管理重点已从质量和药效转到安全和环保,安全已成为管理的核心.建立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对登记农药产品进行大量毒理和残留等安全试验,严格登记评审,农药产品只有通过安全性评审才能被批准登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需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从源头上确保农药产品及其使用的安全.

2.2 形成了完善的残留标准制定制度

发达国家规定在农药登记时根据残留试验数据,开展膳食风险评估,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同时实施准许列表制,统一一律标准,确定豁免物质,对小宗作物残留试验进行特殊的补贴政策.发展中国家,一般也要求农药登记前必须进行残留试验.农药残留标准是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为此FAO和WHO联合成立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专门负责制定农药残留等国际标准[2,6-7].

2.3 引进了农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农药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目前已成功开发了农药毒理、环境和膳食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建立了从实验室到田间模拟的一系列风险评估模型,并全面应用于农药的安全评审和管理,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和准确[8-9].

2.4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欧盟、美国早已出台了一系列建立追溯体系的法律法规,要求在各自国家内销售的农产品和食品都要具有可追溯功能,以保证饮食安全卫生,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在2005年召开的国际物品编码协会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建立一个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物品编码系统以有效地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的议题得到了参会各国编码组织代表的普遍响应,并很快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这对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0].

3 我国农药残留控制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农药残留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尽管近两年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农药残留标准体系,但仍然存在着缺乏一些限量标准或现有标准之间衔接不够、某些检测方法不配套等问题,有时出现监管无标可依的局面.

3.2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有待发展

利用胆碱酯酶抑制法原理开发的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已在广泛使用,但因检出限高,易造成检测结果假阴性,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较低.利用酶联免疫法原理开发的速测试剂盒和利用胶体金原理开发的试剂条,则由于特异性强,只能检测少数几种农药,难以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3.3 农药残留监测范围有限

我国农作物种类繁多,生产使用的农药品种达500多个,使用量大面广,尽管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力度,但监测范围仍然不可能覆盖所有农产品和农药种类.

3.4 对农药使用环节指导和监控不够

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农药使用以农户为主,超量或超范围使用或违规使用高毒禁用农药等现象时常发生.我国基础农技服务体系薄弱,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服务指导工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3.5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

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营为主,规模偏小,生产分散;农产品流通环节多,链条长,经营形式多样;涉及管理部门多,监管手段落后,造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较大.

4 我国农药残留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4.1 提高农药安全管理标准和要求

我国农药登记要求已与国际接轨,但应当结合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高农药安全管理标准.继续开展高毒农药风险评估、淘汰和专项整治工作,鼓励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解决生物农药推广难问题.

4.2 加快残留标准制定

开展农药残留标准清理,转化一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优先制定一批农产品生产管理和执法监督急需的残留标准,密切关注小作物因登记农药少而盲目用药问题,着力推进相关残留标准的制定工作.抓紧制定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技术规程.加大国际交流力度,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农药残留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

4.3 进一步提高农药残留监测水平

在作物生产季节需要使用多种农药来防治不同的病虫草害,因此开展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十分重要.应用芯片技术等新科技,注重开发多功能实用型农药残留速测技术.

4.4 全面实施风险评估和科学研究

通过风险评估,切实摸清农药残留超标的种类、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科学防范的措施和办法.对公众关注度高的高毒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药剂开展跟踪研究和科学研判,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和办法,消除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

4.5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园建设,建立农药销售和使用台帐制度,完善农药产品和农产品召回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4.6 强化安全监测和使用指导工作

应当着力提高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和能力,扩大残留监测覆盖面;加大打击假劣农药力度,对高毒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产品进行专项治理;大力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指导,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技能,从根本上减少残留超标隐患.

农药残留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影响农产品出口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严格农药安全源头的登记管理,完善农药残留标准建设,发展提高残留检测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农药残留和安全事故监测工作,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以及提高农民农药安全使用技能,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1]秦冬梅,龚勇.农药合理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宋稳成,单炜力,叶纪明,等.国内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药学学报,2009,11(4):414-420.

[3]顾宝根,刘亚萍,林艳,等.欧盟农药管理概况[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12):27-30.

[4]李光英,姜辉,顾宝根.美国的农药管理情况[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1):15-16.

[5]张存政,龚勇,张志勇,等.美国农药管理体系及与我国的比较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2):56-59.

[6]宋稳成,单炜力,潘灿平,等.小作物用农药登记管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2-215.

[7]宋稳成,叶纪明,单炜力.国际食品法典对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借鉴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56-60.

[8]钱永忠,李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9]顾晓军,张志勇,田素芬.农药风险评估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0]刘伊婷.建立可追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N].中国质量报,2005-06-03.

(责任编辑:李 宁)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esticide Residue Control in Agro-products

GU Bao-gen1, SONG Wen-cheng1, WANG Qiang2
(1.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Agrochemicals,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125,China;2.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ZAAS,Hangzhou 310021,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for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pesticide residue in agro-products in China and main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introduced.The existing problem of pesticide residue supervision in China as well as its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were addressed.

pesticide residue;residue control;trends

TS207.5

A

1671-1513(2012)02-0007-03

2012-03-01

顾宝根,男,研究员,副所长,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药管理专家,主要从事农药登记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编者按: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不可避免。农药残留不仅是重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是涉及现代农业发展、法律法规建设、监管机制、全社会消费观念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为了较深入地讨论农药残留问题,在本期与下期专家论坛栏目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专家,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残留超标的检测技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相关专家的这些建议、办法和对策,能为有效地控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确保农产品安全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猜你喜欢

高毒农药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5年内我国将禁用全部高毒农药
农产品争奇斗艳
河南购买高毒农药将实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