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青奥会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启示*

2012-08-15宋忠良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青奥会新加坡运动员

宋忠良

(武汉工程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3)

新加坡青奥会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启示*

宋忠良

(武汉工程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加坡青奥会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新加坡青奥会阐释了“体育是游戏,快乐是目的”的体育思想,引导我们由金牌体育向快乐体育的转变;突出文化与教育的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是青奥会的特点和亮点.新加坡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青少年体育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新加坡青奥会;青少年体育;启示

0 引言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称青奥会)是国际奥运会于2007年专为青年人设立的又一项新的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其目的在于鼓励更多的青少年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青奥会是一项专为青少年设立的体育赛事,融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2010年7月,第一届青奥会在新加坡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运动员们秉承着奥林匹克精神,在各个不同的竞技项目上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冲刺.与此同时,青奥会更是年轻人交流的盛会,运动员在赛场外愉快地享受着这个盛会.青奥会的创设无疑对奥林匹克教育在我国的进一步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奥会并不仅仅是为全世界青少年运动员定期举办的大派对,传播“轻比赛重文教、轻结果重过程”的体育理念才是青奥会举办的重要目的.对于中国的青少年体育工作来说,国际奥委会通过青奥会向世界传递的这些信息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

1 新加坡青奥会的成功经验

1.1 新加坡青奥会重视教育文化交流

自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举办以来,国际奥委会又一次将一个全新的体育盛事——“青奥会”提上了奥运舞台,为世界青年体育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与奥运会相比,青奥会有着自己不同的身份,拥有很多创造性的活动,很多活动可以让男女同台竞技,不同国籍的运动员也能同在一支队伍中.罗格对此表示,青奥会的意义远不止体育一个方面,它包含了教育青年运动员认识奥林匹克价值,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责任感等.

考虑到青奥会对青年人的特殊意义,新加坡青奥会的实际比赛场次不多,更多的时间用于运动员的教育活动.因此组委会为运动员设计了50多项主题各异的文化交流活动,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正是青奥会在办赛宗旨上有别于奥运会的地方.正如新加坡青奥会组委会主席黄思绵在青奥会开幕致词时说:“青奥会是平衡和竞技、文化和教育的综合性盛会.”“和其它运动会不同的是,文化和教育活动是整个青奥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希望他们能在这些活动中建立深厚的友谊,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力量,理解奥林匹克价值,建立一个更加团结、和平的世界.”

首届青奥会正是凭借其独特的定位,吸引了广大青年运动员来到新加坡.新加坡青奥会除了正式的赛事活动外,更多地开展了各种文化教育活动[1].如新加坡青奥会为运动员设计了五大主题、七种形式的50项活动.这五大主题和七种形式紧紧围绕青年们的教育与交流来设立,使各国运动员聚集在一起享受这一盛会.通过这些大型活动,青年运动员们将会进一步了解奥运价值观,学会如何将这些价值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通过这一盛大的活动,让青少年们学习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思想,以及国际化、城市化问题和体育问题;与参与盛会的同伴互相沟通、相互交流,促进他们对新思想的学习和新文化的探索,以及歌颂奥林匹克精神和世界多元文化,同时可以感受奥运精神在团结世界多元文化和不同人群方面的力量.新加坡青奥组委会文化与教育计划处处长李伯胜说:“世界文化村是一个连接世界各地朋友的桥梁,通过世界文化村内的展示,我们不仅可以让国人了解各个参赛国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能促进我国青年与其他国家青年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从认识相互的文化中,学到新知识,成为朋友.”可以看出,文化与教育是青奥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青奥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2 新加坡青奥会淡化金牌,重视交流

国际奥委会罗格主席指出:“青年奥运会绝非一个小型的奥运会,当然会有竞赛,但主要目的不在于此,主要目的是帮助青年人能够接受到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教育:友谊、公平竞赛和反对任何兴奋剂行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青奥会绝非是低年龄的奥运会,绝不是单纯为了挖掘参与竞技的选手和培养奥运冠军,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教育,让世界各国都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一次难忘的人生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奥会是带给全世界青年的一份成长礼.如果青少年在身体和精神方面都能健康发展,必然对今后的社会进步起到作用[2].

凡是综合性大型赛事,人们普遍都很关注奖牌榜,但是在新加坡青奥会上,记者们查遍赛会公共信息,也见不到金牌榜和奖牌榜.因为在这届青奥会上,国际奥委会决定不设立奖牌榜.此外,本届青奥会在一些项目中还将打破代表团的限制,根据个人赛排名抽签跨国(地区)组队和组织洲际队参赛,为运动员的项目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样一来,颁奖之时便会更为特别,当跨国(地区)组合和洲际组合获奖时,则会升国际奥委会会旗,奏国际奥委会会歌,这无疑在以往奥运会中是罕见的.诸多特色,更加突出了这是一届旨在对青年朋友进行奥林匹克价值教育的运动会.淡化金牌,交流至上.对于这些遍布世界各地、年龄在14至18岁的青年人来说,这或许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理念之外的又一大精神财富.

青年运动员们在为期12天的青奥会上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领悟着奥林匹克价值并把它运用在今后的人生中.他们在干净、环保、安全和大小合适的场馆进行比赛,在挤满场馆的观众(包括在“学校—奥委会伙伴计划”中认识的朋友)的欢呼和加油声中创造新的成绩.新加坡青年奥组委与各国际单项组织密切合作,让体育比赛在青年人眼中显得精彩激烈和充满魅力.

1.3 新加坡青奥会阐释了“体育是游戏,快乐是目的”的体育思想

在新加坡青奥会的开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用“祝大家玩得高兴”结束他的致辞.所谓体育,其本质就是一种游戏,让人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从中得到快乐.在中国的竞技体育领域,比赛成绩往往会与运动员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挂钩,因而被运动员视为成功的“敲门砖”.国内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而早早地被打上了“急功近利”的烙印[3].

体育的价值理应是在过程中体会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快乐.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更应该成为体育的首要目的.国际奥委会在青奥会上极力营造的就是这种快乐至上的氛围.为了让大家快乐起来,首届青奥会在设项方面就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和心理上的特点,缩短了一些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时间,一些集竞争性、趣味性以及励志作用于一体的奥运衍生项目也成为青奥会的一大亮点、一大品牌.

露天的球场、动感的音乐、激情的DJ以及热浪中恣意挥洒的汗水,三对三篮球是整个青奥会26个大项中最具活力、最有时尚气息的比赛项目之一.中国女队队长沈怡说:“三对三比赛基本要依靠个人的能力,跟周杰伦歌里唱得差不多.在这边(青奥会)打比赛感觉比较有激情,动感的音乐和热情的观众让人很容易兴奋起来.”比赛过程中,动感劲爆的音乐,配上篮球撞击地面的声响,让人自然而然有一种跟着节拍摇摆的冲动,加上以个人单打为主的进攻方式极具观赏性,三人篮球的比赛不但受到运动员的欢迎,场边观众也是大呼过瘾.游泳比赛中的男女混合接力也让参赛选手感觉很新鲜.在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比赛中,每队由男、女各两名队员组成,四名选手分别完成仰泳、蛙泳、蝶泳和自由泳各100米比赛.由于各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安排男女选手的泳姿,这就会出现“巾帼”、“须眉”共同竞技的场面.为中国队游最后一棒的是本届比赛的“六金王”唐奕,第一次与男选手的正式较量让她既紧张又兴奋,“比赛中不敢去注意旁边男选手的情况,很害怕在自己这一棒被对手追上”.网球赛场上,俄罗斯的女单冠军加夫里洛娃在比赛中因雨中断后走入场地,为观众献上一段劲舞.在她的感染下不少球员和志愿者纷纷加入,把网球赛场变成了大舞池.“网球场上的舞会”是对“快乐体育”理念的完美诠释,青奥会正是一场青少年运动员的大派对.

1.4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同等重要

本届青奥会的参赛人员年龄都在14岁到18岁之间,除了运动员的身份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学生,不同的是国外的许多选手是在校学生,他们是“学生运动员”,而中国的青少年运动员大多来自体校或运动学校,是“运动员学生”.虽然只是两个身份在排列顺序上的对调,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国外的“学生运动员”是在学习中抽时间训练的,而国内的“运动员学生”则是在训练中抽时间学习的,如果把学业和运动成绩比喻为两条腿的话,国外选手是在同时训练两条腿的力量,他们大多文化素质相对全面,并没有过早开始系统化训练,而在体校中度过了大量时间的中国运动员则文化素质相对不足,两条腿的“粗细”明显不均.同样,在新加坡青奥会上,国外的许多选手大多为在校学生,而我国的小运动员大部分在各个省市的体校或运动学校.由此可见,我国和欧美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培养方式.我国在运动员培养上,一般是在发现一些孩子有运动天赋后对其进行系统化专业培养,也就是我国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这一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是运动员文化学习相对比较欠缺,其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专业训练占用时间过多.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在落后项目上因为接触专业训练相对较早,青少年阶段的选手水平与国外相比还不是很大,但到了出成绩的时候,逐渐就会有差距,而且如果专业化训练过早,很有可能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近些年我国也开始重视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国务院也颁发了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一起研究、制定适合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方案.总体来看,这些措施在解决运动员保障政策,以及突出运动员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创新.国外运动员大都是在校学生,文化素质相对全面,并没有过早开始系统化训练,而且在一些优势项目上,他们的基础可能打得更好一些,对项目的认识和训练手段也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逐渐升级,成绩不断上升,这是他们的优势.中国的举国体制,在系统的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为运动员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提供保障.两种体制孰优孰劣也许无从比较,两者也确有相互借鉴学习之处,但是对于国内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过于忽略文化课程的学习可能会导致他们在退役后的生活中遇到许多麻烦.

2 结语

青奥会不仅仅是为全世界青少年运动员定期举办的大派对,而且是传播“轻比赛重文教、轻结果重过程”的体育理念,表明了体育不仅是教育内容,而且是重要的教育方式,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同等重要,应该同步发展.因此,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应该共同重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并从新加坡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来学习和借鉴其长处,为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而努力.

[1]首届世界青奥会凸显教育交流特色 [EB/OL].2010-08-19.http://gb.cri.cn/27824/2010/08/19/5187s2960269.html.

[2]淡化金牌 重视交流——新加坡首届青奥会很特别 [EB/OL].2010-08-14.http://www.china.com.cn/sport/txt/2010-08/14/content_20708885.html.

[3]青奥盛会罗格情有独钟 能否感到快乐是最高准绳 [EB/OL].2010-08-13.http://sports.sina.com.cn/o/2010-08-13/07525147420.shtml.

[4]朱晓军,王树进,张焕志.新加坡青奥会办赛实践对南京青奥会的启示探析 [J].体育与科学,2010,31(5):9~13.

[5]余守文.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13.

[6]朱永亮,张皞昕.青奥会与南京城市营销:国外经验分析及启示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24~27.

[7]蒋荣,颜月乔.青奥会目标对青少年体育人文教育的导向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1):18~21.

[8]鲍巨彬,岳游松.教育、文化分享与环保:解构青少年奥运会的创新理念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1):21~23.

[9]赵利,田雨普.从社会互动论视角看青奥会与基础教育体育间的文化互动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1):23~26.

[10]胡小明.体育制度的改革契机——南京青奥会随想 [J].体育与科学,2010,31(2):1~5.

[11]王成,田雨普.论青奥会的创新、使命与发展 [J].体育与科学,2010,31(2):12~15.

[12]纪玉娣.青年奥运会的跨文化传播效应与策略——从新加坡青奥会到南京青奥会的思考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3):130~131.

An Inspiration of Singapore Youth Olympic Gam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Youth Sports

SONG Zhong-l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3,China)

B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logical analysis,expert interviews,etc.,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Singapore Youth Olympic Games.The Singapore Youth Olympic sports aim at bring about happiness as the goal,which conducts us to transform from the gold medal sports to joy sports;highlights the theme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re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features and highlights.The Singapore Youth Olympic success provides experi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youth sports.

Singapore Youth Olympic;youth sports;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inspiration

G80-05

A

1009-1734(2012)01-0078-04

2011-03-10

宋忠良,讲师,博士生,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青奥会新加坡运动员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