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糖尿病一级亲属中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干预效果

2012-08-15何俊泰乐建华孙向红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遗传调节饮食

何俊泰,乐建华,孙向红

(东乡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东乡 3318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地危害人民的健康。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可能起了较大的作用,而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及心理干预目前认为是预防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有遗传背景和非遗传背景的糖调节受损患者的饮食、运动及心理干预效果,探讨遗传背景对干预效果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东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筛查出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28~70岁,平均(54±9)岁,空腹血糖 6.10~6.95 mmol·L-1,平均(6.45±0.35)mmol·L-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 血糖 7.80~11.00 mmol·L-1,平均(9.50±1.35)mmol·L-1;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正常人群中筛查的糖调节受损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 36 例,年龄 32~71 岁,平均(52±10)岁,空腹血糖 6.15~6.90 mmol·L-1,平均(6.40±0.40) mmol·L-1,OGTT 2 h 血糖 7.90~10.90 mmol·L-1,平均(9.40±1.45)mmol·L-1。 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血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饮食、运动及心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有规律的运动、合理的饮食、情绪的控制和应对等。为了便于患者理解,采用食品交换4步法,即第1步计算标准体质量,第2步计算总热卡,第3步估算食物的份数,第4步选食物,按饮食图谱饮食。运动要领坚持3个原则,即有恒、有序、有度,采用357方案,3指每次运动>30 min,5指每周运动>5次,7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达170次·min-1。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可引起激素的紊乱加重血糖控制不良,由医务人员给予支持性的心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每季度行OGTT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检查,1年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转为正常的比例和转为糖尿病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血糖转为正常17例,占24.28%,转为糖尿病5例,占 7.14%;对照组血糖转为正常18例,占25.35%,转为糖尿病1例,占1.41%。观察组转为糖尿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为正常血糖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饮食、运动及心理干预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中糖调节受损患者仍有5例转为糖尿病,而对照组仅有1例,说明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大量HLA研究认为HLA-DQDR抗原与1型糖尿病的关联最为重要,HLA-DQ8、DQ2、DR3、DR4与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相关,家系发病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38%兄妹和1/3后代有糖尿病或IGT,单卵双生发病率可能为70%~85%,另外种族患病率调查也进一步证实遗传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多基因遗传病,目前发现的基因有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解耦联蛋白-2基因等,2型糖尿病无HLA特殊标志[1]。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通过饮食、运动及心理干预能够促使糖调节受损患者血糖转为正常,说明适当生活方式干预可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2]。因而建议IGT、IFG患者注意减轻体质量和增加运动,并定期随访,进行血糖监测;同时密切关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并给予适当治疗[2]。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17-101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9-10.

猜你喜欢

遗传调节饮食
方便调节的课桌
非遗传承
春节饮食有“三要”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