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尾生的蓝桥,罗伊的滑铁卢——论英语电影教学文化导入功能的实现途径*

2012-08-15杜海燕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蓝桥影视剧英语

杜海燕

(山东工商学院中加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作为声音与图像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电影可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有益辅助手段,对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在越来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其优越性更得以极大彰显。但是影视剧的生产并不以教学为靶向,因此利用英文影视剧导入西方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采取得当措施,剔除其中的不利因素。

一、重现文化符号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聚焦文化导入的功能,教学时应选择配备汉语字幕或双语字幕的英文原版电影,但由于种种原因,外国电影在引进之后常常要做大量加工。以备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经典影片《魂断蓝桥》为例。这部电影的英文原名是 Waterloo Bridge,中国发行方从商业利益出发将片名改动,旨在使其切合中国观众的道德观及审美情趣,发挥片名的“广告”效应。以实际效果论,这个翻译可谓精彩,引人神往;但在文化传输的视角下,这种做法却掩埋了原片名中的文化信息,剥夺了中国受众感受异国文化,扩大视野的机会。

“蓝桥”典出《史记·苏秦列传》,亦有说出自《庄子·盗跖》,来源不可考,却是同一内容,都关联一个叫尾生的男子为等爱人,不顾水面上涨,最后抱柱而死的凄婉故事。“蓝桥”一词从而成为象征爱情忠贞不渝和信守承诺的文化符号,被后人诸多引用。《西厢记》中有“白茫茫溢起蓝桥水,不邓邓点着袄庙火”的语句;苏轼也在《南歌子·湖州作》一词中叹道:“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反观原影片,“蓝桥”的寓意的确与片中内容有关联之处,都描写了爱情,也都以悲剧告终。但是仔细体会原片便可发现Waterloo Bridge一名另有深意。

影片以滑铁卢桥为一条明朗的线索,滑铁卢桥是主人公邂逅的地方,是女主人公命运发生转折的地方;滑铁卢桥营造了故事开始和结束的唯一场景。这部影片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暗线:战争。是战争促成罗伊和玛拉相遇,是战争迫使二人离别失散,是战争造成玛拉堕落。与其说影片是在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如说它以此控诉战争催逼出凄绝爱情的罪恶,揭露其残酷无情的本质。这正是影片以“滑铁卢桥”命名的由来所在:这座桥于1871年建成通车时,适值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胜两周年,因而得名滑铁卢。可以说,滑铁卢桥与战争有着深深浅浅的联系,是西方文化中一个独有的文化意象,因而以桥名作为片名紧紧扣住了影片主题。相较而言,《魂断蓝桥》一译和主题有所偏离,容易让人产生西方也有蓝桥的错觉。

使用英文电影作为教学材料,应以展示西方文化信息为要旨,对于影响信息传递的汉语译名和汉译字幕可以以异化法为指导,运用相应的电脑技术进行再加工,恢复先前被蒙蔽的文化符号;同时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一时的理解困难。

二、突出不同文化决定的东西方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差异

(一)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化通过语言与思维紧密联系,广义的文化概念甚至将思维等主观精神囊括在内,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出如下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可见,英语文化的导入离不开西方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等的介绍,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尤为关键。

再以电影Waterloo Bridge这一片名为例。国内公开放映的版本名称除将滑铁卢桥归化译为极具中国特色的蓝桥之外,同时根据内容,增补上揭示影片情感基调的“魂断”二字。对比中英两个片名,可以发现原片名客观具体,中译名则将情感意境纳入其中。这是许多电影中英名称转换中存在的普遍差别,以更多实例佐证: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被译为《廊桥遗梦》,加一“遗”字烘托悲剧氛围;The Fugitive被译为《亡命天涯》,落魄之意展露无遗;将Kate and Leopold改写为《隔世情缘》,将The Wedding Planner改成《爱上新郎》都舍弃了原命名中精简的名称、物称,分别增加了“情缘”与“爱”之类表情达意的字眼。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电影的命名原则都将激发观众的联想,促成消费行为的实现,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置于主要地位。但以上例子显示西方电影名称简洁,多选择与其中内容相关联的具有代表性的人名、地名和物名等;而中国片名较多使用色彩丰富的情绪化词语将内容提炼。

这些差别说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模式: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重视概括与抽象;而以英语所属的印欧语系为工具的西方思维方式则强调部分与具体。这些例子还显示了东西方民族差异明显的审美情趣:英语名称随性自然,没有过多修饰;汉语名称则表现了中国人偏好节奏的平仄起伏,讲究形式的整齐,喜欢四字结构的美感。

(二)东西方行为模式的差异

交际行为包括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后者涵指表情、姿势、步态、空间距离等,或对前者起支持补充作用,或独力完成某一信息。正如一种语言不同于另一种语言,也为文化物质外壳的非言语行为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后天习得,同样存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别,要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必然要了解交际对象非言语行为的含义所在。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不易隐藏和难以控制,非言语行为往往透露行为者的真实意图和情绪,所以知晓对方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作出正确判断,指导交际成功走向。英文电影可以直观展示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以电影《凶手报警》(Murder Call)中的一段对话为例:

Tessa:So we shouldn’t rule out murder.

Lance:No.

使用此段情节作为教学材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画面中Lance对Tessa的想法表示同意的动作竟是“摇头”,这与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正好相反。原因在于在此处交际情景中摇头这一举动配合语言“No”,同为“我们不能排除谋杀”这一陈述的反应,而中西方回应他人的出发点或者说依据有所不同,中国人总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作为回答的基点,而在英语文化背景下,则是以事实和结果为准绳。

要使学生顺利找到跨文化交际的切入点必然要先让学生知道对方思考问题的角度,了解对方的民族心理。英文电影的演示在这方面功能卓越,它可以令学生直面差异,形成立体鲜活的印象,在愉快的感受中将印象转化成内在的能力。教师应该比较片中涉及的原语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异同,阐述片名转变的深层原因,突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由文化差异决定的思维方式等主观文化因素的差异。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冲撞学生原有的文化认知结构,提高其文化敏感性,使其具有文化差异的意识。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电影的拍摄不以服务教学为目的,情节极尽或刺激新奇或缠绵动人或荒诞恐怖之能事,力图吸引观众。借助电影欣赏的文化教学实践,如果操作不当,反而适得其反,违背初衷。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和监控作用,引导学生注意力的正确流向。

一堂成功的影视剧欣赏课从构思至完成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选择适当的影视剧教学材料

1.从类型考量,恐怖片和科幻片须排除在外。恐怖片压抑诡秘,占人心神;科幻片主题多脱离现实,对文化移情能力提高的效用不大。

2.从拍摄国家看,美国影视剧比其他英语国家的影视剧更为可取。究其缘由:(1)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影响广泛。总体说来,中国学生未来接触美国文化的可能性最大。(2)中国大中小学教授的英语侧重美式英语,选择美国影视剧可以保证所学英语的纯正性和一致性。

3.从题材看,贴近青少年生活,像迪斯尼公司2010年出品的《爱上大明星》(Starstruck)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影片为上上之选。确有问卷调查结果证明,约65%的调查对象“希望观看的影片跟他们的生活和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相关”。从心理角度解释,受众对陌生的主题易产生焦虑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二语习得研究的巨擘美国学者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更是从理论高度作出总结,认为与习得者的经历和知识越有关联的语言材料越易于被习得。因此,主要以奥斯卡或者其他著名奖项作为电影教学材料取舍标准的做法并不可取。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管控机制,设计有效的考查体系

在播放原版英文电影材料之前,教师应介绍剧情梗概,重点介绍精选部分情节、本段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列出涉及的常用单词、短语,减少学生理解的困难。采用一般疑问句的形式给出一些具有初级难度的文化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能够贯穿前后内容,起到提示作用;同时可以充当约束学生注意力的考查点。

观看后,教师对相关的文化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于之前问题作出回答,检查学习的效果。为了巩固效果,加深理解,可进一步提出具有较高难度的问题或有难度的练习题。形式可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用“How”或“Why”类问题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将文化内容设计成填空题,目的在于将学生肤浅的印象固定成深刻的知识。考查还可以采用学生复述,个人或小组表演的形式。教师应将考查结果及时总结并反馈,给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

四、结语

将英语电影引进课堂是“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教学模式的良好实践,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割裂语言与文化的不足,寓教于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得到国内专家学者和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作者亦从文化导入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但由于水平有限及题目限定,还有很多问题未能解决。比如如何在英语课时紧张的实情中处理好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如何构建英文影视剧资料库,如何形成系统的影视剧文化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等等。这些问题指出了英语影视剧教学今后发展的方向,应予以深入研究探讨。

[1]泰勒.原始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

[2]董国文.略谈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及策略应用[J].电影评介,2008,(5).

[3]杜海燕.论多媒体环境与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2012,(Z1).

[4]吴文妹.大学英语配套的电影资源库建设与实践[J].电影文学,2011,(2).

[5]邬磊.浅析英语影视教学中影视材料的选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3).

[6]Krashen S,Terrell T.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M].Oxford:Pergamon Press,1983.

猜你喜欢

蓝桥影视剧英语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驿见元九诗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蓝桥驿见元九诗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读英语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酷酷英语林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