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当时高等教育的影响*

2012-08-15王静修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希腊时期哲学

王静修

(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判断一种教育是兴旺还是衰落,其标准不在于数量,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教育的精神内容。这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条重要规律。[1](P43)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古典精神的精髓,它们决定了当时高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兴衰荣辱。

一、西方古典时期的文化及高等教育

西方古典时期是个历史概念,大约包括从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文明兴起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1000多年时间。此期间主要分为三个历史形态,即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38年),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8年—公元30年)和古罗马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此期间,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也相应地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古希腊时期的文化与高等教育

古希腊是个充满理想的民族,他们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用理性来描绘、把握自然而美好的物质世界,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他们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原始统一,这是一种极度完善的和谐之美。幸福与快乐的人生理想,以及对人本主义与理性精神的不懈追求,是希腊文化的最根本特征。根据人们在哲学探索方面关注的不同重点,又可以把古希腊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自然主义哲学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前),第二个阶段为实用主义哲学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前338年)。

自然主义哲学时期。哲学家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注意探索自然界,提出了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大问题——什么是自然,因而什么是人类?这一时期哲学的主要特点是人们对于自然的关注,注重从本原的角度探索世界的构成,不同的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世界本原观,如泰勒斯(Thales)的“水”;阿拉克西曼德(Anaximandros)的“无定”(apeiron);阿拉克西曼尼(Anaximenes)的“气”;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数”;赫拉克利特(Heraclitos)的“火”……,等等。这个时期也是希腊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于公元前6世纪成为最早进行哲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创了希腊私人讲学和高等教育组织化的先河。这时的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然,先贤们把追求世界的本原作为自己的职业,将一些跟随者聚在一起研究探讨世界由什么构成,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在其教学活动中建构了以“数”为世界本原的原初知识体系,认为音乐是自然的语言,世界是一个由数构成的和谐整体。[2](P38-39)

实用主义哲学时期。从智者学派开始,希腊哲学的兴趣从自然转向人类,提出了第二个大问题——什么是人类,因而什么是自然?哲学家们开始认为哲学要解释的重点,既不是自然界也不是神灵,而是人。如,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Socrates)提出“认识你自己”、“思维的人是宇宙的尺度”;柏拉图(Platon)提出“知识就是回忆”、“现实变幻无常,理念才是永恒”……等等,这些观点都代表了那一时期希腊人对于人本身和人的精神方面的深邃思考。此期间,爱苏格拉底(Isocrates)于前390年创立修辞学校,柏拉图(Plato)于前387年创立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这分别代表了古代希腊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学校,即培养职业人才(雄辩家)的专门学校和培养完人的哲学学校。这两种学校分别开启了西方高等教育的两种流派,即专业教育和自由教育。这时期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将培养完人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并将教育与国家建设联系起来。如柏拉图则认为,教育的最终归宿就是要培养完人——哲学王,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教育是培养“自由人”的教育,另一方面又高度关注政治,提出“教育应该订有规程(法制)以及教育应由城邦办理这两点已经明白认定”[3](p395),由其开创的“逍遥学派”不仅有教育修辞学,还开设政治学的课程。而智者学派的修辞学校,其教育论本身就是政治论,其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以上这些论述体现了古典时期高等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也丰富和完善了那个时期人们的高等教育思想。古代先贤们对高等教育目的的原初论述,已经大体勾勒出现代高等教育的三个主要功能,即科学研究(认识自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而且从其发展路径上我们还可以大体看出,这三者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即“认识——培养——服务”的具体过程。这是伴随古典时期人们认识观变化的一种自然的、朴素的教育哲学思想,当然不能用来直接评判当代问题。但是,其对高等教育作用的积极思考却可以很好地启发我们当代人应该如何更清楚地认识高等教育的作用。

(二)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与高等教育

从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王亚里山大征服世界开始,地中海沿岸进入了历史上的所谓“希腊化时期”。此期间,希腊文化随着亚里山大的征服扩散到了当时几乎整个西方的已知世界,并与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希腊哲学吸收了许多传统东方的宗教思想和关于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理念,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伦理主义哲学阶段。这一阶段哲学的特征是人们不仅关注自然和人本身,而是更多的诘问人们到底如何才能生活的幸福。于是事物的“本性”是什么?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这种态度会带来什么好处?成为人们为了寻求幸福生活所必须弄清楚的三个问题。这个时期的哲学流派主要有犬儒学派(Cynicism),主张摈弃一切礼俗伪饰,提倡顺应自然,过猪狗那样粗野的生活。代表人物为安提斯梯尼(Antisthenes)、克兰特兹(Crates)、狄奥根尼斯(Diogenes);伊壁鸠鲁学派(Epicurean School)认为追求快乐和趋善避恶是人的天性,快乐就是无痛苦、无烦恼、无奢望,就是至善和最高幸福。代表人物为伊壁鸠鲁(Epicuros)、卢克莱修(Lucretius);斯多噶学派(Stoics)强调德行,认为德行产生于人的本性之中,不但德行是至善、快乐和幸福的基础,而且也是人类的出发点和归宿。代表人物为芝诺(Zenon Kitieus);怀疑论学派(Skeptics)主张放弃理论判断,否定认知任何事物的可能性,追求恬淡寡欲的所谓“精神宁静”状态。代表人物为皮浪(Pyrrhon)。

在这一时期,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事物本性”、“人生幸福”和“理念精神”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得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对事物的具体研究和科学分科开始了。这个阶段高等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产生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新的高等教育模式“亚历山大利亚大学①”。这里设有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动物园、植物园、气象台,来自四面八方的学者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各国青年跟随学者们学习。学者们在天文、数学、化学、生物、医学、地理学诸方面都作出重大贡献,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体系,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定律等都是在这里发现和完成的。此期间,由于东西方文化有了大规模的接触与综合,成为古代西方高等教育的一个集大成时期,总结并系统发展了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等知识,为以后西方的科学分科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知识的突然膨胀,也使得培养完人的古典教育变得不再可能,因此高等教育已不再是早期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和谐发展,而逐渐变成了以智育为主的片面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对立和理论脱离实际成为其基本特征。

从这时起,自由教育思想开始式微,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则进一步发展,修辞学校越发受到重视,哲学学校则变得相对微弱。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最早由亚里士多德进行系统论述,他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教育正是为了获得这种理性。自由教育应以自由学科(七艺②)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这种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为了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而智者学派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传授一种“政治的艺术”,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的专业教育思想。在希腊化时期,这种教育思想的变化直接指导了其高等教育实践,并对后来古罗马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古罗马时期的文化与高等教育

尽管古罗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53年开始的修建罗马城甚至更前,但其真正开始影响世界则始于其公元前1世纪征服了整个希腊化地区以后。罗马人同希腊人不同,如果说希腊人是理想主义者的话,而罗马人则是实用主义者;前者在智慧和民主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后者则在武力和纪律方面更胜一筹。因此,尽管罗马人征服了希腊,然而却不得不在文化上被希腊人同化,甚至成为了希腊哲学的主动的、忠实的信仰者和传播者。可以说,罗马人是希腊文明的传承者和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罗马文化就是希腊文化的继续,希腊的文化和教育正是通过罗马的中介和桥梁作用而影响到后世欧洲的。当然,罗马人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希腊文化进行了一些调整修改和补充,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提倡讲求实效,注重纪律和法律,国家主义至上和重视最后结果的思想等,这些思想也集中体现在了当时的学校教育实践中。

由于希腊化时期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向,到了古罗马时期,以爱苏格拉底模型办起来的修辞学校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那种以通过学习哲学追求纯粹理念的哲学教育思想被务实的罗马人完全摒弃,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最终成为国家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演说家或雄辩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专门学校——法律学校,这种学校在原来自由科目的基础上开始专门教授法律,培养帝国需要的法律人才,另外罗马人还补充了更加实用的医学和建筑学,这是古罗马对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贡献。这种由学校直接培养统治人才和社会所需人才的做法,也可以被看做是现代功利主义教育的开始。另外,在古罗马,修辞学校由政府资助,教师由政府任命,这则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由政府干预的始作。

现在看来,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教育造就了大批实用人才为当时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狭隘的教育观又限制了人们对更高理想和终极问题的探索,因此古罗马时期的哲学是贫困的,其自然科学也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发展,这样就为其最终被基督教神学所统治埋下了伏笔。反观现在的高等教育,尽管专业门类更加繁复和多样,但那些能执牛耳者却无不都是注重自由(通识)教育的,我国当代的高等教育改革也把通识教育作为发展方向,并将对人的全面培养作为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

古罗马高等教育活动的另一主要贡献是注重实践的教学手段和对古代教学方法的系统总结。西塞罗是一位重视实践教学的教育家,他指出,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多加练习,只有“实际训练”才能使学生得到真知,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说家。他明确提出,“雄辩术必须从家庭中的阅览室般的练习场地走出去,走向实际行动,走向喧嚣的尘世,走向军营和公共争辩的战场……”[4](P232)昆体良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的先驱,其论著《雄辩术原理》一书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培养演说家的教育思想,概括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如,“集体教学”、“因材施教”、教学要“适度”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张赞许、表扬以及激励学生进步的方法等,这些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西方的教育哲学宝库。

二、西方古典时期高等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古典时期高等教育活动产生的原因

第一,社会条件:奴隶制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恩格斯指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5](P524)可以说,正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国家,使得体脑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产生了一批职业的思想家,他们不但积极探索着世界、人类、理念等这些永恒问题,高度自觉地从事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还在亲身实践中凝炼出了最早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

第二,时代背景:开明的雅典民主政治。因为“雅典的社会发展和政治斗争,需要知识。公民为了参加政治斗争,需要文化,也需要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自己的利益作辩护的本领,以便在法庭上,在人民大会上,在一切公共场合,善于作打动人心的讲演和足以取胜的雄辩。社会需要知识和辩论术,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专门以教授辩论术为职业的教师”[6](P74)。可以说,民主虽然不一定是西方古典时期高等教育出现的必要条件,但却非常有力地促进了其发展,尤其是为了适应民主政治生活所必须的雄辩术的出现则直接催生了专门学校(修辞学校)和相关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

第三,思想基础:古典哲学的高度发展。古代的教育思想与哲学观点是紧密联系的,“古希腊哲学家都是以他们的哲学观点为依据来阐述教育问题的。他们在用自己的哲学观点说明与论证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以及如何掌握知识和获得真理等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西方最早的教育哲学”[7](P9)。正如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对世界本原的追求,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的对人本身的认识,伦理主义哲学思想对幸福是什么的回答等,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又分别引出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的认识,并由此产生了诸如修辞学校和哲学学校等不同的教育实践。

(二)古典时期高等教育活动的历史局限性

首先,它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是对与奴隶制政治和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实践的概括与总结。任何哲学思想都脱离不开它当时所处的时代,西方古典时期的高等教育哲学也一样。它产生于西方奴隶社会,伴随于奴隶社会,并随着奴隶社会的瓦解而消亡。其思想因迎合当时奴隶主阶级统治人民的需要而得到了官方的肯定和支持,它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也一度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但是却始终摆不脱时代赋予的局限性,因此必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被淘汰。

其次,为维护奴隶制度服务,教育思想或哲学只是对奴隶主和自由民教育的论述,这是西方古典时期高等教育哲学的又一局限性。在当时,奴隶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根本不具备人的尊严,更别说教育了。“自由教育”其实就是对自由人的教育,因为只有自由人才无需做工谋生,从而能够全力过市民生活和从事国家管理。因为在那个分裂的社会里,自由人的人数相比之下是很少的。因此,自由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阶段只能是少数人而不是多数人的特权。

再次,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和错误的思想。比如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本原的五花八门的解释,以及后来由柏拉图建构理念世界开始的否认真实世界存在的思想,最终将人们引向神秘主义,并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柱。

(三)西方古典时期高等教育活动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尽管西方古典时期高等教育哲学思想存在着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由古代希腊人培育的探索宇宙、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智慧之花”,仍然给后世留下了难能宝贵的精神遗产,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起码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地影响了后世。

第一,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成为西方“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来源,认识自然的科学精神是后世批判封建制度以及经院主义教育的最有效的精神武器。

第二,培养自由人的理想及实践是现代通识教育的鼻祖,后期的实用主义倾向及发展成为近代大学专业教育的滥觞。

第三,苏格拉底式的教学至今仍散发着光辉,像柏拉图的《理想国》等著作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亚里士多德及其逍遥学派开创了重视教学与研究的传统,其关于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则开创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教育遵循自然”理论的先河。

第五,从“三艺”、“四艺”到后来的“七艺”,奠定了学校课程的内容基础。

注释:

①史家常常将“亚里山大里亚博物馆”称为“亚里山大里亚大学”。

②“七艺(seven liberal arts)”:辩证法、修辞学、文法、天文学、算术、几何、音乐。

[1]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古罗马]昆体良著,任钟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希腊时期哲学
菱的哲学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希腊Baiser餐吧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