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联合收获技术要点与机具选择

2012-08-15

山东农机化 2012年4期
关键词:收获机果穗行距

王 博

一、技术要点

1.适时收获:玉米完熟期收获,一般在9月中下旬。

2.选择机械:选择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的机型。

3.作业条件:收获时玉米结穗高度≥35cm,玉米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

4.技术要求: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割茬高度≤8cm,秸秆切碎长度≤5cm,秸秆抛撒不均匀率≤20%。

5.割茬高度一致,秸秆抛洒均匀。

二、常见机具特点与选择

玉米联合收获机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背负式、自走式、小麦玉米互换割台式;按照作业功能又可分为还田型、穂茎兼收、青贮型;按茎秆导入装置结构分为拨禾指式(无链式)、螺旋锥式。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动力机械利用率高,适用于已购拖拉机的机手或合作社。自走式专用玉米联合收获机结构复杂,价格高,动力利用率低,但作业效率高,还田质量好,近年逐渐受到用户青睐。小麦玉米互换割台式可以充分利用收获机的行走、机架和动力装备,具有购置成本低,装备利用率高等特点,但割台更换困难,费工费时,集穗箱装配后机架受弯强度大,作业时对机架冲击大,易造成机械早期损伤,近年逐渐淡出用户关注。穂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在完成玉米穗收获的同时,将秸秆切碎集箱用于青贮,适用于粮牧兼举区域。青贮型玉米收获机作业时将鲜玉米和秸秆一起切碎收获,当做青贮饲料,用于畜牧规模养殖区。拨禾指式(无链式)和螺旋锥式玉米收获机,其茎秆导入装置和摘穗辊长度大大缩短,利于玉米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和转移;秸秆粉碎采用有支撑铡切方式,动力消耗小,一般18~38Kw,作业效率高,每小时3~4亩;整机结构紧凑,重量轻,价格较同类摘茎辊式收获机便宜1/3,深受用户欢迎。

目前,全省重点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型玉米联合收获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玉米晚收高产技术的推广,以及玉米扒皮机构研究和改进,专用自走式带扒皮功能的玉米收获机将逐渐成为玉米收获机市场上的主打产品。

三、注意事项

为保证玉米果穗的收获质量和秸秆处理的效果,减少果穗及籽粒破损率,玉米联合收获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收获前10-15天,应对玉米的倒伏程度、种植密度和行距、果穗的下垂度、最低结穗高度等情况,做好田间调查,并提前制定作业计划;

2.提前3-5天,对田块中的沟渠、垄台予以平整,并将水井、电杆拉线等不明显障碍安装标志,以利安全作业;

3.作业前应进行试收获,调整机具,达到农艺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式作业。国产玉米联合收获机均为对行收获,作业时其割道要对准玉米行,以减少掉穗损失;

4.作业前,适当调整摘穗辊(或摘穗板)间隙,以减少籽粒破碎;作业中,注意果穗升运过程中的流畅性,以免卡住、堵塞;随时观察果穗箱的充满程度,及时倾卸果穗,以免果满后溢出或卸粮时卡堵;

5.正确调整秸秆还田机的作业高度,以保证留茬高度小于8cm,以免还田刀具打土、损坏;

6.如安装除茬机时,应确保除茬刀具的入土深度,维持除茬深浅一致,以提高作业质量:

7.机收尽量在玉米果穗籽粒成熟后3~5天进行,这样玉米籽粒更加饱满,果穗含水量低:

8.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及作业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具,作业前制定好具体的收获作业路线:

9.作业中,地头拐弯、倒车时,要提升秸秆还田机,操作人员不要接近旋转部位。

猜你喜欢

收获机果穗行距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甘蔗收获机提升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现象调查与分析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果穗挂钩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拖拉机与玉米收获机的保养与维修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断尾机构虚拟试验研究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谷王联合收获机结构特点及操作要求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