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2-08-15曹新明

上海医药 2012年14期
关键词:酸蚀封闭剂牙面

曹新明

(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 上海 200001)

儿童期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做好儿童口腔保健,使之少发生或不发生口腔疾病,有利于一生的健康。下面仅就儿童口腔保健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作一概述。

1 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

窝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儿童磨牙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处涂布一层封闭材料,保护牙体不遭受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的侵蚀,从而达到预防窝沟龋发生的防龋方法。窝沟封闭所使用的封闭材料称为窝沟封闭剂。

窝沟封闭主要应用于儿童乳磨牙及恒磨牙。封闭的最佳时机是牙冠完全萌出不久,龋病尚未发生的时候,一般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时。对于那些咬合面或颊面深窝沟,特别是有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窝沟的磨牙,以及对侧同名磨牙已经患龋或者有患龋倾向的儿童,都非常适合进行窝沟封闭。而对于那些咬合面没有深的窝沟点隙,自洁作用好,或者磨牙尚未完全萌出,部分咬合面被牙龈覆盖的儿童,则不适合进行窝沟封闭。

1.1 封闭剂的组成和种类

1)组成 窝沟封闭剂一般由3部分组成。

①基质 目前多用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②稀释剂 为了增加流动性,多为基质的单体成份。常用的有甲基丙稀酸甲酯、三缩三乙醇双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③催化剂,也称为促凝剂,包括光固引发剂和自凝引发剂两种。

2)种类 分为光固化封闭剂和自凝固化封闭剂两种。

①光固化封闭剂 涂后需要照射可见光或用紫外光源照射。经照射后封闭剂固化快抗压强大,表面光滑、耐磨、操作容易,不需要调拌,但操作医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②自凝固化封闭剂加催化剂 使用时需要将两种试剂混合调拌,约2 min固化,调后需及时涂于窝沟点隙处,要注意防湿。自凝固化封闭剂使用简单、经济,不需要光照设备,不足之处是容易产生气泡。

1.2 窝沟封闭操作方法

1)清洁牙面 首先应对牙面,特别是窝沟点隙作彻底清洁,方法是在低速手机上装上锥形小毛刷,蘸上适量清洁剂刷洗牙面。清洁剂可以用浮石粉或不含氟牙膏,注意不使用含有油质的清洁剂或过细磨料。牙面清洁后应冲洗口腔及漱口,并用尖锐探针清除窝沟中点隙残余的清洁剂。

2)酸蚀 清洁牙面及漱口后应立即用棉花卷隔湿,吹干牙面并保持干燥。用小毛刷或小棉球蘸适量酸蚀剂涂在要封闭的牙面窝沟点隙部位,注意不要反复涂擦,酸蚀面积一般为牙尖斜面的2/3。常规用37%的磷酸凝胶进行酸蚀,时间为30 s。但不同产品的酸蚀时间可能会有差异性,需要操作医生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酸蚀之后用水枪再冲洗牙面10~15 s,以确保将残余的酸蚀剂冲洗干净。冲洗时应同时用吸唾器吸干冲洗液,切忌让接受窝沟封闭的儿童自行吐出冲洗液,以免唾液污染已被酸蚀的牙面。

3)干燥 冲洗后应立即用棉花卷隔湿并吹干牙面,吹干之后的牙面应该呈现白垩状外观。如果酸蚀后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则说明酸蚀程度还不够,应该重新酸蚀。医生在操作中要确保酸蚀牙面不被唾液污染,如果发生唾液污染,应该再冲洗牙面,彻底干燥后重复酸蚀步骤。

4)涂布封闭剂 用小毛刷或专用器械,蘸取适量封闭剂涂布在干燥的牙面上。为了使封闭剂充分渗入到牙面的窝沟中,可以用小毛刷引导,同时注意封闭后的牙面窝沟点隙中不留存气泡。

5)固化 光固化封闭剂涂布后,应当立即使用光固化灯照射。照射时应尽量靠近牙面,但不能接触牙面。照射时间要根据采用的产品种类与可见光源性能决定,一般为20~40 s。采用自凝固化封闭剂时,每次封闭前要取等量的A、B组分搅伴混匀。一般搅拌10~15 s,调拌时要避免产生气泡。自凝封闭固化时间通常为1 min,调拌涂布要掌握好时机,通常要求在初凝阶段前完成。涂布后不能再污染和搅动。

6)检查 封闭剂固化之后,要用探针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固化程度 ,有无气泡存在,寻找遗漏或未封闭的窝沟点隙,观察有无过多封闭材料和是否需要去除,还应检查咬合关系,如封闭剂过厚造成咬合过高等,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

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往往与封闭剂的保留率直接相关,所以操作必须严格、规范。封闭后还应定期(3个月、半年或1年)进行复查,以观察封闭剂的保留情况,如发生脱落应当重新封闭。

2 儿童牙外伤

儿童牙外伤是指牙齿在受到打击或撞击等急剧创伤时,所引起的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损伤。儿童牙外伤,既可发生于乳牙,也可发生于恒牙。乳牙外伤大多发生于1~2岁的儿童,主要由于该年龄段的儿童刚开始学习走路,运动能力及反应等都正处在发育阶段,容易摔倒或撞在物体上造成牙外伤。恒牙外伤大多发生于7~9岁儿童,在校园外发生的比例远远高于校园内,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儿童牙外伤是造成前牙缺损和缺失的原因之一,根据儿童牙外伤的不同表现,临床上常把外伤分为牙震荡、牙脱位及牙折等类型。

2.1 牙震荡

2.1.1 临床表现

牙震荡是指的牙齿支持组织引起轻度损伤,牙体组织可表现为釉质裂纹,患牙有不适感或轻微松动,牙髓活动测试反应不一,常伴有叩痛,X线片显示根尖周无异常或牙周间隙稍增厚。

2.1.2 治疗方法

1)降低咬合 让患牙休息1~2周,必要时作松牙固定,减少和避免对患牙的不良刺激。

2)严重的釉质裂纹 可涂以无刺激性的保护涂料或复合树脂黏接剂,避免裂纹处的色素沉着。

3)定期观察 注意观察患牙牙髓活力状况,如出现牙髓或根尖周病变,应当及时作根管治疗。

2.2 牙脱位

2.2.1 临床表现

多见上颌中切牙,其次为上颌侧切牙。根据外伤受力方向不同可以表现为牙脱出、向根尖部方向嵌入或唇(舌)向移位等情况。部分牙脱位患儿常有疼痛、松动、移位,伴有咬合障碍。牙向根尖部嵌入的患儿,患牙牙冠比邻牙牙冠缩短,切缘或牙合面低于正常。牙完全脱位为牙体从牙槽窝内完全脱出或仅有少许软组织相连。无论牙完全脱位或部分脱位,常伴有牙龈撕裂和牙槽突的骨折。牙脱位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牙髓坏死,牙髓腔钙化或消失,牙根外吸收以及边缘性牙槽骨吸收。

2.2.2 治疗方法

治疗牙脱位的原则是尽量保存患牙

1)部分脱位牙 应在局麻下复位,并结扎固定4周,术后定期复查。复查时摄X线片,重点检查牙髓有否坏死。如牙髓出现病变应及时作根管治疗。

2)嵌入性脱牙 如牙根已完全形成的牙,复位后2~3周应作根管治疗。对牙根还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可先观察,待其自然萌出,不必强行拔出复位,以免对根尖组织造成更大的损伤。

3)完全脱位牙 应立即施行再植术,再植术的效果与牙离体的时间、离体牙储存的方法有直接关系。脱位时间越短,再植的成功率越高。如脱位超过2 h就诊,应当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后再施行植牙。

对于再植的牙齿一定要定期摄X线片观察,一般1个月内应每周复查1次,半年内每周复查1次,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1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3 牙折

2.3.1 临床表现

根据牙齿的解剖部位,一般将牙折分为冠折、根折和冠根折。

1)冠折 折裂只限于牙冠部。折断如只发生于牙冠的切角或切缘,牙本质未暴露,患儿常无自觉症状;折断如暴露牙本质,患儿会出现冷热刺激症状;牙冠折断如已露髓,会出现明显的冷热刺激痛,患儿常不敢触碰患牙,甚至不敢进食。

2)根折 折裂限于牙根,波及牙髓。临床上一般把根折分为三种情况,根尖1/3,根中1/3,近冠1/3,表现为牙齿松动,牙齿稍显伸长,或牙齿移动。

3)冠根折 由于牙冠、牙根部都有折断,牙髓常有暴露,可表现为横折和纵劈两种情况。横折通常在牙冠唇侧龈缘上2~3 mm处有一近远中向横折线,有时牙冠唇侧部分已松动下垂,而舌侧仍与根面或牙龈相连。纵劈是折断线自切缘斜向根方,折断线通常只有1条,有时会有2条以上。

2.3.2 治疗方法

后牙冠根折若适合桩核修复的年轻恒牙可先作根尖诱导成形术,等待牙根发育完成后,再作桩核修复。前牙冠根折可根据牙根余留的长度决定保存牙根或拔除牙根。

3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矫治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部分是婴幼儿生理行为的延续,部分是由某些心理原因引起,也可由一种不良习惯而引发另一种不良习惯。主要包括吮指、吐舌、异常唇习惯、口呼吸、夜磨牙等。长期的口腔不良习惯,会打乱儿童发育中的口腔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平衡,导致颜面、颌骨、牙齿和关节的畸形。畸形的类型和程度与口腔不良习惯,加于牙颌上压力的方向、位置、大小和时间有关。

3.1 吮指

吮指的发生率最高,发生的时间最早。吮指常会引起上颌前牙前移,下颌前牙后移,形成前牙深覆盖,甚至导致前牙间的空隙,继而产生不良的舌习惯,形成开合,使得面型、牙弓长度、高度及宽度都有明显变化,还会影响到发音及前牙正常的切割功能。在2岁前婴儿或幼儿早期,短时间吸吮拇指或其他手指,这种习惯可以看做是正常的,无须纠正,到3~4岁时大多可自行中止,一般畸形也会随之消失。4岁以后如仍有吮指习惯,则需要作矫治。矫治方法有:

1)劝导法 说明吮指的危害,劝其停止。2)腭网(刺)矫治法 适用于劝导法无效的患儿。3)指套矫治法 该方法适用于劝导法无效,口内不便戴腭网(刺)矫治装置的患儿者。

3.2 吐舌

吐舌习惯多发生在替牙期,如因口腔内前牙龋齿未及时治疗,有松动的乳牙或刚萌出的恒牙,此时有些儿童会用舌尖去舔,久而久之形成了吐舌的不良习惯。吐舌习惯也常继发于其他不良习惯(吮指、口呼吸等)。吐舌习惯由于舌尖伸在上下牙齿之间,致使牙齿咬合接触关系异常,前牙呈开合状。矫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3.2.1 舌肌训练法

1) 舌尖位置训练法 正常吞咽时舌尖在上颌正中乳头的稍后方,此点称舌尖点。用棒冰柄确立此点,舌尖伸向此棒冰柄与腭部相接处,拿掉棒冰柄,舌尖保持不动,再将棒冰柄靠近舌尖,确认舌尖是否在正常位置上,反复10次。

2) 抬舌训练法 舌尖置舌尖点,尽量张口,使舌体升向腭部,然后用力拉舌向上,直到听到舌与腭分离的响声,反复10次以上。

3.2.2 唇肌训练法

1) 鼓气法 向口唇内侧注入空气,首先使上唇鼓起,接着是下唇,然后上、下唇都鼓起,每项反复10次。

2) 唇按摩法 将上唇尽量伸长,把下唇放在上唇上,下唇紧靠上唇下滑。或将棉花卷放入上唇的内侧,用力闭嘴,保持30 min,慢慢延长至45~60 min。

3) 解除颏肌紧张法 在下唇内侧放入棉卷,然后闭嘴30 min以上。

4) 口轮匝肌功能强化法 把系有线的直径2.5 cm的钮扣放入口腔前庭,用手拉紧系在钮扣上的线,心中默数5下就用力拉1次,反复10次。

3.2.3 矫治器法

在活动或固定矫治器上附加腭网。

3.3 异常唇习惯

数为咬下唇,可见下唇周围发红,溃烂,并可导致上颌前突或开合。有时也可见咬上唇的不良习惯,引起下前牙唇侧移动,而上颌前牙舌向倾斜,形成上下前牙的反合关系。矫治方法有:

1)指导儿童作唇肌训练,例如嘱患儿通过练习吹口哨等训练唇肌,当唇肌力量增加后,会有利于改变咬唇的不良习惯。

2)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在其唇部涂以适度异味食物。

3)如以上方法都不能奏效时,应当使用矫治器进行治疗。

3.4 口呼吸

口呼吸常由于鼻咽结构异常,过敏性鼻炎,扁桃体肥大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而引起。由于张口呼吸破坏了口腔、鼻腔气压的正常平衡,口腔气压加大,鼻腔相对气压减少,可使鼻腔不能向下扩展,而造成腭盖高拱。又因为口呼吸时,两侧颊肌压迫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患儿的颜面表现为开唇露齿。矫治方法为:

1)首先应去除病因,治疗引起口呼吸的鼻呼吸道等疾病。

2)采取唇肌功能训练法,此方法适用于上唇过短的患儿。

3)前庭盾矫治法,晚上戴前庭盾,白天有意识地用鼻呼吸,该方法适用于上述第一、二种无效的患儿。

4 夜磨牙

夜磨牙习惯是一种非功能性的咬牙或磨牙,群体中约有15%的儿童有一定程度的夜磨牙。精神因素是夜磨牙最常见的原因,有些儿童由于白天玩得过于开心,或过于疲劳,或是幼儿园和家长给孩子学习压力过重,都会使患儿入睡后大脑皮质仍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夜磨牙,此外因肠道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的代谢物进入人体,刺激熟睡儿童大脑的相应部位,也可引起咀嚼肌痉挛或持续收缩,反射性地产生夜磨牙。长时间的夜磨牙会造成乳恒牙咬合面的磨损,使牙齿高度变短,形成深覆盖等不良后果。矫治方法为:

1) 合理安排和调整孩子生活方式,注意白天不要玩得过度兴奋或疲劳,睡觉之前先让其松驰精神,避免刺激,包括不看刺激性较强的影视片。

2) 如有肠胃寄生虫或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儿,应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排除夜磨牙病因。

3) 对夜磨牙较严重的患儿,应制作咬合垫(或称合垫,夜磨牙矫治器),在夜间睡眠时带用,可以防止牙齿磨损和矫治患儿夜磨牙的不良习惯。

猜你喜欢

酸蚀封闭剂牙面
材料和实施条件对窝沟封闭剂保留率的影响
不同牙面处理方法对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脱落率的影响
影响瓷贴面粘结因素的研究进展
升船机螺母柱的铸造工艺设计及生产质量控制
前牙酸蚀症的临床治疗体会
尖头毛刷辅助龈上洁治术治疗单纯性牙龈炎临床效果观察
4种树脂型窝沟封闭剂预防儿童龋病的效果观察
热酸溶液蚀刻对氧化锆粘接强度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牙面色斑的调查分析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及预测模型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