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一个”成为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轨迹

2012-08-15孙瑞霞毕诗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修饰词量词语料

孙瑞霞,毕诗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 110136)

“个”作为现代汉语里最常用的量词,因其使用范围广、运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备受语言学家们的关注。

“个”从先秦产生开始其组合功能不断扩大,称量范围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变化过程,达到了较高的泛化程度。“个”所称量物体的形状、颜色、功能等因素都被舍弃了,因而“个”的组合功能逐渐变得扩大化了。

关于“个”的研究很多,“个”用来作量词、作助词以及从量词到助词的演变过程[1]等。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关于“个”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结构,即“个”前只出现数词“一”的种种情况,讨论“一+个”的固化及语义、句法的变化过程。

1 “一个”研究的简单回顾

实际上,对于“一个”这个结构中的“一”和“个”也早有人分别做过研究。张谊生[1]在分析“个”从量词到助词的语法化演变过程中认为,“一个”作为一个最常用的数量短语,在长期的使用中数词“一”产生了惯常性脱落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一个”的数量义逐渐淡化,这也就为“个”的虚化创造了条件。这种看法现在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对于“一个”中“一”的研究。方梅[2]论述了北京话中“一个”在使用过程中“个”脱落的现象,进而“一”具有了不定冠词的作用,同时指出这种现象是在近几十年中产生的。如:“有一朋友倒是愿意帮这个忙儿。”[2]任永军[3]也详细描述了“个”前“一”隐现的种种情况。

本文所要讨论的现象不是“一个”结构中任何一个成分发生脱落的情况,而是“一”与“个”在频繁地使用过程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语言成分,从而初步具有了话语标记的功能。

2 “一个”的固化过程

2.1 语料介绍

本文所用语料来自于“中国网络电视台”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间的两档访谈节目:“一鸣下午茶”和“法律在线”。语料共为322分钟,约5.37小时,由本文作者收集记录而成。访谈节目中涉及的话题种类较多,如恋爱、婚姻、物价、电话诈骗及侵害名誉权等,访谈的参与者既包括经验丰富的律师、知名心理专家,也有网络电视台的热心观众,因此所获取的语料具有较高的自然度和真实性。

2.2 一个+修饰词+名词

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语料,首先来分析一下“一个+修饰词+名词”这个结构中修饰词的各种情况,这里的“修饰词”指的是修饰后面名词的成分。

(1)要分析中国经济的一个总体价格。

(2)李先生一直认为这种涨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两例中“一个”与后面的名词均被名词所附带的一个修饰词所分隔,例(1)中的“总体”和例(2)中的“必然的”。再看两个例子。

(3)也不见得就是一个非常合算的事情。

(4)这是影响大家预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例(3)和例(4)的情况与(1)(2)没有太大区别,只是(3)(4)中的名词前面的修饰词本身又多了一个修饰词,即“非常”用来修饰“合算”,“最”用来修饰“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与它所计量的名词之间被更长一些的修饰成分所分隔开来,也可以说“一个”与后面要修饰的名词之间的距离更远了。

(5)回家以后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6)我们也准备了一个关于同居特别有趣的片断,来欣赏一下。

(7)每次约会会看到一个穿得美美的、相貌好看的、温柔的、白净的好姑娘,住到一起后我一直崩溃到现在。

例(5)—(7)中“一个”所计量的名词前面有2个或更多数量的修饰词。例(5)中有2个修饰词,“普普通通的”、“平凡”修饰“人”。例(6)中名词“片段”前面不但有2个修饰词,而且其中的一个修饰词“有趣的”前面还有一个自己的修饰词“特别”。例(7)似乎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姑娘”前面有5个修饰词出现。如果与(3)和(4)相比,例(5)—(7)中“一个”与要计量的名词之间的间隔要更远一些了。

(8)肯定所有的恋爱都是有一个互相有好感的过程。

(9)第二次就找到了一个自己钟爱一生的人啊。

例(8)和例(9)中将“一个”与计量的名词之间分隔开来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修饰词,而是一个修饰后面名词的分句。这种情况增加了说话者大脑的短期记忆负担,例(8)和(9)中“一个”与名词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是上述几个例子中最远的。

(10)他们的文化水平还没有提高到一个……就是……符合现代化的水平。(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时略有停顿)

例(10)中在“一个”后面出现了明显的迟疑,同时说话者还使用了话语标记“就是”,种种迹象表明,说话者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也在争取一些思考的时间。下面两个例子也体现出说话者延缓话语的现象。

(11)所以说还是一个由近到远再由远到近这样一个过程。

(12)是一个未成年人致人损害的这么一个案件。

(13)如果一个从没谋面的都没有踏实劲去了解你深度的这种人他能把你否决了的话,那是你的福气。

从(11)(12)可以看出,由于“一个”与计量名词距离很远,说话者没有采用停顿的方式来进行思考,而是采用了“一个+修饰成分+一个”的结构。虽然说分隔成分比较长且比较复杂,说话者在名词前重复计量单位“一个”显示其与计量名词之间的密切关系。例(13)能够更加明显地表现出说话者的思考过程,但例(13)没有重复使用“一个”。

基于前面的分析,“一个+修饰词+名词”中“一个”与名词之间被越来越长的修饰词分隔开来,但是无论“一个”与后面的名词距离有多远,它们彼此之间仍然存在密切的联系,“一个”的功能还是用来计量名词,位置也相对固定,在句中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3 “一个”的句法语义变化

赵日新[4]在讨论“个”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指出,“‘个’在后代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是由‘个’前数词‘一’的省略引发的。如果‘个’前的数词‘一’没有省略或不能省略,则‘个’永远是并且只能是一个量词,除非“一个”这一数量词组作为整体也已经虚化。”[4]赵日新虽然目的在于阐述“一个”中“一”的脱落给“个”的用法带来的种种变化,但他也同时指出了“一个”作为整体发生虚化的可能性。从我们的语料看,“一个”的确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虚化。

3.1 “一个”的句法位置变化

这部分的语料显示出“一个”在句中的位置逐渐变得灵活起来,不仅仅是局限于所计量的名词之前,或者是“修饰词+名词”之前了。

(13)所以第二个阶段就出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一个差异导致的一个权力斗争期。

(14)相亲时间的选择呢,可能是大家一个正在讨论的一个话题。

例(13)(14)看起来与(11)(12)相似,都是“一个”重复出现的情况。但是例(13)(14)每句中的两个“一个”是可以选择出现的。

(13a)所以第二个阶段就出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由)差异导致的一个权力斗争期。

(13b)所以第二个阶段就出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一个差异导致的权力斗争期。

(14a)相亲时间的选择呢,可能是大家一个正在讨论的话题。

(14b)相亲时间的选择呢,可能是大家正在讨论的一个话题。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在句中的位置变得灵活了,但“一个”仍然保留着计量功能。

3.2 “一个”的语义变化

“一个”的语义变化是指“一”不再具有数量的含义,而“个”也失去了泛化量词的功能,这时的“一个”已经失去了计量的功能。

(15)这个网友里面也提到了一个就是关于门当户对这种物质观念呀价值观念差不多。

例(15)出现的语境是说找男女朋友要门当户对,但是从句中很难找出“一个”所要计量的名词是哪一个,我们可以在“一个”后面补上“观念”一词,但实际上又没有必要这样做,“观念”的含义从句中是可以推测出来的。

(16)这个说法应该挺符合我们现在的一个人心的。

(17)网上购物时,一定要找到一个相应的信誉度比较好的,不要轻易的给陌生人提供账号呀。

例(16)和(17)中“一个”所计量的名词没有出现,但是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出,(16)应为“一个人心的状态”,(17)应为“一个……比较好的网站/商家”。例(16)—(17)中“一个”计量的名词出现与否都不会影响句意的表达。另外,例(15)—(17)中,除了(17)中的“一个”在句中是必不可少的之外,(15)和(16)中的“一个”如果删去句子是完全成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的语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虚化。

(18)3位嘉宾已经做出了一个答案。

(19)针对3个刚才那样的问题,我们在网上也做了一个投票。

前一句的含义是“3位嘉宾根据自己的看法,已经各自给出了答案”。句子从搭配上来看似乎有前后不一致的问题,3位嘉宾不可能是异口同声地做出了一个相同的答案。这个问题在后一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任何一种投票都至少要有两个选项,或者更多,所以网上的“一个投票”也显得别扭。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已经失去了计量“答案”“投票”的功能,而是表示一种抽象的行为。关于这个现象,储泽祥[5]也做过类似的论述。储泽祥在阐述“一个人”开始固化时的一个表现便是“作主语的指人专名与‘一个人’在数量上不必是一致的了。”[5]如:如今这园子安静多了。自从那日道士拿了妖去,我们摘花儿,打果子一个人常走的。(《红楼梦》)[5]如果删去(18)(19)中的“一个”丝毫不会影响句意。那么是否可以说“一个”已经具有了话语标记的功能了呢?

话语标记从其原始位置来看,可能是由最初处于小句句首的成分演变而来,如“谁知道”、“别说”[6],也可能是由最初处于小句句尾的成分演变而来,如“对了”[7]、“好了”[8]、“我说”等,而就能够承担话语标记功能的语类来说,也有副词、连词、感叹词及一些插入语性质的短语等。“一个”作为“数词+量词”组成的名词性结构在句子中间作为话语标记来使用,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但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固化,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名词单位在句中起到类似插入语的作用,即使删去也不会影响句子的基本意思。

(20)那么现在她的配偶和监护人重叠了以后,向他提出一个离婚,他本身精神又是障碍,至少他是一个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1)他的钱被诈骗走,就是因为你提供了你的银行卡的一个密码。

例(20)和(21)中“一个”后面的名词既没有像例(15)那样含糊不清,也不像(16)(17)那样没有出现,而且“一个”与名词之间没有被任何修饰词分隔。而实际情况是,句中的“离婚”、“密码”是没有计量需要的,“一个”完全可以不出现在句中,句意表达与句子结构均不会受到“一个”缺失的影响。由此可见,“一个”的存在逐步具有了话语编码过程中为说话者提供思考时间的作用。

4 结语

日常会话中,在出现话语延缓时,说话者为了避免过长时间停顿,同时给自己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通常使用一些话语标记,可以将表面不连贯的话语变得连贯,如“那个”。“远指空间指示语‘那个’在长期语言实践中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惯例化的话语功能,如开启话题、转换话题、思索填词等”。[9]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也逐渐具备了与“那个”类似的思索填词的话语功能。

董秀芳[6]总结了话语标记形成过程中的共性,话语标记在形成过程中都会出现辖域扩大,词汇意义虚化的过程;话语标记会保持自由的地位,一般不会发生粘着化。我们分析的“一个”的种种用法,可以说符合上述标准。但是,“一个”还不具备统领全句的功能,“一个”的内部构成也不符合董秀芳总结的“汉语话语标记很多都来源于包含动词性成分的结构”。[6]但董[6]同时指出,话语标记的另一类来源是指代性词语,如“这个、那么、什么”等。至于是否有其他来源可以担当话语标记还没有明确的论述。

王力这样说过,“今日咱们所认不合语法的句子,数十年后,语言演变到某阶段时,也许它正是很合语法的。”[10]这也正是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由于我们的语料有限,所讨论到的情况可能不是很全面,但是至少从目前的语料来看,“一个”已经发生了虚化,并且逐步具有了话语标记的部分功能。

[1]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5(3):193-205.

[2]方梅.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4):343-356.

[3]任永军.“个”前“一”的隐现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J].汉语学习,2008(6):54 -59.

[4]赵日新.说“个”[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2):36-52.

[5]储泽祥.“一个人”的固化及其固化过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42(5):77 -80.

[6]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79(1):50 -61.

[7]刘炎.话语标记语“对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5(5):51 -55.

[8]孙瑞霞.话语标记“好了”的语法化过程及无标化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25(6):158 -160.

[9]许家金.汉语自然会话中话语标记‘那(个)’的功能分析[J].语言科学,2008,7(1):49-57.

[10]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猜你喜欢

修饰词量词语料
学加修饰词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我属“懒”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量词歌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