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2-08-15河南省通许县四所楼镇李庄小学张爱梅

河南科技 2012年21期
关键词:动手概念小学生

河南省通许县四所楼镇李庄小学 张爱梅

在小学数学新课本中,加法、减法、排队和分组等数学知识在讲授中出现了大量的实物性例子,体现出数学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是研究客观物质在数量上的表达与关系的科学,也处处体现在生活中。随着小学生的升级,其所学知识如面积、空间、统计等知识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越来越强,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对数学生出距离感,出现畏难情绪。这与小学生在成长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能力的培养不足有关。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掌握基本概念,培养灵活运用能力

数学概念是组成数学能力的基本元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有几百个,每个新学期里都会出现新的概念,而且难度呈螺旋上升趋势。通过加强对这些概念的掌握,可以逐步培养小学生灵活使用基本数学概念的能力。

概念一般都具有抽象性,而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归到感性的循环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对概念引入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最好从浅显易懂的实例出发,让小学生运用自身感官去观察和体验,引导学生感知概念的各个要素;再经过教师加工总结,形成完整的认识,从而完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要达到对概念的灵活运用,还要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理性到感性,将抽象的概念元素联系到实际中去,达到运用的目的。如,“角”这个概念对于小学生较难接受,如果教师首先引入实物如三角尺、红领巾、剪刀、钟表指针等,使学生通过感性观察区分各实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进而总结出“角”的三要素,即顶点和两条边,进而推导出“角”的基本定义。最后让学生运用“角”的定义到生活中找例子,达到对“角”定义的掌握。

要灵活运用数学概念,还要理解与掌握其内涵与外延,了解它的实际意义,将众多的小学数学概念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二、培养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表现形式,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计算能力与计算习惯也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小学教学大纲的教学重点是计算,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是能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迅速进行计算。培养计算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培养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一件事的先导,也是事情做成功的前提,人们都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小学生更是如此。小学生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对知识渴求的一种表现。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与教学实践,培养小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2.拓展思维,追求最佳。数学运算是一个灵活的思维加法则运用过程,不管是在讲解习题或是学生自己做题时,多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使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对比,寻找最佳运算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运算水平。

3.强化口算训练,提高运算速度。口算是主要依靠思维、记忆,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写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对于口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习题与回答问题时总能抢得先机,较易受到表扬,从而学习数学的兴趣较强。口算能力是思维能力、记忆力、方法技巧融为一体的能力,要通过长期的系统训练,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突击获得的。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教师要根据课程的进行程度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安排口算训练时间;在口算练习中要有侧重点、有计划地练习,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在计算中会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而造成错误。如,审题时看错数字,将数字顺序前后颠倒;看漏或看错运算符号;书写不规范;在写竖式数学算式时,不注意数位对齐等。这些错误的出现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因此而错题失分较为可惜。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规范学生的书写。要求学生字体工整、格式规范。只有学生把数字与算式格式写端正、写清楚,才能为下一步正确计算打下基础。

(2)学会思考,不盲目做题。有些学生一看到计算题马上就做,缺少了思考这一步骤,做错了再进行思考、涂改,这种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大忌。

(3)先追求准确,再追求效率。不管是在教师教学时还是小学生计算习题时,都应要求做题步骤清楚,格式规范;即使在演算草稿上,也要写得清楚规范,明明白白,以方便事后的检查与验算,在准确的前提下再追求速度的提高。

(4)主动进行检查和验算,避免笔下误。小学生一般在做完题后并不认真检查,或者没有掌握检查技巧,因为怕浪费时间而省略检查,可能造成运算结果少写一个0、点错小数点位置,或者在草稿纸上正确,但因笔下误而抄写错误等。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检查和验算的方法与技巧,如复算检验法、查验草稿法或估算法等。

三、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阅读是一种用数学的思维对数字符号及文本的理解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一般不喜欢非算式题,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主要与数学阅读能力不强有关。小学数学非算式题主要有应用题、文字题和图表题等题型,这些题目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构成,包含了已知的数据和未知的问题,如果数学阅读能力不强,就不能理解并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儿德曾说:“数学语言是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数学题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这种能力需要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体会并培养。

1.教师要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让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阅读的第一现场。教师在课堂上解决数学问题时,应经常运用生动准确的数学语言符号,辅之以形象的手势和适合问题情景的表情,点明阅读重点与难点,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老教师那里得到数学阅读的方式,初步学会数学阅读。

2.教师应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文本,指点学生阅读方法。从数学语言形式上看,数学阅读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或者说是精心设计的,所用词汇多是数学术语。应培养小学生对这些特殊词汇的清醒认识,使其在阅读时能够做到不遗漏,从而把握问题的本质,正确理解与解决数学问题。

3.学生在审题时要认真仔细。审题时甚至应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数学语言的特殊性,把数学语言转化成生活语言,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能力,再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迅速提取题目中的信息与等量关系。

4.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数学阅读是预习与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手段,而阅读能力高低与语文知识有一定关系,语文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学阅读能力。语文与数学同样是小学基础课,相互间联系紧密,不能偏颇。要提高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还必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四、培养动手能力,促进逻辑思维发展

手是人的感觉器官,亲自动手所进行的活动有助于促进人思维的发展。当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能把人大脑中判断区和想象区的活力激发起来,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有利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动手与不动手,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生理学研究还表明,手的运动能使大脑中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多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与实践中动手动脑,既能使其大脑机能得到全面训练,又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在小学阶段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问题,而且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动手实践的意义是指学生亲自做,全身心地参与,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独立解决问题。新编小学教材已明显体现了这一特点,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动手实践活动和动脑思考等内容。对此,应依据按动手能力形成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要求,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形成的发展性和教育性的特点,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动手活动的智力训练水平,使之紧贴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也是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的习惯和能力能使人在之后的人生中受益。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应重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动手概念小学生
我也来动手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幾樣概念店
动手画一画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动手演示找错因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