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院所保密管理对高校保密工作的启示

2012-08-1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密处钱晓辉袁智强

河南科技 2012年21期
关键词:保密工作科研院所保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密处 钱晓辉 袁智强

新形势下,高校保密工作保密对象和内容、保密环境和条件以及保密形势和手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给高校保密工作提出了挑战。随着新一轮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科研院所优秀的保密管理值得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关注。学习科研院所的先进管理经验,加以吸收消化,积极探索保密工作的管理创新,是摆在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全涉密的人员管理思想

相比高校,科研院所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员工都涉密,即便个别不涉密的工勤人员也纳入保密教育管理体系中,这种全员涉密的单纯人员结构使得科研院所在人员保密教育方面做得很出色。科研院所的每位员工都接受了上岗前的保密培训、在岗中的保密教育、离岗后的保密承诺,良好的保密意识在每位员工身上得以体现。

高校的人员管理一直是保密管理工作的难点,因为高校的人员构成相比科研院所复杂得多。涉密人员就有涉密管理人员与涉密科研人员、涉密教工与涉密学生之分。非涉密人员就更加复杂,包含教师、学生、工勤人员、外籍人员以及因校园开放而存在的社会人员等。

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全局考虑人员管理问题,从两方面开展此项工作。第一,给人员分类。将教职工、学生以及工勤人员纳入学校保密管理体系中,进行不同程度的保密教育。针对社会人员和外籍人员这类特殊群体,则侧重做好关注与防范工作。第二,对纳入保密管理范围的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借鉴科研院所的管理办法,全体人员,而不仅仅是涉密人员,都应进行保密法等基本保密知识的培训,使其明白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项工作的开展,旨在使高校全员树立良好的保密意识,改变保密仅仅针对涉密人员的旧观念,在教会涉密人员不外泄的同时,也杜绝非密人员去接触。而针对涉密人员,应学习科研院所重视专业知识的特点,不仅学习保密基础知识,更注重信息安全等专业知识,有的放矢,全方位武装每一位涉密人员。

二、全封闭的涉密场所管理理念

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另一劣势就体现在科研场所分散方面,毫无疑问,科研院所全封闭的场所管理为其保密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便利,人员、设备以及资料的出入得以把控就使得秘密信息在基础环节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此相反,高校因为学院、系所以及项目组的分散导致科研场所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散落的科研场所就使得对人员、设备和资料的把控更加困难。

现行的高校管理模式下,实现科研场所集中,实行全封闭管理难度较大,但并不等于高校无法实现这一模式。借鉴科研院所的全封闭管理理念,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应积极探索这一途径,开展创新工作。近年,随着保密工作的发展,高校很多涉密学院、系所以及项目组已经渐渐采取涉密办公、科研集中的管理模式。例如在科研场所规定一个或多个办公室为保密室,所有与涉密相关的工作均在此进行,这就便利了保密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应开阔思路,积极探求集中全校涉密科研场所的办法,力争实现类似科研院所全封闭管理的模式,或者在现实与理想中寻找平衡点,做到更进一步的相对集中,为实现保密工作有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三、监控审计的互联网管理方法

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科研院所为做到此点,严控互联网在所内的布点和使用。现有的科研院所互联网管理模式基本为:固定场所内指定少量计算机可连接国际互联网,供所内人员查询资料使用。然而,与此相反,高校则遍地都是互联网计算机,可以说高校的保密管理就是在整个互联网计算机大环境下保护小范围的涉密计算机。

基于以上原因,高校的互联网管理更应借鉴科研院所一些好的方式,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研院所在所内登录互联网需要核对身份,实名上网,并记录上下网时间。高校因为登录互联网的点很多,场所不固定,因此做到身份核对和时间登记比较困难,但做到初步实名上网是可行的,例如IP地址实名登记、MAC地址绑定等。第二,科研院所的互联网计算机均加装“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等各类上网行为监控与审计软件,使用先进的管理系统是保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可以做到访问控制,规定人员必须使用身份卡等登录互联网,这样就简便地实现了实名上网并自动记录上下网时间功能。此外,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可以对上网者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审计,提醒上网人员在进行信息传递等重要操作时注意保密问题,例如在发送或接受信息前再次确认信息的合法合规性。同时,管理系统的审计功能还可以事后查看人员上网行为,有无违规传递信息等。高校可以借鉴此做法,选择合理的“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这将给保密管理工作带来长足进步。第三,借鉴科研院所的管理模式,最值得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注意的是严控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高校移动存储介质的广泛使用给保密工作带来难度,对于既有涉密计算机又有非涉密计算机的涉密人员,往往容易产生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违规行为,学习科研院所的经验,严控涉密人员的移动存储介质可有效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这对保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高校保密工作因高校性质的特殊性,存在一些管理难点,正视这些困难,与具有先进保密管理经验的科研院所加强沟通和交流,得到好的启示,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研究新的管理方法,使用新的管理系统,必能提高保密工作管理水平,为科研生产工作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保密工作科研院所保密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征稿函
夯实保密管理基础,提升保密工作水平的路径探索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探索保密工作信息化路径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的地理信息保密工作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