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母婴暂时分离交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2012-08-15张红卫

护理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腕带产科母婴

张红卫

Zhang Hongwei(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zhong City Shanxi Province,Shanxi 030600China)

母婴同室是促进母乳喂养的一项重要举措,确保婴儿安全是保证产科质量的前提,也是产科护士的职责[1]。由于产科特殊性,需对婴儿进行一些专项医疗护理操作(沐浴、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等)而需要母婴暂时分离。近年来,媒体报道了部分医院产科由于母婴暂时分离交接流程不规范出现婴儿安全问题而引起投诉和纠纷以及在医院内婴儿被不明人员抱走等重大安全问题。为了杜绝婴儿重大安全问题的发生,2011年1月—2月我院产科对216名住院母亲、28名产科护士在母婴暂时分离护患交接环节中的安全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细节问题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母婴暂时分离交接环节中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1.1 产妇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216名住院母亲的调查发现,有66%的母亲不知道母婴分离时核对婴儿腕带信息,有55%的母亲不查看抱走婴儿护士的胸卡信息,有48%的母亲不查看护士对婴儿护理完毕送回病室后的状况。分析原因是由于产妇大多数为初产妇,没有育儿经验,对媒体报道不关注,法律知识缺乏,防范意识薄弱,对医院的管理流程不熟悉,对婴儿安全保护缺乏认知,护士对产妇相关知识宣教不到位,所以产妇不知道应该主动参与到婴儿的安全管理中。

1.2 护士在交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调查显示,28名护士中有5名护士曾发生过在母婴暂时分离前没有与母亲共同查看腕带而婴儿全身情况,护理完毕送回婴儿后家人发现皮肤出现红疹等变化而引起家属投诉事件。有3名护士由于母婴分离前婴儿腕带已脱落但护士抱婴儿离开前没有查看腕带而只看了婴儿被卡,去洗澡间给婴儿沐浴时方发现补系上,但产妇发现后提出护士工作不严谨而产生对护士工作的不信任。有6名护士抱婴儿前没有向产妇及家属主动介绍自己的身份导致产妇不配合护士工作。出现这些细节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母婴暂时分离制度不健全,交接流程不合理,交接内容不够细化,同时对年轻护士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少,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对简单的问题过于大意而造成安全隐患。

2 安全管理对策

2.1 健全制度,细化流程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全国医院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要求产妇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规定,产科制订了“产科母婴暂时分离管理制度”,细化交接流程,要求对婴儿进行任何医疗及护理操作(沐浴、新生儿疾病筛查、游泳、臀部护理、脐部护理、眼睛护理、新生儿抚触等)需母婴暂时分离时,护理人员必须详细告知护理项目并取得婴儿母亲同意,在《产科母婴暂时分离同意告知表上》签名后方可抱婴儿离开。母婴分离前护理人员必须与婴儿母亲共同核对床号、母亲姓名、婴儿性别、腕带信息、被卡信息,共同查看婴儿全身无异常情况母亲与护士双签字后方可抱离母亲。进行任何操作母婴分离不得超过1h。对婴儿护理完毕送回病室后护士需再次与母亲进行相关核对,在《产科母婴暂时分离同意告知表上》进行详细记录,并与母亲在告知表上双签字后,护士方可离开病室。

2.2 加强培训,专人专护 加强培训是减少隐患发生,保证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每月1次对全科28名护士、12名医师、38名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交接流程的讲解,对新上岗护士和护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全员培训,共同提高安全风险意识。运用典型案例,对交接中的每个环节采取互动交流,使全体护士真正掌握管理流程并认真实施,使安全核对交接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开展优质护理,改变护理模式,专人专护,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名产妇及婴儿的护理,责任护士主动给产妇及家属介绍医院制度、医院环境、护理管理流程,更重要的是向产妇及家属介绍自己并认识自己,同时对所分管产妇进行母婴安全知识的宣教,让产妇有安全防范意识,主动与护士进行婴儿相关信息核查,查看护士胸卡,不要把婴儿交给陌生人,共同参与到婴儿的安全管理中。

2.3 完善安全设施,提供人性化管理 产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科室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安全[2]。医院在病区走廊内安装了监控设施,24h实时监控。母婴同室房间张贴统一、规范、醒目的温馨提示卡,提示“不管任何人抱婴儿离开母亲时一定要有家人陪同”“住单间病房的产妇要随时有家属在身边,休息时锁好门以防意外发生”等,还制作了美观的婴儿去向提示牌,婴儿抱离母亲前护士必须把提示牌放在母亲病床旁,牌上告知给婴儿进行护理的详细内容及此项操作的作用和大约需要时间,护士送回婴儿后方可把提示牌撤走,提示牌可使婴儿家人有一种温馨的感觉,乐于接受,自觉配合,达到安全的目[3]。婴儿洗澡间设置了家人等候观看区,婴儿洗澡和其他操作时家人可通过大玻璃窗观看全部过程,体现人性化管理,深受产妇和家属的欢迎,对护理工作更加放心。

3 效果

2011年我院产科共出生新生儿1 606名,通过对506名婴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有98%的母亲在母婴暂时分离时能主动与护士核对婴儿腕带信息,有96%的母亲查看抱走婴儿护士的胸卡信息,有98%的母亲和护士共同检查婴儿离开病室前后的状况,99%的母亲认识责任护士,96%的母亲知道责任护士的姓名,母亲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8%,100%的护士能严格执行产科母婴暂时分离管理制度,认真按照交接流程中要求的内容进行交接,无一例因交接不到位引起护理投诉。

4 讨论

产科母婴交接过程中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将母婴暂时分离交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归因分类,制定相应护理管理制度,细化交接流程,不断对护士、产妇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完善必要记录,开展优质护理,专人专护,加强了护理过程中服务环节关键点的控制,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护理安全投诉,提高了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确保了婴儿安全。总之,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培养创新型护理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是护理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主题。

[1] 薛珍.基层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73-1074.

[2] 陶春花,舒宗建.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06,13(1):88.

[3] 屈红,夏秋江,王青丽.临床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8):17.

猜你喜欢

腕带产科母婴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