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误区的质性研究1)

2012-08-15张雪芹

护理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质性误区血糖

张雪芹

Zhang Xueqin(Nursing College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271016China)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生物医学手段在其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有限且费用昂贵,加强病人管理疾病的能力成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水平与血糖控制呈正相关,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可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2]。调查发现,我国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整体水平较差[3-5],广大群众和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的知识严重缺乏[6],糖尿病病人在治疗方面存在误区[7]。为探讨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误区,我们对16例病人进行深度访谈,为编制测量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误区的工具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在本地医院住院、门诊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的糖尿病病人1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共访谈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6岁~83岁,病程1年~20年。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8],以面对面、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形式收集资料,以自行设计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为指导。访谈提纲主要为:您认为糖尿病是什么样的病?有多大危害?得了糖尿病后,您是怎么吃饭的?您是怎样运动的?您是怎么吃药的?对药物的副反应了解多少?怎样看待胰岛素治疗?您是怎样进行自我监测的,比如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足部等?糖尿病对您有什么影响?您担心什么?

1.2.2 资料收集 研究者经过质性研究相关知识尤其是访谈技巧的培训。访谈前首先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获得其理解和同意,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保护其隐私,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每次访谈30min~60min,采取录音和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并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肢体动作等变化。住院及门诊病人访谈选取单独病室,社区病人选择病人的家中,只限病人一人在场,并录音,保证访谈资料的真实、完整。

1.2.3 资料整理与分析 录音资料及记录在访谈后24h内转录整理成文字,并依据Claizzi的质性研究分析法进行分析[9],包括仔细阅读所有访谈记录、吸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对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尽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返回参与者处求证。

2 结果

2.1 主题1:认知误区 多数病人不知道糖尿病的病因、并发症及并发症的危害及预防。如病人8:“我喜欢吃糖,我觉得我得糖尿病与吃太多糖有关。”病人4:“并发症是什么?不知道。”病人1:“我血脂高,年轻时干活太多,现在累的心脏也不好,去年刚放了支架。”病人13:“我现在眼睛看东西模糊,来医院看,医生说血糖高,是糖尿病,让我住院治疗,让我激光治疗眼睛,我听说打一个瞎一个,我不想打。”

2.2 主题2:饮食误区 大多数病人都存在着饮食方面的错误认识。病人3:“我喜欢吃瓜子,没事就喜欢嗑瓜子。每顿饭我都喝粥,否则感觉没吃饭。”病人5:“我不敢喝牛奶了,里面都有糖。”病人6:“我饿,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一顿饭要吃两个馒头。”病人7:“我不管那么多,该吃就吃,该喝酒就喝酒,然后再吃药就是了。”病人9:“我吃二甲双胍后胃不好,我想喝点小米粥养养胃。”病人14:“我不敢吃饭了,不知怎么吃饭?”病人1:“我每天都吃粗粮,细粮吃很少,血糖还那么高。”病人2:“我喜欢吃水果,不忌口,想吃就吃。”

2.3 主题3:运动误区 有些病人对怎样运动不清楚,在运动方面存在错误认识。病人2:“我不喜欢活动,我喜欢打牌。”病人3:“我住在山脚下,每天早晨起来我都去爬山,大约1h后回来吃饭。”病人1:“我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去操场走10圈。”病人11:“我知道运动的好处,但我没时间。”病人9:“我每天接送孙子上幼儿园就是运动。”

2.4 主题4:药物误区 大多数病人对所服药物的作用知之甚少,用法存在错误认识。病人5:“西药有副反应,我不吃,我吃中药。”病人13:“听收音机上说有种药治疗糖尿病效果非常好,还买一赠一,我吃了几盒,降糖作用很好,但现在觉不出效果了。”病人3:“听我们院里那个老人说她吃那种降糖药,效果很好,我想让我儿子也给我买几盒试试。”病人15:“医生让我打胰岛素,我坚决不打,打了就停不了了。”病人4:“血糖降下来,我就把药减量,有时候就不吃了,高了再吃。”病人8:“吃药就行,复查啥。”

2.5 主题5:自我监测误区 大多数病人很少知道自我监测的意义,只知道吃药治疗。病人12:“我的鞋子把脚磨了个疱,我自己把疱挑开了,后来就发炎了。”病人2:“我只测空腹血糖,很少测餐后血糖。”病人4:“我只知道测血糖,不懂还测其他什么。”病人5:“我听社区的医生说我血糖高,让我吃药,我不知道血糖正常是多少。”

2.6 主题6:心理误区 有些病人得病后,很悲观。病人13:“得病后,我看我丈夫哪里都不顺眼。”病人10:“刚得病时,心情很压抑,感觉完了,啥也不能吃了。”病人14:“怎么得了这种病,吃不敢吃,还要花钱吃药,又治不好。”病人12:“得病后,我觉得完了,治不好,一辈子要吃药,麻烦死了。”病人16:“我那么年轻得这病,一辈子打胰岛素,麻烦死了,有时觉得活着真没意思。”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要了解病人存在的自我管理误区 本研究通过对16例病人的访谈,发现大多数病人都存在认知、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心理6个方面的误区。只有极少数病人存在某些方面的误区。血糖的控制与自我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了解病人存在的误区,有的放矢,才能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指导。但不论是在医院还是社区,医务人员与病人的接触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通过三言两语就能完全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医务人员如何能全面了解病人存在的自我管理误区,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病人存在的自我管理误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 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教育活动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教育是实行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10]。目前糖尿病教育的实施方法有医院内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11]。无论在医院还是在社区医生在与病人接触的短暂时间内,只能向病人讲解最主要的原则,缺乏系统、具体、有针对性的教育[12]。因此,实施针对自我管理误区的健康教育,有望提高病人对糖尿病的认知[13]。但如何采取系统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误区的教育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受研究方法限制,在访谈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客观条件,因此访谈中的具体内容只能代表糖尿病病人的部分误区,无法涵盖所有情况,这是质性研究本身局限性的体现[9]。此外,由于质性研究分析结论缺乏统一的检验和客观评价标准,若要全面描述病人存在的自我管理误区,设计出完整的误区测量工具,需要进行后续的相关研究。

[1] 戴霞,尹志妙,姚冬芳,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11):648-649.

[2] Jones H,Rossi JS,Edwards L,et al.Changes in diabetes self-care behaviors make a difference in glycemic control:The diabetes stages of change(DSC)study[J].Diabetes Care,2003,26(3):732-737.

[3] 张惠英,刘桂珠.银川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696-1697.

[4] 李华,雷新兰,张秀华.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新疆医学,2002,32(4):85-86.

[5] 贾芸,王君俏,刘伟.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21-23.

[6] 范丽凤,朱筠菌,张小群,等.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54.

[7] 钟冬梅.糖尿病治疗误区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4A):877-878.

[8]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

[9] Valle RS,King M.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lternatives for psychology manag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48-71.

[10]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0.

[11] 郭凤玲.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实用全科医学,2007,5(7):644-645.

[12] 范丽凤,潘长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9.

[13] 于翠英.浅谈糖尿病的护理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5):1.

猜你喜欢

质性误区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猪的血糖与健康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