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概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讨

2012-08-15石保山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概论理论教学

石保山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高职高专“概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讨

石保山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实践教学环节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高职高专“概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践教学的主题选择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与时俱进,关注热点,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实践教学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实际,选择具有普遍适用性、可操作性、经常性的模式进行。

高职高专;“概论”课;实践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核心课程。在高校“概论”课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现象,如何提高“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的要求,真正使“概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一门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1]这表明,高校“概论”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关键是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着重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核心是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概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认识高职高专“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概论”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内化道德知识,外化道德行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理论与现实连接的一架桥梁。

(一)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是实行实践教学的哲学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认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2]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有志的青年,都要自觉地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是青年成长的丰厚沃土和宽广课堂。”[3]辩证唯物主义的这种实践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不能只有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而是内在地要求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

(二)“概论”课的自身特点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概论”课有自身的特点,它主要讲授是党的创新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理论性比较强,传统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觉枯燥而动力不足。相比较而言,专业课是学生将来谋求生活的一技之长,且专业课的教学往往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器材,场所;与英语课比较,英语是学生掌握的一门语言,许多学校对英语水平都提了要求,即使没有要求,英语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到就业,可以作为未来求职中的一项优势。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花在学习英语上,却不愿花更多时间用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而实践教学因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同感。

(三)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程度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学情依据

2017年大连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为164.2亿元,R&D投入强度为2.2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无论是创新投入总量、投入强度,还是发明专利拥有量,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有明显差距 (见表3)。企业创新意识、创新活力不足,创新主体作用不突出,产学研一体化有待加强,高校与企业、产业融合不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不足,政府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有待于提高。

我校是医学专科院校,以理科生源为主,学生理论基础和人文素养相对薄弱;对于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认可;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待“概论”课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不同学制层次的学生对待该课程态度也有差别。加之年轻人思维比较活跃、个性彰扬、从众参与意识明显、面对挑战喜欢表现自我、独立意识强、对新鲜事物好奇并能够勇于尝试、富有创造力,纯粹的理论宣讲缺少自我参与机会,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授课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四)澄清认识上的误区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

从根本上讲,“概论”课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结论,而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4]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对“概论”课的重要性就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搞考前突击,简单地背诵原理和结论,错误地认为“概论”课对其今后的生活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让这门课真正成为他们今后的行动指南。

二、准确把握实践教学主题选择的几个原则

高职高专“概论”课实践教学主题可以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灵活选择,但必须注意把握三个原则。

(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原则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实践教学内容必须以教材为依据。“概论”课的两大理论体系,各自又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哲学等方面。第一章是总论,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第二章是方法论,讲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和重新确立;第三、四章讲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相关理论;第五章到第十五章讲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这些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避免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随意性、盲目性,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与时俱进、关注热点原则

(三)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原则

高职高专学生大多生活环境比较优越,自我意识很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发现问题,努力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希望找到答案。学生的好奇心越大,求解的愿望就越强烈。

在“概论”课学习中,学生并非对所有的社会现实问题都能做出正确解释,理论与他们看到的现实有时会存在一定差距,这样势必会产生某些思想困惑,这些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时解答,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此“理论无用论”的错误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关注并及时排除学生思想中的困惑问题,教师可在每章节上课结束后在学生中征集学生存在的疑惑问题。对于个别学生的疑点可以个别辅导解决,小范围内学生的疑点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去解决,大范围内学生的疑点可以在查阅资料基础上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去解决。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点问题,实质上就是排除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的思想障碍问题,确保学生始终有强大的学习动力。

三、灵活确定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实践教学的途径和形式很多,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但并非每一种实践教学形式都具有可操作性,有些组织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或者条件尚不成熟。长期以来关于“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偏差,似乎只有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考察、调研才是实践教学,从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实践教学很难具有普遍适用性、可操作性、经常性。结合我校的实际,目前最容易组织实施,且比较有效的是校内实践教学和家乡所在地实践教学模式。

(一)课堂实践教学

调查显示,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视频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视频教学法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常规授课时采用,而参与式教学法需要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组织实施课堂辩论、演讲、情景模拟、讨论等方式实现。

第一,视频教学法。视频教学是指在讲到有关理论的时候,按照教学进度及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的安排播放视频,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穿插式视频教学法。好的素材能够收到很好的预期效果,视频素材的选取要有针对性,要比较典型,视频素材不宜过长,视频要穿插在授课过程中播放。比如在讲到第一章第三节邓小平理论时播放《小平您好》视频片段,通过对邓小平的生平了解而加深邓小平理论学习和理解;在讲到第二章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时通过正反两个视频片段说明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一个是《华西之路》,一个是《王怀忠的两面人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受到教育,认识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同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在讲到第三章和第四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时,播放《百年中国》等影视片段,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实践教学效果很好。因为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无法真切地体会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理论。第二种方式是专题视频教学法。按照授课计划中制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如《复兴之路》、《走进毛泽东》等教学影像片活动。在观看之前,教师先进行宣讲,介绍影像片的主要内容,讲解本次观看内容要强化对哪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解,阐明要达到的目的。观看活动之后一周之内,学生上交观看影像片的心得体会。

第二,课堂分组讨论法。在每一学期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一两次课堂讨论。先把学生按8~10人的标准分组。讨论题目一般在正式组织讨论之前的半个月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学生先在小组范围内自己组织讨论,之后选出代表参加正式的课堂讨论。比如在讲到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与现阶段存在的贫富差距现象?对这一问题,所有同学都觉得自己有很多要表达的思想,在正式讨论时,每位代表发言后,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可以提问或者反驳,代表若无法回答时,可以求助自己小组的其他成员,整个的讨论气氛就相当的热烈。同学们在相互辩驳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具有共识性的看法。

第三,班级辩论赛。辩论赛主题必须与教材内容相关,由教师提前一至两周布置,在班上事先让学生推选辩论赛正、反方选手各4名,主席1名,评委若干名。每小班推荐评委2~4名,并选出1名点评评委。教师指导学生熟悉辩论赛进程。整个辩论分为两大项:第一大项为辩论,时间为一节课,按一般辩论规程进行;第二大项为自由辩论和点评,班级学生可以和正反双方进行自由质辩,时间为20分钟;后由指定评委进行点评;按照评分标准对 8位辩手进行评分,时间为15分钟;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并根据评委评分及现场表现选出最佳辩手。在此模式中,正、反方之间的现场辩论最能够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对辩题进行思考,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参与辩论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选题授课模式。把课堂教学的掌控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将自己的角色换位成“概论”课的任课教师,认真地设计选定的一小段教学内容,并使用多媒体。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讲的内容会提前一周布置,以便进行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时,随机抽取学生来讲。从参与试讲的状况来看,学生们对交给他们的内容都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再加上制作多媒体的过程中要搜集许多的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此种模式下,学生群体主动参与实践教学,能够活跃课堂,充分展开互动,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第五,知识竞赛。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当时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增加知识竞赛环节,比如建党九十周年,可以举办“党的基础知识竞赛”活动,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可以搞一个党的十八大知识竞赛活动等等。

(二)家庭实践教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体体现在家庭的变化中。以往讲实践教学,家庭实践教学模式很少被提及,实际上就“概论”课来说,家庭也是一个值得利用的实践场所。

例如,第八章讲授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表和与父母交谈的方式,深入了解计划经济体制下家中的经济状况,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的经济状况。通过对比使学生亲身体会,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必须改革,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正确的,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网络实践教学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网络具有信息量大、查阅便捷等特点,正成为大学生学习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阵地之一。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这块阵地,实行网络实践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可以解决其它实践模式解决不了的问题。

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下载10幅照片及10组相关数据,说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下载10幅照片并附简要说明,展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社会状况;在讲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下载10个名词并附简要说明,反映中国农村的变化;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下载10幅照片并附简要说明,反映社会上不文明的现象等等。

(四)家庭所在地实践教学

一般来讲,高职高专学生对家庭所在地的社情比较熟悉,每年又有3个月左右的假期。所以,利用家庭所在地进行实践教学,对所有的学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参加家庭所在地实践教学的学生,可以个人独立进行,也可以组成调查小组进行。家庭所在地实践教学可选择的题目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选择实践教学题目。例如,依据第八章讲授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指导学生调查家乡所在地改革前后的变化,使学生亲身体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依据第八章讲授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农村调查,亲身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并对家乡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004-08-26.

[2]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N].中国青年报,1999-05-05.

[4] 肖贵清.关于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6,(8).

Path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I Bao-shan

Practice teaching link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work i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s and Socialist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he theme of practical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be selected and based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be kept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hot, combined with the ideological reality of the students. It must b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gio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school to carry out practice teaching, choosing general applicability, operative, regular mod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roducti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G71

A

1008-7427(2012)02-0015-03

2011-12-26

作者系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政教部讲师。

猜你喜欢

概论理论教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青铜器辨伪概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