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2012-08-15党志强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教师教学

党志强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

浅谈心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党志强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

心理学是师范教学课堂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每一个师范生来说,学好心理学不仅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现在很多学生学习是一种被迫学习,怎样从根本上转变这种状态,还得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学习兴趣;心理学

兴趣是人们集中某个对象,并具有特定感情色彩的心理状态。它既是人们认识的需要,也是人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内心是愉快的,行动是积极的,观察、思维、记忆等多种活动就会最主动、最有效。

目前,在心理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教学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枯燥的知识,使学生叫苦不迭,致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那么,怎样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的完成好教学任务呢?

一、挖掘心理学的内在魅力,树立学习心理学的志趣

多年的心理学教学实践中,让我深深体会到,当把教师把学生对心理学本身的兴趣唤醒之后,学生的兴趣可能转化为学习的志趣,从而在学习活动中就能够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不感到厌倦。学生被心理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是形成稳定志趣的基础。

心理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的科学,心理学到底学习什么,对这个问题许多学生脑海中常常带着问号,我们只有把日常生活中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问题摆到学生的面前,从浅显易懂的环节入手,学生们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这门课程,比如说:人是怎样来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的?人又是怎么样来获得知识的?人为什么会有脾气?脾气和性格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人为什么会做梦?梦与现实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诸如此类跟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的问题一旦跟我们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们的反映会大大不同,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马上也会随之而来。

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一)充分把握课堂良机,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求知欲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当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教师的尊重是对学生心灵的呼唤。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师生情感交融,心理共鸣,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

2.实施教学民主

课堂环境是是否真的生动活泼,并不仅仅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学生回答次数的多少,重要的是要看学生是否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实施教学民主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锻炼主体勇敢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境的教学,通过鲜活的表现、生动有趣的实验、故事或游戏,使学生始终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双耳分听的实验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通过动作设计,表情的自然表露,赋予静态语言以生动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首先,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对心理学这门课的趣味性。我对教材的处理,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使学生的思想状态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兴趣得到了升级;其次,备课时还要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语言新颖可信、生动活泼,合理地运用图片、实物、挂图、简笔画等,呈现给学生更加直观、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情境,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心理学中关于人的平衡觉时,学生们很可能会感觉到很抽象,这是时候我们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体会,做游戏,腾出讲台前的地方,让一位平时平衡能力好点的学生以每秒0.5圈的速度原地旋转10圈,然后令其向前走。最后教师可以总结平衡觉的定义,让学生体会平衡觉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三)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应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给学生更多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知识进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认识自我,有了价值观,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乐趣,变原来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学前心理学学习的兴趣。

开展活动时,可让学生编辑一些学习园地,办学前心理学墙报,成立学前心理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小竞赛,例如歌曲表演、书法比赛、日常交流、知识竞答等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前心理学水平,并长久保持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也就是说,仅仅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把学生作为学生的主人。教师的教,要善于在“导”字上下功夫,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1] 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G642

A

1008-7427(2012)02-0120-01

2011-12-01

猜你喜欢

心理学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