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介语石化现象与母语负迁移的关联性

2012-08-15周君朋任培红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二语母语现象

周君朋 任培红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浅析中介语石化现象与母语负迁移的关联性

周君朋 任培红

(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中介语的石化是二语习得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母语负迁移是中介语石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从母语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四个层面对中介语石化的负迁移影响的探究、分析,对于二语学习者避免或减少母语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提高二语的习得能力有重要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母语负迁移;关联性分析

一、引言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二语习得理论中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早是由语言学家 Selinker(1969)在题为Language Transfer的论文中提出来的,后来Selinker(1972)又在题为 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将中介语定义为第二语言学内在的独特的语言系统,此语言系统既不是第一语言,又不是目的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并随着语言输入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向目的语靠拢的语言。

在实际的二语学习中,绝大多数语言学习者因为受到母语的干扰,即使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学习,二语水平也无法达到目的语这个最终目标,这就形成了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本文简介了中介语的发展、石化现象及母语负迁移,重点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对母语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来探究、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现象与母语负迁移的关联性,以此来引起二语学习者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的足够重视,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母语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的目的。

二、中介语的发展及石化现象

2.1 中介语的发展

Brown(1986)把二语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随意性错误阶段(random errors),在此阶段中,二语学习者只能模糊地感觉到目的语有一种特殊的系统知识需要学会,但自身却缺乏这种知识,学习者在目的语输出时大部分时间是错误的,比如同一个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会说出 “Mary will dances.” “Mary will dancing.”等错误的句子。

2)中介语突出阶段(emergent state of interlanguage),在此阶段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逐渐趋向前后一致,并已经开始辨识系统并内化某些规则。但是在此阶段,当学习者的错误被指出时,他却没有能力及时去改正。

3)系统形成阶段(systematic stage),在此阶段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有了更多的一致性,但是依旧会出现错误,只要稍加提醒,便能自行更正。

4)稳定阶段(stabilization stage),在此阶段中,学习者已经掌握了目的语系统,对语言运用的错误相对较少,语言运用开始流利,能更好的表达意义。即便在语言运用中出现错误也无需他人指出,自己便能更正。例如:

Brown对中介语发展的四分法,充分体现了中介语开放性的特征,除了开放性特征,中介语还具有灵活性、系统性以及石化性等多种特征。其中,中介语的石化性特征最让学习者和语言学家们感到困惑。

2.2 中介语石化现象

“中介语石化现象”这一概念是由Selinker在1972年首次提出的。Selinker在1989年又指出,语言石化是指学习者可以在一种语境中正确使用第二语言形式而不能正确使用于其他语境中的现象,即使学习者能够和目的语充分接触,但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一般2~5年),就可以视为石化。1996年,Selinker将石化现象定义为:“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石化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楚了以后,还是会在过渡语的使用中出现。”依据Selinker 的观点,石化现象从形式上可分为: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从性质上可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

产生石化现象的原因很多,Selinker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五个方面:1)语言迁移;2)对目的语规则的过渡概括化;3)培训迁移;4)学习策略;5)交际策略。而Ellis(1994)认为,语言石化形成的原因的内因方面有:年龄因素(年龄论又被称作“生物论”)、缺乏与目的语社会文化融合的欲望。Ellis还总结了石化现象产生的外因方面:即交际压力、缺乏学习机会、反馈性质(又被称作“相互作用论”)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使用影响。

在影响石化现象的众多因素中,母语负迁移(即母语干扰)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从母语对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的负迁移影响来探究、分析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三、中介语石化现象与母语负迁移的关联性分析

3.1 母语负迁移

迁移(transfer)原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学习者将已习得的知识、经验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的过程。根据RodEllis(1997)的观点,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知识影响二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如果这种迁移来自母语,那就是母语的迁移,母语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如果母语对二语的习得起到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母语阻碍二语的习得,它就是负迁移(也叫干扰)。

母语负迁移是影响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的母语负迁移对二语的习得产生严重的干扰,甚至会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错误地运用于目的语,这些母语中的语言形式经过长期地积累,就形成了中介语的石化。

3.2 母语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

对中介语石化现象与母语负迁移的关联性分析,可以从母语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入手。母语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多个层面均有影响,此处主要分析其对以下四个层面的影响。

3.2.1 对语音层面的分析

不同的语言有属于自己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则,在语音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二语学习者因为受到方言的干扰,导致他们在二语的习得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困难。例如,很多学生分不清“l”和“n”的发音,这使他们很难掌握有“l”和“n”并需发音的单词,如“light”和“night”。

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声调。例如,用四种不同的声调来读同一组声音组合wang,就会得到不同的汉字:wāng(汪)、wáng(王)、wǎ ng(往)、wàng(忘),汉语中声调的不同有区分汉字和其意义的功能。英语是语调语言,有降调、升调、降升调和升降调四种语调类型。不同的句型有不同的语调,除正常的语调之外,还有带各种感情色彩的语调。另外,还有可以特别强调某一个词的词调,例如:Won’t you come and dine with us today? 这句话,除一般的说法外,如果要对几位中的一两位说,可以把“you”说重些;如果要对方不要吃了饭才来,可以把“dine”说重些;如果想表达不必另定日期的意思,可以把“today”说重些。

3.2.2 对词汇层面的分析

每一种语言在词与词的搭配上都有一些各自特有的方式和习惯,因此,在理解英语词汇方面,中国二语学习者不仅要注意单词的基本概念,还要探究其外延及联想意义,不能简单地以母语思维去诠释英语词汇,如果机械地将汉语的选词搭配习惯迁移到英语中,很容易造成“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Chinglish或称“洋泾浜”)的错误。例如:“看书”表达为look a book,“红茶”表达为red tea,“学知识”表达为learn knowledge,“食言”表达为eat one’s word,而这些短语的恰当表达另有其词:read a book,black tea,acquire knowledge,break one’s word。

另外,很多中国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使用英语词汇时很喜欢想当然地去理解词汇的意思,例如:一个中国人向美国朋友介绍自己的配偶时说“She is my lover.”,此处是想将“lover”理解为“爱人”,在汉语中“爱人”多指自己的配偶,而在英语中“lover”却是指“情人”,这种用母语思维对词汇意思想当然的理解会引起不少的误解。

3.2.3 对句法层面的分析

英语跟汉语在句法上有很大的的差异,最主要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讲究语法和主谓宾逻辑的完整,采用丰富的词性和句型来表达意思;汉语重意合,注重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主要依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进行表达。

在英语中,连词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即两个完整的句子,或用逗号隔开,或通过连词组成复合句。但在汉语中,连词的用法并没有这样严格,往往会被省略,只求能正确表达意思即可。例如:很多学习者把汉语中表达“他是一位好丈夫,也是一位好父亲。”的句子译为“He is a good husband,he is a kindly father.”而正确的表达应为“He is a good husband and a kindly father.”正是因为学习者受汉语表达的干扰,忽略了英语中连词使用的严格规定,从而出现错误。此外,汉语中的连词是成对出现的,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而在英语中却没有这种用法,很多时候可用一个词来表达,学习者因受汉语表达的干扰,常会译出这样的句子“Although he study hard,but he is still poor in English.”此句中,“although”即可表达“虽然……但是”的意思,“but”在句中是多余的。汉语在句法上的负迁移严重影响到句子在目的语中的表达,如果这种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更正,久而久之便会形成石化。

3.2.4 对语篇层面的分析

汉语思维对于学习者英语表达更深层面的影响体现在语篇上,也是更具隐蔽性的负迁移影响。

前面已经讲过,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以英语语句间的衔接和逻辑关系需要借助大量有形的衔接词实现,因此英语句子组织严密,结构完整;汉语语句间的衔接主要凭借隐含的语义关联来实现,不一定依赖衔接词,因此省略成分多,层次不明显。例如:“He learned my difficulties. He wanted to help me. He couldn’t come. He had something urgent to do. He has helped me a lot.”要让这几句话语义更紧密,逻辑更明确,必须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加上恰当的衔接词。因此正确的表达可以是“When he learned my difficulties,he wanted to help me. But he couldn’t come because he had something urgent to do. Actually he has helped me a lot.”长期受汉语造句模式的影响,学习者写出的英语句子常常是结构松散、语义不够连贯甚至不清,从而形成严重的石化现象。

四、结语

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而且总是在下意识地使用,而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在母语向目的语转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当母语与目的语存在明显的差异时,二语学习者就会有意无意地把母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使用于目的语的交际中,母语负迁移便随之出现。这种负迁移如不能及时消除,不但会阻碍二语学习者习得目的语水平地提高,而且会造成严重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导致二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本文先简介了中介语的发展、石化现象及母语负迁移,然后重点从母语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来探究、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现象与母语负迁移的关联性,让二语学习者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有了更深地了解并引起足够的注意,达到在今后的二语习得中更好地避免母语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进而更好更快地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的目的。

[1] 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 李元春,李潞. 母语负向迁移与英语写作[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2,(4).

[3] 寮菲.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 外语进行与研究,1998,(2).

[4] 牛强. 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

H0

A

1008-7427(2012)02-0097-02

2011-12-05

猜你喜欢

二语母语现象
母语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母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