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公示语的中国特色及其翻译

2012-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译者原文译文

苏 飞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8)

汉语公示语的中国特色及其翻译

苏 飞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8)

本文通过分析汉语公示语的中国特色,指出在语言形式上,汉语公示语常具有结构对称的特征;在语气上,汉语公示语常具有表达直白、不够人性化的特点;从文化上而言,汉语公示语往往涉及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社会现象,等等。作者通过分析大量实例指出: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出现的不少问题,是由于译者缺乏对英语公示语语言特点的掌握、过分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与信息内容所致。作者以为,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提高,有待于译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公示语的翻译,应以满足译文读者的信息需求与心理需要为目的,侧重于译文信息与感召功能的实现。

汉语公示语;语言特色;语气特色;文化特色;读者需要

1.引言

公示语翻译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实用文体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关注要点,甚至《中国翻译》也专门辟出专栏探讨这一话题。所谓公示语,即“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公示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对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涌入中国,公示语的翻译逐渐成为一种必须。与此同时,公示语翻译的质量问题引起了众多翻译工作者与研究者的忧虑与深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对旅游与长住外籍人士需求情况所做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多达53.5%的受访者没有感受到中国英语公示语的准确与清晰[1]。诚然,国际上通用的公示语,翻译时我们完全可以照搬英语中的现成说法;但是,毋容置疑,一些汉语公示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与文化特色,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可以说,公示语翻译的不少问题,是由于译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与信息内容造成的。本文旨在对这类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如何能针对这一类公示语,改善其翻译质量。

2.汉语公示语的语言特色

不少汉语公示语由对偶句式组成,前后句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有整饬之美。有些还在句尾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具音律之美。可以说,这种语言特色,为中国人喜闻乐见。仅以警示人们爱惜草坪的公示语为例:(1)呵护绿色,爱惜生命;(2)小草睡觉,请勿打扰;(3)绿意浓浓,其乐融融;(4)青草依依,踏之何忍;(5)小草青青,足下留情;(6)爱惜绿草,敬请驻足;(7)小草在休息,大家莫打扰;(8)小草在生长,请你爱护它。这么多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体现出汉语独特的语言风格,却给翻译工作带来了麻烦和困扰。请看如下相关翻译:

爱护草地,请勿入内:

Care about the grass,please do not enter.

小草睡觉,请勿打扰:

The grass is sleeping,please do not disturb.

小草在生长,请你爱护它:

The grass is growing,please cherish it.

从翻译的忠实性来看,这些翻译似乎没有什么错误,句式通顺、语法正确,显然译者充分关注了外宣材料所具有的影响力,在翻译中极力避免语言错误。可是,从公示语翻译的实用角度来看,这些翻译对原文语言形式亦步亦趋,并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无法简捷迅疾地实现公示语的感召功能。其实在英语中有一句现成的公示语存在:keep off the grass,简明扼要、功能对等。上述翻译的译者毫无疑问有英语语言功底,却忽视了应根据译文感召功能恰当有效地传递公示语的信息与内容。对于公示语翻译来说,只有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让潜在的译文读者准确无误地理解信息,无需耐心思考即可明白意义,才能达到翻译的效果。

类似上文语言形式的公示语数量众多,如:注意安全,请勿靠近;安全出口,保持畅通;贵重物品,随身携带;生命有限,小心驾驶;花草与你同呼吸,绿色与你共命运;平时遇事警惕一分,万事就能平安十分,等等。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译文难以摆脱原文语言形式,无法服务于公示语翻译的目的,更无法满足译文读者的实际需要。笔者以为,如英语中存在功能对等的公示语,即使语言形式迥然不同,也不妨拿来直接使用;而意义接近的英语公示语,其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参考借鉴,用作我们翻译的依据。应该说,鉴于公示语功能的国际性特点,借用和模仿在公示语翻译中有很大的实用空间,关键是,公示语翻译者要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生活体验,了解英语中现成或类似的说法,这一点难能可贵。例如“平时遇事警惕一分,万事就能平安十分”一文的翻译。林克难[3]认为,可根据美国麻州大学的一则提醒警示语“Please be safe ,Umass ,buckle up”直接把原文翻译成“Please be safe”即可。原文和译文差异大矣,却极具英语公示语简洁明了的特点,是活生生的英语。遗憾的是,现实情况中,很多公示语翻译的作者,未必熟悉英语中的惯用公示语语言形式,甚至是知之甚少。

3.汉语公示语的语气特色

汉语中很多公示语信息表达详尽直白,语气斩钉截铁,缺乏人情味;多用否定句表示禁止,意味强烈。似乎任何组织或机构都可在自己的地盘立下规矩,而中国读者习以为常,以至于浑然不觉其口气强硬。试看以下几例:(1)攀枝折木,人人侧目;(2)禁止践踏草坪,违者重罚;(3)请勿乱丢宣传单张,违者可被检控;(4)为您的人身安全,燕雀湖禁止游泳。违者后果自负;(5)售出商品,概不退换;(6)贵重物品自理,丢失概不负责;(7)严禁随地吐痰、便溺,否则罚款50元;(8)凡经过收银台出口的商品,经发现未结账一律送警查办。这类公示语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转换,非一般译者所能驾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译文读者强烈反感,因为不同于中文读者,他们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未必像中文读者一样能够置身事外,不觉刺眼。更何况“两种语言的相同话语形式在不同文化中却可能具有不同的礼貌级别”[5],如果语言驾驭能力欠缺,或缺乏足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即使是译者极尽忠实,也有可能翻译出语用失当的英文。试看以下译文:

攀枝折木,人人侧目:You’ll be disdained by others if you break the branches。

严禁随地吐痰、便溺,否则罚款50元:Don’t spit,piss and shit everywhere or you will be punished 50yuan[8]。

凡经过收银台出口的商品,经发现未结账一律送警查办:If you take the goods out of cashier without paying for them you will be sent to the police station immediately[4]。

攀枝折木诚然不对,但是如果折了树枝就要被其他人“鄙视,蔑视,鄙弃”,这种惩罚未免太重。“piss”、“shit”都太粗俗,难道一定要堂而皇之标于商场之内吗?偷窃固然可耻,自然会得到送警处理的下场,但是一定要直译出来才具有震慑力吗?游玩、购物者本来轻松愉快的心情,都要被这些冷冰冰的告示破坏了。对外籍人士的问卷调查表明,“公示语翻译应从‘信息接受者’或信息‘服务对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他们的语言和思维习惯考虑,满足他们对高质量的信息需求”[1]。实例表明,目前许多公示语的翻译,实在难以满足译文读者的这些切身需要,充分发挥公示语翻译的目的。

英语中也存在语气强烈的警示性公示语,但是一般而言,这类公示语往往是出于安全性考虑,而无恐吓、斥责之意。对比而言,英语公示语相对较为礼貌,考虑读者的尊严和安全感,往往采用间接表达方式,常利用名词短语、无主语句、被动句等语言形式来减少对读者的冒犯。比如“staff only”,明明是对外人的要求,却说“只有工作人员(可入内)”。明明是“此门禁止上锁”,却说“This door to remain unlocked at all times”。对于汉语公示语译者而言,在翻译中如何充分考虑汉英公示语在语气、语言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译文读者的心理需要与信息需求,是值得深思与深入研究的问题。

4.汉语公示语的文化特色

汉语公示语往往蕴涵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信息,涉及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社会现象等等。如“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10一拨就灵”、“文明游览、依次排队”、“军车免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明保护单位”等等。这些具有文化信息的公示语,译与不译、如何翻译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公示语的翻译,应照顾其主导功能(即施为功能),而牺牲其次要功能(即文化影响)[6]。公示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实现其感召功能,所以与译者读者相关的信息,一定要译出其内涵意义;而与译文读者关系不大的文化信息,笔者认为,可视情况省去不译。“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原译“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all around way”,后改译“ Create a new situation,modernize in all fields[7]”。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其译文却要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读者,没有必要刻意强调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110一拨就灵”原译“110 one touch is available”,对中国社会缺乏了解的外国读者恐怕很难从译文中得知“110”到底是什么,“one touch”更是让人如坠云里雾里,这样的翻译等于没译。后改译“For Police,Call 110[2]”,清楚明白地表明了“110”是报警电话这一信息。“依次排队”在中国已经上升到了“做文明人”的高度,但是是否有必要按照原文逐字译为“Please be a decent visitor and queue one by one[4]”,令人怀疑。 “军车免费”显而易见是针对中国的军车,又有何必要译出英文?译者有时候需要增加信息,以扩大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而有时候则需要削减冗余信息,以减少译语读者不必要的处理努力[4]。公示语在翻译中是否有必要明示其隐含信息,或是略去冗余信息,一切应以服务于译文功能为目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信息是否译、如何译,必须紧密结合译文读者的实际需要来考虑。

5.结语

汉语公示语兼有信息、表达与感召功能,然而,对于在中国旅游、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来说,译文只有满足了他们的实际需要,而非忠实地保留原文的形式和内容,才是翻译的成功之道。以上译例表明,汉语公示语独特的语言形式、语气特点、文化信息,是制约译文正确、恰当表达的重要因素。译者拘泥于原文,则无法翻译出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实践表明,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提高,有待于译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待于翻译研究者的深入探讨,更有待于政府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资助与规约。公示语译文的正式推出,应经由专家(包括母语为英语的专业人士)的集体研讨,也要有普通外籍人士的评估与检验。可以说,译文读者的感受决定公示语翻译的传播效果[1]。公示语的翻译,要更多地着眼于译文读者的需求,侧重于信息与感召功能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公示语翻译的目的,达到公示语翻译的实际效果。

[1] 程尽能,吕和发. 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玉良,于巧峰. 汉语标识语的英译原则[J]. 上海翻译,2008,(1).

[3] 林克难. 从信达雅、看易写到模仿-借用-创新——必须重视实用翻译理论建设[J]. 上海翻译,2007,(3).

[4] 刘建刚,张艳莉. 实用文体伪翻译现象研究[J]. 上海翻译,2007,(2).

[5] 王银泉. 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6).

[6] 王银泉,陈新仁. 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 中国翻译,2004,(2).

[7] 吴伟雄. 跳出标语译标语,现场见效最相宜——中文标语英译的语句特点与现场效果[J]. 上海翻译,2006,(2).

[8] 杨金线. 商场英语公示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 商场现代化,2008,(3).

H059

A

1008-7427(2012)02-0076-02

2011-12-18

猜你喜欢

译者原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