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2-08-15曾捷斌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意识高职思维

曾捷斌

(福建仙游师范,福建 莆田 351200)

高职专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曾捷斌

(福建仙游师范,福建 莆田 351200)

高职专创新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和对现有知识重新组合、再次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以课堂教育为主,以实践活动为辅的创新教育,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

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教育

顾明远先生说过:“创造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造素质为前提,二者不应该是矛盾的”。实践表明:良好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功底是创造的前提,在积极营造创新环境,注重增强人格力量的同时,以课堂教育为主,以实践活动为辅的创新教育,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

1 .以课堂教育为主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常用方法有:激励教学法、问题情境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下面就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作初步探讨。

1.1 培养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喜悦,“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现克服困难的喜悦”(赞可夫语)。其次,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因为研究性的学习开展得越多,学生的思维就越灵活,当然,创新的意识也就“习惯成了自然”。同时,应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巩固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变“教”为“导”

当前高职专教育的现状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要实施高职专创新教育,就必须坚决抛弃这种不良的传统教育模式。要创设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自由讨论型的课堂氛围,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不光在于“教”,而且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也就是要变“教”为“导”。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教育成为可能。实践表明:采用“发现法”教学有利于进行创新教育。然而,实施这一教学法,首先要教师能通过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引导他们以创新的精神吸取、运用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再为学生的发现创设探索情境,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到“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他们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导”,而不是“教”。

1.3 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时刻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普通一员。这对于实施创新教育也有着特别的重要价值。这是因为,由于高职专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使的展开创新教育的难度较大,不但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环境状态,如良好的班风、纪律,学生已有的水平较高、学习的兴趣及习惯较好等,还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创新教育能够力所能及。而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较大差异,常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出现一些要求上的偏差,这些不当的设计常会严重挫伤学生展开创新思维的积极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心理换位,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一些适当的教学程序和过程指标,进而准确地引导学生成功地创新思维。

1.4 引导观察

引导观察,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在高职专教育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观察,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或顺序去观察等,以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1.5 追求“新奇”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最直接的表现。事实上,创新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其“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又取决于学生的好奇心以及不墨守陈规、追求标新立异的程度大小。因此,要让学生成功地展开创新学习,就必须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奇”,引导学生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奇”。启发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的框框,克服思维定势,为产生“新奇”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学生不是满足于知识的接受,还要注重进行知识的创新。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爱提“新”观点和“怪”问题的学生,应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通过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带动所有学生,都在追求“新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学习。

在教学中,经常性采用“对中找新,错中找对”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新奇”程度,其效果往往十分理想。所谓“对中找新”是指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已能正确使用常规方法解决某一问题时,教师还注重诱导学生大胆提出其他新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不只是满足于“对”,更注重“新”。所谓“错中找对”是指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不成功的思路,若能从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的,我们也予以鼓励。从而引导学生既不怕出错,更敢于在错误中获取正确的有价值的东西,让学生错后有所得。

1.6 鼓励质疑

高职专教育中,教师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的每一堂课都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意见的时间,特别在理科解题分析过程中,教师不应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不应先发表意见,先“定调”,而应该先让学生讨论,允许说错,直到学生思维受阻时,再建议或给予提示。从而,在鼓励学生质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展开创新学习。即要求学生在教学之前预习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找出疑问并提出问题。有意设“疑”。即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较为含蓄的内容,教师有意设计一些疑问留给学生,启发学生去探索,从而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有所发现和创新。相互质“疑”。即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乃至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提出疑问,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向深层次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学习产生更理想的效果。

1.7 启发想象

启发想象是高职专教育中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采用一切可能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打好优良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的训练,来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从而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不断增长,这样就能让学生顺利地展开创新学习。

此外,作为必修课的补充,可在选修课中增设《基础创造学》、《创造心理学》等课程,系统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规律,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某些量的变化,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2 .以实践活动为辅

活动课程能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欲望,养成探求精神,较好满足其个性发展和创新素质发展的要求。

鉴于以上认识,除了开设学科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规定性活动课程,还要注重突出“创新”和“实用”,设计学生乐意学习的应用型活动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文学创作、艺术创作、教具设计与课件制作、日用品小创造、小发明、撰写小论文、创意与设想等活动,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常性兴趣小组活动和时令性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和实践能力。还可以结合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题调研和实验,了解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况,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同样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张武升,王信培.培养创新人才是跨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J]. 中国教育学刊,1999,(1).

[2] 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J]. 中国教育学刊,1999,(2).

G71

A

1008-7427(2012)05-0023-01

2012-02-20

作者系福建仙游师范高级讲师,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小教培养工作委员会常委。

猜你喜欢

意识高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